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兰婷 《时代金融》2014,(14):151-152
舶来品管理层收购(MBO)作为国有资产退出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发展并不顺利。为探究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将对国企MBO中资产转让定价现状与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境和背景不同,我国的MBO与西方的MBO存在本质区别.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出发,从设立MBO收购主体、客体、融资、收购定价、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现状.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维护社会公平,我们应当停止上市公司MBO和各种曲线MBO.  相似文献   

3.
MBO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改革进入新阶段而从国外引进的新事物。通过MBO能够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增强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激励力度,从而实现国退民进,增加社会福利。但是MBO的实施会导致可能的国有资产流失、新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如何衡量MBO的利弊成为理论和实践界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实施MBO的权益替代效应,并提出了我国进行MBO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国内研究多数从收购定价、融资渠道等角度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相关问题,而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比较少,本文从这个角度对MBO后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做了研究,希望对以后的公司治理问题有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财》2005,(2):20-23
许多人寄希望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MBO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但我国MBO刚刚浮出水面,便遭到了市场普遍的质疑,其中关于上市公司MBO的定价是市场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宇 《证券市场导报》2004,15(12):48-52
本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制度缺失环境下MBO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9月28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2004年2月1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并购重组的方式之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亦成为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对管理层收购的概念,我国MBO的方式、定价、收购资金来源以及存在的问题都给予过一定程度的分析,并对我国实施MBO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国内有关MBO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定性的分析,只有少数学者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有关MBO的问题,对于MBO的绩效进行定量分析的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限售股权定价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权实质为限售股权,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限售期的不确定性.通过对2004~2006年5月间326笔我国上市公司限售股权转让信息的研究发现:限售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是有理论和实证依据的,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司净资产、控制权收益以及公司流通股比例与限售股定价正相关.流动性约束与限售股定价负相关.受让方为非国有性质时,限售股转让相对价较低.股权转让方式、公司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对限售股定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手段,在国内曾经备受追棒,但因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被主管部门叫停。而随着康缘药业和美罗药业曲线MBO获国资委放行,先后已有不下十家上市公司推出了MBO计划。栖霞建设、山东海龙、豫光金铅等相继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了大股东股权,间接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迹象表明,上市公司曲线推行MBO进入了高发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定价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19997年到2002年6月间的股权转让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价格基础以及影响定价的相关财务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价格在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合理定价。转让国有资产的价款原则上一次结算,也可经过批准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在一年之内支付完毕。  相似文献   

12.
张韵涵  景希 《云南金融》2011,(2X):35-35
现任经理参与的杠杆收购称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MBO)。在我国,兴起MBO的背景是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国有资产退出的途径。本文试图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管理层收购实践为出发点,分析管理层收购由于运作不规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公众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国有资产流失;损害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等。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解决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任经理参与的杠杆收购称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MBO)。在我国,兴起MBO的背景是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国有资产退出的途径。本文试图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管理层收购实践为出发点,分析管理层收购由于运作不规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公众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国有资产流失;损害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等。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解决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化成  蒋顺才  佟岩 《理财》2005,(2):12-13
自1999年北京四通集团MBO计划开始,MBO逐渐在中国企业界流行起来。2000年,粤美的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成功实现MBO的上市公司,随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尝试管理层收购。由于担心大规模实行MBO可能会导致过大的风险,2003年4月,MBO被紧急叫停,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相关法规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从2003年年末到2004年年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相继出台,均对MBO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意见》还专门对MBO作出了规定。国资委、证监会对于MBO的态度逐步明朗,MBO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到2004年年末,国资委再次叫停了大型国企MBO,而对中小企业的MBO则列出了限制的条件。可见,在这前前后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对不少人来说,甚至对管理部门来说还看不清MBO的真实面孔,吃不透它的真正内涵,摸不准它的真实脾性。MBO操作的难点在哪里?MBO在中国还能继续走下去吗?④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控制权让渡的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让渡中,交易价格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国有股转让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国际上通行的目标公司定价方法,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目标公司定价方法。文章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让定价,均以净资产为定价依据,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只有采用科学的定价方法,才能体现出公司的真正价值,促进公司购并走上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6.
钟淳  杨光 《中国外资》2011,(23):43-4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定价在上市公司中有重要的作用,控制权转让定价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还能反映出企业经营水平。但是在其实行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限制性条件。要想使控制安全转让定价机制发挥其作用,就要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方式进行分析、公司控制转权转让定价方法分析、对控制权转让净资产定价原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企业股权控股程度对其转让价格的影响。通过搜集1997-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及法人股协议转让交易数据,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控股溢价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控股溢价平均值为14.08%。上市公司股份的每股净资产、上市年限、上市地域、所属行业及股票的交易状况对控股溢价都有一定的影响。经回归分析,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价值作为应变量时,对控股溢价很有解释力。笔者认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的改制、兼并、重组、股权转让中控股权的合理定价以及防止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MBO制度,即管理层收购制度,其核心理论基础是两权合一。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不甚完善,导致许多企业在进行管理层收购时与国有资产发生冲突,而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处理手段。本文对我国企业的MBO存在的漏洞以及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制度环境尚不健全,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MBO在我国发生了重大变异,一些地方借MBO加速变卖国有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如果不尽快廓清MBO概念,规范MBO行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经济控制力甚至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可能形成灾难性冲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公司MBO前一年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中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MBO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出现了较大的争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公司管理层在MBO前通过会计处理对公司盈余进行管理,以利于其随后MBO的实施。本文选取截至2002年底公认实行了MBO而又可获取资料的15家上市公司,研究其在MBO前一年是否存在减少报告盈余的会计应计处理。通过扩展的JONESMODEL进行实证分析,未能发现证据支持管理层在MBO前一年采用了减少报告盈余的会计应计统计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