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一旦我们引入“三重盈余”标准,同样是在成长和盈利的企业就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我们把企业置入一个座标系中,横轴是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利润的成长,即企业的影响力,受益者是作为企业出资人的股东,竖轴是企业对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回报,受益者是社会和自然这两个“股东”。按高影响力和低影响力、对环境的回报和破坏,企业就这样分成了四种类型:一、蜜蜂型企业;二、蝴蝶型企业;三、毛毛虫企业:四、蝗虫型企业。不言而喻,只有蜜蜂型企业才是能做到三重盈余的企业公民。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转型过程当中,作为社会的公民和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如何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为社会的一般发展做出贡献,如何协调公司治理中的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导向,在获取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中求得平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只有公司的经营者对于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信息拥有知情权,客户、股东、员工、商业伙伴、公司所在社区能否得到这样的信息,得到多少,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善良意志”。企业的确以各种方式向利益相关方发布信息,为企业打开一扇信息的窗口。但企业通过这个窗口展现的形象,一定是企业最愿意被别人看到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冯禹丁 《商务周刊》2009,(15):38-39
如果要追溯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起源,可能惠普公司联合创始人戴维·帕卡德在1950年代提出的“企业公民责任”是其发端之一。据《两个人的帝国》一书记载,在一次会议上,当别人在讨论公司存在的价值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时,帕卡德起身发表了他的观点: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它所在的社区和社会的利益。这一理念干1957年被正式作为“企业公民责任战略”上升为惠普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中国商业世界正成为时尚话题。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种严肃的话题被通俗化,不是其幸运反而可能是其被庸俗化的开端。无论其本身的内涵如何丰富,一个话题一旦成为人们在不明所以中竞相谈论的话题,或者将与之无关的东西附会其上,那么它不仅不会变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而且可能在被过度谈论中迅速变得空洞无趣,直至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  相似文献   

6.
蜜蜂型企业     
关于企业公民,有两种比较对立的看法:一派是“弗里德曼派”:这一派人认同刚刚去世的这位经济学大师的观点,“商业的本质就是利润”,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主要是利润的损失。德鲁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企业占有了无法在账面上显示的诸多社会资源,理应对此负责,比如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是一个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一个指标体系,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和维护利益目标三个部分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8.
“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观的发展及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企业公民”被用来描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回顾”企业公民”的发展历程,然后对”企业公民”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辨析,最后通过对”企业公民”理论当中不同的”企业公民”理解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公民”内涵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关键词: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辨析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当中,“企业公民”被用来描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这一术语将企业与“公民”结合起来,比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其他词汇如企业责任、商业伦理、企业治理等能更直接地对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积极地描述。然而,术语被广泛运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不同理解,使人们对于术语的内在含义难以达成共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公民”作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内涵是什么?与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有何差异?本文力图对此做出阐述,以期有益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当中对”企业公民”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浅析房地产业“企业公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其却面临社会责任感弱和行业形象不佳的现状。因此需要在房地产业树立“企业公民”理念,将公民观引申到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范畴。  相似文献   

10.
培养企业公民意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企业公民的权制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要克服轻视企业公民权利而片面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又要杜绝片面强调企业权力而轻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商业评论》2005,(12):146-148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一个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三联竞争力》2010,(11):92-92
2010年12月3日,由《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21世纪企业公民研究中心承办的“2010年中国企业公民论坛暨第七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颁奖盛典”,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活动主题为“共享增长和未来——构建全新的员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商业研究》2001,(8):117-118
在股份制企业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表达为股东价值最大化,“创值”是立于此目标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的创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行为都在于赢利、在于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价值又等于股本加上增加值,而“创值”正是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罗格斯顿通过剖析政治形态下的"公民"观点,以三个视角下的公民观为基点,检验现实中的企业是否适用于公民的基本特性,得出结论,即企业不是"真正"的公民,但基于为社会和公民服务的需要,将企业视为公民的附属物——"第二公民"。罗格斯顿的企业公民观对开启企业公民理论的新动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判别企业的角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5.
罗格斯顿通过剖析政治形态下的"公民"观点,以三个视角下的公民观为基点,检验现实中的企业是否适用于公民的基本特性,得出结论,即企业不是"真正"的公民,但基于为社会和公民服务的需要,将企业视为公民的附属物——"第二公民"。罗格斯顿的企业公民观对开启企业公民理论的新动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判别企业的角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6.
王冉 《商界》2010,(6):100-100
我们应该大方地承认:“民营”企业就是“私有”企业,“民营”经济就是“私有”经济。 对企业来说,“民”和“营”这两个字都没有太多的意义,两个字没一个有用的。“民”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一个企业只能交给可以代表股东和董事会利益的“人”来经营,而不能交给空泛而不知所指的“民”来经营。  相似文献   

17.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企业价值目标的定位。以往企业价值目标大多沿用西方财务理论中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等目标模式,然而这些目标定位在研究现代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时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不能为企业在不同经营状态下调整资本结构提供正确的方向。所以要吸取现代企业理论的新成果,提出“状态依存所有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公民”首先是一种新的商业世界观和经营企业的新境界:企业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经济实体,而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他所在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责任营销,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要对谁负责。简单来讲,企业经营者要不断地来诘问自己,企业创办的目的是在于股东权益最大化、消费者权益最大化还是利益攸关者权益最大化?从单纯的投资回报来看,任何商业企业创建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  相似文献   

20.
王石 《三联竞争力》2007,59(1):30-30
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我到北京首次领取“企业公民”奖项时,发表了一句感言,我说对我来讲“企业公民”这个词很陌生,但是万科却站到了最佳企业公民的领奖台上。的确,万科本身的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观与企业公民的要求不谋而合。在万科对“企业公民”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做企业公民该做的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