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增加公司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公司所处地理位置是应归属与哪类因素?这些促使人们对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因素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析我国非正式契约及其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发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相关、并且企业越偏离东部沿海地区越倾向于选择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政策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增加公司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公司所处地理位置是应归属与哪类因素?这些促使人们对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因素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析我国非正式契约及其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发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相关、并且企业越偏离东部沿海地区越倾向于选择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政策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1461家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7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既有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又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的会计政策组合是混合程序,基本维持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的会计政策选择;采用极端组合的公司主要是扭亏公司、高盈利公司,扭亏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盈利能力相对于偿债能力仍是制约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证券市场监管规定仍然在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1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进行了描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分布差别不大,并且只有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没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ST公司、配股公司、扭亏公司和国有股上市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减少盈利的会计政策,其适应准则变化的能力低于采用混合程序组合的上市公司。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1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进行了描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程序组合选择分布差别不大,并且只有增加盈利的极端组合,没有减少盈利的极端组合.ST公司、配股公司、扭亏公司和国有股上市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减少盈利的会计政策,其适应准则变化的能力低于采用混合程序组合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检验了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否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研究表明通过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规避和迎合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上市公司的长期目标,强制性会计政策的变化使得不同时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2001年发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下降,高盈利企业为了平滑盈余、大亏且当年无需扭亏的企业为借新会计制度执行之际进行“大清洗”而调减利润;高管人员变更也诱发了业绩差的上市公司进行调减利润的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调增利润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扭亏。本文研究还证明了Fields(2001)的研究结论: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会计程序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会计选择行为混乱的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锋 《财会通讯》2003,(11):66-67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会计选择行为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当这些作用机制不健全时,就会诱发管理当局机会主义选择行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弱化、会计准则供给制度不完善、信誉保证机制缺失和政府管制的错位,导致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的混乱行为。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规范分析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首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政策进行概念界定,进而分析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提出通过公司治理创新,以促使上市公司合理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7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1461家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在研究中采用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用以反映影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先进先出法、五五摊销法、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确认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等政策的选择与公司盈利水平和政府监管政策有关。盈利能力相对于偿债能力仍然是制约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证券市场监管规定仍然在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0.
部莉珺 《物流科技》2008,31(12):138-139
文章运用规范分析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首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政策进行概念界定.进而分析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提出通过公司治理创新,以促使上市公司合理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影响因素、动机、经济后果等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状况进行述评,以期为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政策选择有微观和宏观之分,本文主要针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层次,分析管理者、股东、政府、债权人以及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在各自不同的动因下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好或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选择还是微观会计政策选择,都是特定主体的行为过程。既然选择是一种行为,必然存在行为主体与客体,以及行为背后的动因和主体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分别探讨了宏观会计政策选择和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客体、动因以及目标。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公共选择理念的界定,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以及公共选择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再论会计政策选择的产生原因及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定义,继而重点探讨会计政策选择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即产生原因和经济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客观原因很多,主要有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独特性和法规(律)规定。这些客观原因使会计计量与报告呈现出诸多主观表现,促使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政策对信息使用者和国家宏观经济这两个方面具有“经济后果”。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会计信息将会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一般有机会主义和效率性。本文试图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特性来说明其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必然性,进而剖析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即管理当局设法采取会计政策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传统会计与现代会计本质差异,透视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指出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实质是经济后果的不断博弈。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发挥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信号显示作用,不断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会计政策选择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但它的价值取向往往影响着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利益集团,是各方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由于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扩大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因此,从伦理的角度探讨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论对会计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会计政策的定义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会计政策根据,其制定主体应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政策两个层次,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应注重成本效益的原则,并对财税政策的协调四个方面阐述了会计政策的概念,进一步论述了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应注重成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factors which potentially influence Japanese managers' choices of accounting policies. Several factors have been posed to affect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of U.S. managers (e.g., Watts and Zimmerman's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However, the general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 environment differ, sometimes drastically, from those in Japa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in the U.S. may not similarly affect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in Japan. At the same time, new factors may be identified in the Japanes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come strategy models are developed for each firm according to the type (income increasing or income decreasing) of accounting policies employ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the size and debt/equity hypotheses are significant, even for keiretsu firms. These results are surprising given (1)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s and the government, (2) regulations of the commercial code which serv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debtholders, and (3) the tight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s and firms within keiretsu groups which protects firms from bankruptcy and takeover. Variables representing firms' effective tax rate, ability to finance operations internally, and foreign political costs are also shown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Japanese managers' choices of accounting policy. The bonus hypothesis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Japanese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is explained more by individual firm characteristics than by keiretsu membership or industry member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