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经之路。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的产物,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近几年,我国"太阳城"——德州,在低碳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倡导低碳理念,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2.
在《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中,“金华-义乌”被定位于杭、甬、温之后的第四个大都市区。打造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浙中商业中心,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3.
吴江太湖新城已被纳入苏州的"一城四核"城市发展战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指出:"要将太湖新城打造成今后十年、二十年苏州城市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地区,最生态最现代的一个地区,建设成21世纪苏州城市最大的亮点。"做了多年"生态"文章后,吴江太湖新城已踏入发展"快节奏"。2012年,总投资达368亿元的30多个大项目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大都是高端旅游、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项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基地、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的重要阶段,也是京津冀按照科学发展观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三地专家聚首北京,分别对区域人口、水资源、土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承载力进行了多视角分析,认为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速加快、空间分布不平衡、核心城市人口集聚未根本改变;水危机加剧,尤其京津人口规模严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区域生态环境正在透支未来;经济社会承载力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但仍有提升空间。专家们围绕如何加快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重塑京津冀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加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加快中心城市功能疏解、实施"三生"空间战略、创新生态城市模式、规划建设首都生态涵养"特区"、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围绕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文化产业高地"和"区域文化市场中心"战略,以SWOT分析法对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进行诊断分析,为打造四川文化产业在区域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生态中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战略选择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东营塑造城市特色必须要充分发挥东营的水资源优势,利用黄河水,打造特色黄河水城.使水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资源价值和人文价值在塑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中得到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乔刚 《经济论坛》2014,(3):46-49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要制定长远的交通发展战略,打造环渤海交通中心。一是发展立体大交通;二是打破城市壁垒,实现全省无障碍通行;三是加强信息化、智能化交通建设;四是发展绿色交通,创建"慢行交通系统";五是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此外,要建设平安交通,整治超限超载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规划建设高等级城市快速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城乡公交线网布局。  相似文献   

8.
日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举行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据悉,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推出18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 规划管理领域,着眼于水乡客厅,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形成了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在把城市“做大、做强、优势、做美”的过程中,探讨既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并就江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绿道作为一种绿色线性空间,已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普遍选择。建设京津冀绿道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张家口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通过分析当前张家口绿道建设存在的"重视不够、零星分布、配套落后、内容单调、产业缺失、知名度低"等瓶颈,提出编制专项规划、秉持生态理念、打造全域旅游、整合城市空间、丰富绿道功能、突出地方特色、完善配套设施、举办体育活动、打造绿道品牌、鼓励多元参与、辐射贫困乡村的绿道示范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中提出了"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笔者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为例,对城市快速发展面临的垃圾围城问题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省级边界经济贸易开发试验区。如何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发展,把武平建成闽粤赣边县域中心城市,就如何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把武平打造城优美生态县域城市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三全"发展战略;指出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从"生态景区""生态城镇""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事关宁波长远发展,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宁波进一步推进"名城名都"建设;有助于宁波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有助于宁波城市品质的提高;有助于打造宁波特色小镇;有助于带动宁波贸易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王琳琳 《环境经济》2022,(12):56-61
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提升城市能级,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生态文化视角,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打造城市特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宜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元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构想,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基本现代化和北翼中心建设的基础,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又强调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因此,必须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城市功能的完善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分析研究苏州沿太湖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入手,站在长三角区域进入高铁时代和后世博时代的战略高度,回答了人们所关注的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文化、东太湖整治与滨湖新城建设等等敏感问题。在此基础上厘清了发展战略思路,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和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文章同时提出了"抓住生态文明纲,走好富民强市路"、"深挖河、广植树、控人口"等重要指导思想,"把苏州沿太湖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花园"的近期目标和"把环太湖城市圈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花园式湖泊城市"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打造创意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把"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创意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研究了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的内在关系,剖析了绍兴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创意城市及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经验,提出了绍兴市打造创意城市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招盘 《经济师》2014,(3):181+186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35年来获得令人振奋的长足发展。现在,面临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局面,龙港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港口、资源、能源、环境优势,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把龙港新城建成浙江一流、温州领先的现代化都市区,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生态的现代滨海城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常态"时期,生态城市是解决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对策。生态城市评价是生态城市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领域的科学前沿。鉴于此,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主题""评价体系""研究方法"三个维度来分析"生态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研究"这一重要问题,分析归纳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创新探索等,基于生态学理论和"三生共赢"原理,借鉴PEST环境分析法,提出了生态城市"五位一体""三维一体"系统评价研究,将为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评价管理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