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燕 《魅力中国》2010,(3X):207-208
佛教自传入日本,在日本的艺术发展中一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日本手工艺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佛教审美思想的日本手工艺设计,得以发展出本民族的独特风格,称为"和风"。佛教审美已深深渗入日本工艺设计的历史中。其中茶道大师、陶艺家千利休开一派之先风,称为其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茶流行于全球各个角落,有益于健康,受人喜爱.日本的茶道源自于中国,经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安土桃山等时代的不断发展演变,向全民推广.回顾日本茶道从古至今、 从天皇到平民、 从男性到女性、 从国内到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借鉴日本茶道文化推广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弘扬中国茶道文化内涵,呼吁政府大力推广茶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对日本茶道做出巨大贡献.后来因一系列原因被丰臣秀吉赐死,而本文从千利休和丰臣秀吉二人之间的茶道之争分析千利休之死.具体表现在对待茶具的态度、茶道的目的、茶道的实质三方面的分歧.既多角度的分析千利休之死,又加深我们对日本茶道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日本进入高度先进技术的时代,日本传统的花道、茶道正在逐步衰退。从前,作为一种“女性的修养”,不少女子在婚前总要去学习花道、茶道。而如今持这种观点的人已是少数。虽然还有不少人喜欢花道、茶道,但对年青人来说,师家(某一流派的正宗,将技艺代代相传的门派之长者)的威严不再那么令人敬畏了。而对于以师家为最高地位的特殊执照制度(花道、茶道的一种制度)则认为是荒诞无稽的。  相似文献   

5.
赵益婵 《魅力中国》2010,(18):46-46
园林本来就是缩千里于方寸的艺术。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擅长“缩小”之技崇尚纤细,细微之美。茶道兴起之初,茶祖绍鸥设计的茶室面积仅有4.5个榻榻米,这种面积的茶室一直流行到千利休的草庵茶道成型为止。茶室的入口一般也狭小如窗口,客人不分贵贱都需俯身屈膝才能“钻入”。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营造平和谦恭的气氛。无论尊卑进入茶室俯身屈膝之际,谦恭之情悠然而生。  相似文献   

6.
曹寅蓬 《走向世界》2013,(21):96-98
<正>日本茶道用冈仓天心的一句话说就是——茶道基本上是一种对不完美的崇拜,就像它是一种在难以成就的人生中,希求有所成就的温良企图一样。那么,作为日本茶室中的核心所在,"釜"则承载了这一切。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从最初僧侣们的饮茶养生到后来日本贵族之间的"斗茶"游戏再到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茶道,实现了从模仿到升华的蜕变.在日本的茶道发展史上,有一些著名茶道人物,如武野绍鸥、 千利休、 村田珠光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创立的"草庵素茶"改变了单纯对中国茶艺形式上的模仿,将禅宗思想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结合其中,开创了日本茶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项楠 《魅力中国》2014,(3):148-148
新课程改革及“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颁布,给全国各地小学提出了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民族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已有不少先例,但大多是止步于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层面,而未深层次地发掘其美学价值。将民族审美文化作为小学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利用,比起前者有更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湘西州为例,阐述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绳魂是日本先民最早形成的世界观,原始的"绳魂"始终萦绕着日本民族心,使其无法割舍,促使日本民族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只能采取添加的方式,导致日本文化在后续发展中丧失了自我进化能力,民族性也因此永远定格在了绳魂时期。绳魂的演绎尽管给了日本民族珍视过去的传统,但也给了日本民族认知不幸的源头。历史在发展,绳魂的演绎也在继续,由其产生的影响也渗透于日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浮世绘不论在江户时代或是当代,都是一种非常流行.非常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的表现力不仅仅是停留在画面本身,而更多的是画面内涵的文化积淀和对日本民族性美学风格的继承以及潜在民族精神力量在起作用.在全球化盛行的现实面前,更应该强调本土特色和地域风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族以其独特、鲜明的特点支撑着日本企业的发展,推动日本经济增长。中国企业的发展建设需吸收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营管理之道,使其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对日本民族特性的研究,以及企业经营文化的借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营视界》2009,(3):89-89
我国茶道的审美文化最显著性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地之本也......虚静之说,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审美学说。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  相似文献   

13.
吕洪年 《杭州研究》2009,(2):175-176
日本茶道,如今几乎已经风靡全球,但它源于中国,源于中国禅文化,特别是与余杭区径山茶宴直接有关。“茶是国饮,杭为茶都”,为适应这一理念,本文提出发掘径山茶宴老传统,发展杭州新茶道,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至于径山茶宴的历史记载,语焉不详。本文从日本茶道追溯与探寻径山茶宴的原始风貌,给人以新的启迪,从而拓宽了继承、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诗可以怨"与"物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可以怨”与“物哀”分别为中日诗学中传统而重要的观点、理念。由于日本文论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这两个诗学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即对幽怨情感审美价值的确认与追求上的相近相同;另一方面,因自然、文化环境的差别,造成这两种观点在本质意义上的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学传统及美学追求。辨析与了解之,为我们确切把握中日民族各自的独特面貌,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平等对话,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朗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提出了“耻”文化的命题,其观点至今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来源于共同体意识、等级序列、中国儒教。  相似文献   

16.
尹成成 《魅力中国》2014,(15):61-62
情动于心,手舞足蹈。舞蹈文化是艺术之母,是最直接、最强烈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艺术。藏民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他们在近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结合自身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创造了别具一格、独具风采的民族舞蹈文化。究其发展的文化背蒂,多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古老的祭祀、喜庆娱乐等息息相关,而藏族的舞蹈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本文拟从其舞蹈的起源、功能、审美情感三个方面,探讨文化人类学视城下的藏民族舞蹈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林玉洁 《魅力中国》2011,(15):385-386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将求学概括为兰个阶段,后有人将其推衍为人生的三个境界并广泛流传。日本民族借茶道向世人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可谓与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有着异蓝同工之妙,谓之“一碗见人情”。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专利权中的产品外观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中具有独特作用。文章通过对日本的产品民族化设计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民族本土文化应用于现代设计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在我国产业升级和国际品牌形象塑造中,设计应着重对本民族文化审美进行发掘、应用,通过对中华文化独有的美学价值、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社会进行准确的接轨,以市场为准则进行筛选和发展,借助民族独有的美学魅力转换成市场的消费环节,是现在的中国设计和产业界最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影视艺术是人类当代文化中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形象表征。影视艺术以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休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当下的影视艺术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格局下,应关注民族自强意识,关注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思想敏感成为当代审美文化中坚强一翼。  相似文献   

20.
王震宇 《魅力中国》2009,(16):89-90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颜色词系统。各个民族颜色词使用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里和审美情趣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使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系统中。两种语言互相借鉴,从面更加丰富了颜色词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种不同文化之间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