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尽管早有预测,李嘉诚旗下和记电讯国际真正派发巨额特别股息时,仍令市场大为惊愕. 2008年11月12日,李嘉诚旗下香港旗舰公司和记黄埔(Hutchisonwhampoa)子公司和记电讯国际宣布,公司将派发特别股息,计划将337化港元(约43.5亿美元)的现金用于股东分红,约合每股7港元.  相似文献   

2.
事件     
《信息与经营》2013,(11):32-32
①李嘉诚90亿港元上海售楼放弃出售百佳超市的李嘉诚,没有让同样的变数发生在抛售上海写字楼一事上。和记黄埔近日公告称,由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已锁定买家,并将以89.5亿港元出售。"李嘉诚出售此项目,或许代表他对内地市场的一种看法。"莱坊中国区董事杨松表示。②青岛经适房墙体上画假窗近日,青岛一处经济适用房因其外墙窗户系人为手绘,被网友调侃为"当代神笔马良"。据了解,假窗建筑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宜昌路和兴隆一路宜昌美景小区,该小区为经济适用房高层小区。  相似文献   

3.
模范榜     
《商界》2015,(1):17
李嘉诚超人再飞2014年12月22日数据显示,李嘉诚以294亿美元重夺亚洲首富宝座,马云则以291亿美元居第二位。与此同时,亚洲首富李嘉诚再次将世界地图打开。长江实业集团斥资2.7亿港元,入股中航工业控股的中航国际,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至今,长江实业已经投下20.6亿美元用于布局飞机租赁业务。这是李嘉诚大举进军航空业的最新动作。2014年11月,李嘉诚就豪掷近150亿港元向多方收购45架飞机,还认购了日本三菱旗下公司15架飞机60%的股权。  相似文献   

4.
数字     
《华商》2013,(1):27-27
李嘉诚身家2340亿港元蝉联香港首富 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最新香港富豪榜,李嘉诚蝉联榜首,其最新净资产达300亿美元(约2340亿港元),比去年的220亿美元暴增80亿,增幅约36.4%。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位居第二.其个人净资产增加了30亿荚元,达200亿美元;位居三、四位的分别是,  相似文献   

5.
孟文 《新财富》2005,(10):40-41
日前,创维集团旗下的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0751.HK)公布2004年度(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业绩报告.显示创维数码营业额再创历史新高.为104.66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6%;纯利为4.03亿港元,增长17.8%;每股基本盈利增加至17.99港仙。此外,截至2005年3月31日,创维在银行的现金及存款总共为19.4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6%,其中包括向供货商发出的应付票据而存于银行的已抵押存款合共10.55亿港元。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节过后,香港不断刮起"李氏旋风",继去年底在英国电讯公司沃达丰收购德国电讯公司曼内斯曼的世界大战中,李嘉诚套现1100亿港元,获得丰厚回报不久,李嘉诚的次子,人称小超人的李泽楷收购香港电信成功。他旗下的盈科数码动力刚刚签完收购协议。第二天李嘉诚和他长子李泽钜占大股的香港门户网站 TOM.com 在香港挂牌上市。此时李氏家庭的资产已昂然进入世界前5名。到目前为止,李家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8家,如长江实业、和记黄浦、香港电讯、盈科数码和 TOM.com,总市值超过2.5万亿港元,据业内人士分析,对香港恒生指数影响最大的5只股票中,李家将控制三家,对恒生指数的影响力超过33%,俨然李家已成为亚洲高科技产业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7.
联想控股于9月8日正式宣布引入新的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下称“泛海”)以27.55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中国科学院(下称“国科”)持有的联想控股29%股权,成为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这也是联想控股首次引入民营资本。此次股权社会化改革,是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创业25年来的第二次。与2001年第一次改革成立员工持股会类似,业内许多专业人士认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商》2004,(6):78-79
李泽钜此番收购枫叶航空公司,得益于个重要人物,陆法兰。他是和记黄埔的财务总监,90年代李嘉诚将他从一家律师事务楼挖过来。陆法兰对税务有非常独到认识,被看成是李嘉诚处理税务方面的大师。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他的高中、大学同学,后来又在同一家律师事务楼工作的同事Calin Rovmescu,现在正担任着加拿大枫叶航空公司负责机构重组的首席官品。  相似文献   

9.
“微”动态     
《中国品牌》2014,(4):12-12
阿里控股文化中国 证券日报之声:【进军文化产业和数字娱乐,阿里62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3月11日晚间,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传播发布公告称,获得阿里巴巴集团62.44亿港元的战略投资,阿里巴巴将获得文化中国60%的股份。这一投资创下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高并购金额纪录。  相似文献   

