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本文利用经我们扩展了的Harris-Todaro模型,同时加入Shapiro-Stiglitz模型的效率工资分析模式,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下,分别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不具有无限弹性、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产业集聚的规模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规模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强弱、制造企业和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的高低、以及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区域外迁入的劳动力回流,制造业部门产业集聚规模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2001~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产业转移特征与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与企业亏损及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1)从2001~2010年10年来看,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而化学纤维制造业由中部向东西部转移;(2)从2001~2010年10年内不同时间阶段来看,纺织业等三大产业在2001~2004年间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2004年后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转为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而化学纤维制造业2004年后由中部向东西部转移;(3)纺织业等三大产业转移特征与产业内企业亏损数量及劳动力转移是紧密相联系的。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产业转移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以及只有加快产业有序转移,才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潍坊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虽然农业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也面临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本文在对潍坊市农村劳动力状况及其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模式.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划分为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和跨区域转移等三种模式.分析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中得到启示,为浙江及其他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纷纷借鉴沿海地区经验,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建设。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自1990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集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郑岩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0,(4):72-75
阐述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框架:农民“想出去”、“出得去”、农民知道“往哪儿去”、农民能够“进得去”、“住得下”、“住下去”、“放心住下去”,并在劳动力转移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财税政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助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财政投入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增加能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产业集聚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全国29个具有产业集群现象的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1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值,运用EVIEWS软件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作用的结论,并针对该结论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浙江省六大主要产业作为集聚效应的研究对象,对此六大产业历年来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其集聚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只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存在比较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以重庆与北京、广东的比较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前,我国产业及劳动力呈现逆向流动的特征,其重要原因在于两种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反差。西部地区劳动力绝对成本较低,相对成本较高,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出、承接产业转移难。劳动力相对成本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劳动力绝对成本与劳动生产率,更深层次则是区位、劳动者数量与质量、管理水平、资本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产业配套、现代物流体系、政务环境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部要较好实现劳动力绝对成本优势向相对成本优势的转换,必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扩大优势资源的引力,挖掘非优势资源的转换潜力,才能创造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劳动力回流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集聚经济与西部大开发中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产业集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集聚经济成为产业定位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理论根据。本文首先简单介绍集聚经济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大开发中基于集聚经济的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FDI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指在地理上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的机构 ,如学校、协会、研究所、贸易公司、标准机构等在某一地区、某一产业中集中 ,他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在于 :一些企业在价值链上具有上下游的关系 ;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十分密切 ;企业与其它机构 ,如高校、研究所的联系 ;政府在集聚中的作用发挥等。产业集聚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1 .垂直一体化集聚 :由具有买卖关系的双方组成。 2 .水平一体化集聚 :包括那些拥有共同最终产品的市场 ,使用共同的技术和劳动力或者要求相似的自然资源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产业集聚和转移的实际,建立了一个包含地租和运输成本的NEG①模型.同时我们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结论认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是影响产业集聚和迁移的重要因素,物流和交通条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是双向的.继而应用模型结论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产业集群及迁移现象进行了解释,说明现有的产业政策、物流条件等对产业集聚与迁移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文章对产业转移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其次在测度地区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时,对合理选择相应指标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更为精确地测度我国及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产业集聚经济学内涵和统计指标科学性标准对产业集聚测量指标进行比较,提出计算集聚系数的方法与思路,以改进、完善现有产业集聚程度测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产业集聚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许多国家正在把培育产业集聚作为发展战略。在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青岛市家电产业集聚为例说明了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并对政府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产业经济有关理论,基于产业结构视角剖析了铜陵承接铜产业方向和重点,并提出了以技术密集型铜产业精深加工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