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农业是世界上被划分得最细碎的农业,其细碎的程度已到了粉尘一般。面对如此细碎的农业,什么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甚至连对农民利益的保护,都无从谈起。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中国  相似文献   

2.
3.
黄振文 《中国物价》2004,(10):55-56
农民增收是个系统工程,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今年初,由于中央和江西省委出台两个“一号文件”,同时制定一系列粮食增长、农民增收的政策,并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赣州市农民收入也和全国、全省一样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良好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学术)》2007,(1):100-102
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三年提出邮政要为“三农”服务,中国邮政被确定为搭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党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文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新的进军号。文件把“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放在突出的位置,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内涵,强调了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指导“十一五”及此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6.
2月1日,中央公布了2009年“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仍然关注的是三农问题。 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这份约一万字的文件分为五部分,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这也是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央第十一个涉农的一号文件。 回顾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主题: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5年多予少取放活;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在此,本刊特辑录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看点。  相似文献   

7.
《农机市场》2005,(2):1-1,4
国家财政越来越多投向农村;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状况有积极变化;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着三个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号件”下发后,中国一拖迅速制定和启动了“中国一拖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五大行动,着力推进四个层面的用户价值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装备解决方案。4月11日,全国十大种粮标兵、农机大户于会怀在北京与我国特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决定投入300万元,再次从中国一拖购进机械产品22台。  相似文献   

9.
攀枝花市属亚热带气候区,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多雨、冬春多风、光热和水利资源丰富的显著特点,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为发挥这一独特的优势,巩固和发展农村的支柱产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全市物价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把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切实加强农村物价管理,  相似文献   

10.
建设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 《农机市场》2010,(3):40-41
新世纪,国家连续出台了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着重解决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不均的结构性难题,为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达到了农民获实惠、政府顺民心、企业得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机企业的外部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农民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异质性特点,通过分析江苏泗阳县X镇的案例,研究发现:将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土地分散经营对农业规模效益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使农民在互相信任的环境中通过"干中学"、接受集中培训等方式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因此,政府应推动土地流转并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2.
何远 《农机市场》2007,(1):19-19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巾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积极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执政思路。并明确提出了要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这无疑使农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商机。农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最大的金矿在农村。率先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的商家。将是未来最大的赢家。“相对于目前成熟、竞争激烈的城市市场,农村是块肉,城市是块骨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办公室副主任丁力在CCTV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上如是说。重温毛主席说的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刚刚启动。新农村建设现已成为最。热门的词汇,蓝招衍与他的招宝生态农庄已经谱写出了党和广大民众所期冀的新农民、新农村经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洪涛 《中国市场》2006,(1):30-31
2005年我国粮食出现15大特点 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真是开门有喜、开市大吉,好消息不断。中国的成就、中国的作为、中国的声音在达沃斯年会上受到高度的重视。李克强副总理表示,稳定人民币汇率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当然,现在经济中大事不少,这里我们还想提一提经济的晴雨表——股市中的一个现象,就是最近新股频频破发。如何看,也是好事吗?在此我们重点议论一下农业问题和股市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晓 《农机市场》2014,(11):29-3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中国改革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综合发力,广辟途径,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先进的农机技术和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是农民增收、农业丰产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如何打造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强化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利用现有农机网络,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9亿,以农业、农民、农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十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的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读来读往     
《农机市场》2007,(6):66-72
在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表述,再度为这几年持续发展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温”。由此,让人回忆起了我们曾经的镏金岁月。 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兴办国营机械化农场和拖拉机站开始,不断探索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央持续关注“三农”的利好政策带动下,我国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更是引起了世界农机界的热切关注。 亿往昔峥嵘岁月,过去的已经过去,但过去的并不曾忘记。《农机市场》杂志“读来读往”栏目特别开辟了“镏金岁月”小版块,目的是通过回顾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推动今天中国农机化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我们也欢迎曾经的参与者用文字把您知道的人物、小故事告诉今天的人们,以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由此可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认真贯彻这项政策,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以及提速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也是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