10.
张越 《中国工商》2003,(7):134-137
长科(长江生命科技集团),原来是李嘉诚长实(长江实业集团)旗下的一个生化科技子公司。截至2001年年底,这家公司还亏损5793万港元,营业额只有区区1482万港元.公司高管对外表示至少未来数年里.亏损局面不会改变。而另一方面,据长实管理层透露.到2002年5月,长实投入长科的金额已达4.2亿港元之巨。  相似文献   

11.
祝氏驭壳术     
《新财富》2010,(2):72-75
2002年初,祝义材通过和黎亮共同持有的离岸公司Wealth Success Limited一举并购在港上市的齐翔食品70%股权,将其更名为东城控股,并于数年勉力“护壳”盾,收购央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发电和环保资产,将其变更为中电新能源。二人自此借助国资东风,坐享资产增值,且通过巧妙布局,成功套现近5亿港元。2002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8年间,两人累计实现收益7.9亿港元, 收益率高达1014%。  相似文献   

12.
李瀛寰 《大经贸》2009,(9):72-73
9月8曰,已经注定是联想控股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联想控股与中国泛海集团正式宣布,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成为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持股29%:引入泛海后的联想控股将以投资为主要业务,向金惑、能源、房地产行业拓展,联想控股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发展核心资产,而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融科置地三大子公司及母公司联想控股将陆续上市。  相似文献   

13.
杨轶清 《浙商》2007,(10):40-40
最近,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一直不显山露水的碧桂园此次在香港股市“称出了斤两”——挂牌首日总市值即达到1162亿港元。体量之大仅次于长实及新地,成为内地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房地产股。据了解,碧桂园获超额认购约255.7倍.冻结资金约3300亿港元。碧桂固此次全球发售所得净额超过125亿港元,创下多项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公司     
《信息与经营》2014,(1):34-35
北大资源配股集资2.6亿港元 北大资源控股有限公司12月24日宣布,已成功完成配售集资2.6亿港元,以扩大集团在房地产业务发展的资本实力。根据配售协议,北大资源以每股0.8港元合共配售326,792,000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50%用作收购新土地及发展新项目,而另所得款项净额约50%将用作本集团之一般营运资金。  相似文献   

15.
“门当户对”的婚姻:李嘉诚 牵手同仁堂 时近岁末,中国医药行业又爆新闻:李嘉诚参股同仁堂。 据同仁堂内部人士透露,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将携1.225亿美元与同仁堂组成“同仁堂和记投资有限公司”。双方注册资金总额为2.5亿美元,其中同仁堂占51%的股份,和记黄埔占49%的股份。目前双方已签署合作意向书,不久将正式签约。新公司成立后,将全面介入同仁堂的所有实体项目,从药品制造、药材生产直到在国内外开设零售药店,只要项目有良好前景,投资公司都将给  相似文献   

16.
《三联竞争力》2008,(5):20-20
2008年4月14日,超人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已经通过上海和黄白猫增资10亿元,计划已经于3月份正式获商务部批准。  相似文献   

17.
引人TPG、弘毅投资及联想控股共16.5亿港元战略投资,专家指出并购才是其融资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郎咸平 《中国市场》2009,(16):13-13
<正>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来临后,香港经济也进入严峻的寒冬,大部分投资者的腰包都缩水过半,就连华人首富李嘉诚控股的公司股票,市值也大幅缩水上千亿港元。但即便如此,李嘉诚依然表示,他对旗下公司的业务充满信心。那么李嘉  相似文献   

19.
1.郭氏兄弟871亿元 香港新鸿基地产大股东 虽然受地产市道时好时坏的影响,但持有新鸿基地产(0016)46.66%股权的郭氏三兄弟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身价仍比99年微增3.4%,达871亿元,稳占香港富豪榜榜首位置。 2.李嘉诚837亿元 香港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主席 去年踏入人生第六个本命年的李嘉诚,事业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个人财富增加了一成至837亿元(单以李氏持有长实(0001)权益计算),组成李家上市王国的五间公司,总市值7,425亿元,规模属华资之冠。去年5月,《亚洲周刊》选李嘉诚为亚洲…  相似文献   

20.
《北京商业》2005,(2):34-34
最近大摩以8.46亿港元代价收购了上海永菱房产发展有限公司92%的股权,其中包括中海发展旗下福邦投资持有的60%股权,从而将“上海广场”收入囊中。作为“上海广场”的发展商,上海永菱分别由福邦公司、PrudentialSurplus及上海永业集团拥有约60%、32%及8%的股权。2005年6月13日,摩根士丹利分别以约5.52亿港元及约2.94亿港元的代价,购入福邦及Prudential所持股份,控股“上海广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