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发展特征 1994年日本经济领域的热点之一便是“经济空洞化”。日本经济团体联会会长丰田章一郎在一次国际经济恳谈会上指出:日本经济正面临4个方面的“空洞化”倾向:(1)由于日元迅速升值,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而出现的“制造业空洞化。”(2)由于日本对金融市场限制多以及金融成本高而出现的“金融业空洞化”。(3)由于缺乏具有独创性的人才而出现的“技术空洞化”。(4)由于对人、物和信息的交流中枢配备迟缓而出现的“信息空洞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而言,西部老工业基地却显得步履维艰,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产业空洞化问题凸显。如何有效地解决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台湾产业外移与"产业空洞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兆慧 《亚太经济》2006,(5):102-105,120
本文认为应根据不同阶段产业外移遵从的理论依据及与台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来探讨“产业空洞化”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量外移,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模式。高科技产业外移存在“新产业空洞化”的隐忧,但产业外移不等于“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的中日经济关系是在不断“磨合”、不断妥协中发展的,双方是一种互补远远大于竞争的共存与双赢的结构。中日之间应发挥相互的互补性,促进中日两国经济结构的改变,从而诞生21世纪的崭新的中日关系。这就要求对目前的中日间以“存同求异”为交涉基准的旧的模式向“存异求同”的新的模式转变,实现质的超越与突破。  相似文献   

5.
文章描述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元升值背景及其引致的升值萧条,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传递渠道、后果,90年代持续的经济萧条。指出,虽然中国当前的情况与80年代的日本有太多的相似,日本的经验教训是我国经济政策最好的教科书,但同时也要看到两者的区别,当前美国经济状况良好,有调整的空间。中国应加强与美国的协调,督促美国发挥大国责任,以时间换空间,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朱立南一、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波及渠道考察日元升值的影响,首先要全面把握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渠道,进而评估每一影响渠道的作用方向及幅度。目前,日元升值主要是通过6种渠道作用于日本经济的,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如下的...  相似文献   

7.
8.
警惕“产业空洞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初台湾对大陆投资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台湾学术界产生了所谓产业空洞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台湾是否面临失去资金、技术,并培养潜在竞争对手的局面;资金、技术和投资重点的转移是否会阻碍台湾本身产业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从而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的危势。本文分析了产业空洞化的内在机理,并用实证的方法对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作了检验,对台湾学者谢宽裕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产业外移不等于产业空洞化,只要有新兴产业投资的增加及时替代传统产业来充分弥补外移资本留下的空洞,只要产业的技术结构在提升,台湾产业外移就不会造成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10.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处郑胜利近期撰文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尤其是过去一年中,随着人民币逐渐升值,加工贸易政策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利率的上升,能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东南沿海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部分低附加价值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出现了关闭及工厂搬迁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的关系表明:从短期看日元剧烈升值对日本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日本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了日元升值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等措施来化解矛盾;从长期看日元升值并没有给日本对外贸易的增长造成实质性影响。研究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间的关系,对同样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亚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各国(地区)经济发展运动的内在迭加形成了东亚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总绩效和总趋势。因此,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个加速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整体,也囊括了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若干范示。日本经济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功的发展模式颇具典型意义,对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产业结构作为资源的转换器,是把各种投入要素转化为产品和劳务以满足社会需求。本文把产业结构优化看作一个动态经济系统进行研究,其实质是实现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合理配置,并基于此建立了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遵循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体系,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测度依据并指明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过去30年国际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成为越来越强劲的全球性经济发展潮流。沈阳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本文分析了沈阳经济区的产生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区域经济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二元经济转换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化与相关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刘易斯以及费景汉.拉尼斯的二元经济的理论,可以判定日本经济在上世纪中叶,以日本的产业结构为主导发生了巨大变化,显现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特征。政府为了引导日本经济发展以及顺利度过转折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这些变化和政策,对面临二元经济转换时期的我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政策与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美国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建立了新自由主义的撒切尔政权与里根政体。日本也于1982年在中曾根首相的领导下开始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然而中曾根改革只能被称为是日本新自由主义的萌芽,日本真正开始新自由主义改革比英国、美国要晚十多年。造成这一迟延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西方世界的资本积累危机以及日本的资本全球化迟缓。同时,当时日本奉行的"开发主义体制"又成为日本推行新自由主义的障碍,使得日本新自由主义只能在逐步的障碍克服中,迂回曲折地前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尝试从竞争优势角度阐释中国经济特区40年持续性产业升级何以成功。文献梳理发现,从比较优势理论到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文章结合开放型经济下经济特区产业发展的演进特征,构建依托生产要素、国际国内市场、产业和创新体系、特区文化等四个因素耦合作用的经济特区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其中,"特区文化"的引入是对波特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最大的拓展。文章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分阶段考察了经济特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并分析其构成要素驱动产业升级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日本FTA战略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日本充分利用了贸易自由化时期的有利国际环境,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的经济合作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日本媒体、企业界和政府对区域贸易集团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2001年,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对日本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日本加快了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供给推动——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刚  陈琳 《南开经济研究》2007,(2):43-55,72
本文讨论未来新形势下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问题.我们认为,财政政策的目标应从现有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推动,与此同时,这种以供给推动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政策可以比现在更为积极.这种以供给推动为主要目标的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为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提供保障.当中国经济能维持持续的高速增长时,债务问题则无需过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能源环境约束下新疆工业结构调整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以新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目标,根据规划要求确定模型中参数,得出实现新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工业结构调整方案:重点发展的行业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鼓励发展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控制发展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限制发展的行业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