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善待人、关爱人的温馨之“家”,在这里有一群人总会自豪地说:“有家的感觉真好,我们要为家多做贡献!”这个家就是江苏省盐城邮政局,这群人就是盐城邮政的劳务工。  相似文献   

2.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的西部,与珠三角相比虽然“冷清”许多,但茂名市邮政局茂港区局的职工小家建设却红红火火,民主、团结、和谐、文明、温馨的“家”将员工的心合在一起,大家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受到国家邮政工会和省邮政工会领导的肯定。该局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心”: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企业应该像军队,像学校,又像家庭!”刘永好如是概括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刘永好说,除了一部分做得不太好而被公司辞退的员工,这几年几乎没有人主动离开“希望”。“一个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关键是它的凝聚力,也就是企业文化。”“好的企业应该像军队一样,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刘永好认为,优秀的企业也应该如同一所学校,让它的员工能够不断成长、提高。他介绍说,集团的分公司总经理,基本上都是经过或正在接受MBA专业培训的。“企业还应该像家庭一样,和睦温馨,团结一致,但必须避免家族式的管理。”希望、新希望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干,累死苦死也心甘;领导把我当牛干,我把自己当人看,说啥也不跟你好好干。这里“把我当人看”的实质就是要求善待员工。企业的所有员工只有职务责任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人格区分,只有一视同仁平等相处,员工才能视企业为家,家和万事兴的和谐局面才可能呈现。因此,企业领导对待员工必须做到“五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徐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徐州移动”)现有员工2000余名,平均年龄28岁,其中30岁以下员工占比79%,40岁以下员工占比96%。徐州移动总经理王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青年员工思想活跃、有想法、有冲劲,是企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动力,要高度重视对青年员工的培养,要让每一位青年员工成为有用之才。近年来,徐州移动以“传播青春能量激情”、“帮助青年迅速成长”、“关心青年幸福生活”为着力点,积极开展青年员工成长帮扶工作,助力青年员工在企业“家和”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文化力是指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驱动力。它以企业文化为背景,是企要做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客户成本、服务客户发展;做到视客户的要求为命令,视客户的抱怨为商机,视客户的发展为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资源,赢得更大的市场,谋取更快的发展。 ▲坚持以员工为主体,树立“尊重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企业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包括三方面含义: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每个员工都是人才;员工个人价值目标与企业群体价值目标实现相一致。人是企业的主体,又是企业的载体。 对处于发展困境中的邮政企业来讲,必须大…  相似文献   

7.
李克超 《中国邮政》2004,(10):52-53
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理念、统一的服务……在福建省泉州市大大小小上百个邮政营业网点,只要您目光所及,立刻就会与“泉州邮政”这个为公众传递了百年温馨和信息的“老字号”联在一起,继而将感受到企业所提倡的“诚信服务、情系万家”带来的优质服务和文化氛围。泉州邮政局几年来正是以这种细致入微的精神来打造企业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陈斌 《中国邮政》2009,(1):48-49
纵观当今世界优秀企业,它们成功的背后都有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基因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像通用电气推崇的三个传统:“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沃尔玛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科技以人为本”;英特尔精神:“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等。  相似文献   

9.
“诚者不伪,信者不欺”。古往今来,“诚信”一向被国人视为修身之本,为人之道。在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诚信”有这样的解释:“诚信”就是诚实与信用。“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做人诚实,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不虚伪狡诈;既待人诚恳,又信守诺言。“诚信”不仅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基础。优秀的电信企业文化是电信企业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愿景”。那么“诚信”与电信企业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诚信”是电信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柱首先,“诚信”是一种企业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的一面镜子、一…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企业是文化的企业,而企业文化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以人为本”这个出发点。对于邮政企业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包括顾客,也包括员工。从邮政服务的价值链中看,则牵扯顾客、员工和企业三方的利益,其中顾客满意是企业的目的,而员工满意无疑是顾客满意和企业发展的根源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邢越 《中国邮政》2007,(7):50-50
湖北省房县邮政局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温馨邮局”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内、外两大板块的创建,形成“内帮外扶”机制,对内将企业建成了一个温暖的家,使职工舒心工作;对外扮演好企业的社会公民角色,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准安市准阴区邮政局共有264名员工,全区30个营业网点,其中农村26个,城区4个。淮阴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军事家韩信故里淮阴区码头镇,现已成为旅游景点;汉赋家枚乘出生在淮阴区的渔沟镇,这些都丰富着当地的文化底蕴。分营以来,准阴邮政局积极挖掘百年邮政文化积淀,根据企业的中心工作不断充实企业文化内涵,将每年的“十一”、元旦定为企业文艺节,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它不单纯是一个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和员工赖以养家糊口的机构,而且还应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追求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和人性组织。因此,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满足员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江苏省徐州邮政局“以人为本”强调文化认同与群体意识的作用,把企业管理的重点从成本控制型的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权利和主人翁地位,实现人力、知识、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14.
暖冬     
马蹄声声催人进。甲午年春节来临之际,江苏省徐州邮政局本着“清廉过节、情暖人心”的精神,组织本局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向离退休员工送温情慰问活动。在离退休老同志迎春茶话会上,一杯清茶、一把糖果,简单而又温馨,排场小了,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近了。除了联欢活动外,慰问人员还走进离退休职工的家中嘘寒问暖,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并为老人家的大门贴上红彤彤的福帖和春联,为他们拍摄幸福的合影。幸福,很简单;真情,很温暖。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具有两个 基本特征:一是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观念的战略创新;二是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进行管理制度的战略创新。从这两个基本特征出发,笔者认为创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对开发人力资源、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吸引人才,使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理想文化的旗帜下 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追求的企业文化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往往是无法衡量和界定的;“更好”却是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界定并通过积极进取而获得的。在这样的理念下,员工会通过不断进取,艰苦努力,使…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原中国联通与原中国网通正式开始融合。众所周知,作为两家大型国有通信企业,由两家合并为一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固定资产和营业场所好合并,人员岗位斟酌协调后也可以解决,但最关键、也是最难的要数两家不同文化的员工怎样重新组合在一起,高效工作,实现1+1〉2。各自不同的文化理念、工作习惯、思维模式等会发生碰撞,这往往决定着“新联通”能否在最短时间内高效运作,实现“抱团打天下”。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为。作为具有多年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培训经验的高级培训讲师和管理者,我想从哪下几方面就企业重组变革时期对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达成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同步性,其关键是构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心理契约”,使得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予以满足,每个员工都能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从而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福建省邮政运输局深入开展了以“思考员工在想什么、思考客户在想什么”为主要内容的“两个思考”活动,建立、完善“员工满意”和“客户满意”的工作环境,畅通员工和领导、员工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营造了和谐氛围,促进管理作风和员工服务态度的转变,使管理层不断贴近员工、员工进一步贴近客户,实现了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的稳步提高,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邮电企业管理》2010,(2):16-19
中国移动吉林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公司)共有544个基层班组,班组成员6355人,占全体员工总数的75%。岗位重要、学历不高、年龄偏小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点。基于这些特点,结合多年采形成的“基于责任、充满激情、高效执行”的企业文化,吉林公司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团队执行力为核心,以提升公司业绩、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培育人才队伍、打造班组文化、强化班组制度为重点,建立“五大机制”,搭建“五大平台”,开展“五大主题活动”,扎实推进班组建设工作,激发了基层活力,挖掘了员工潜能,促进了各项基础工作的改进和提升,为企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管理要“软硬”兼施,刚柔相济。一方面,要依章治企,按程序办事,从外部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以优秀的企业化引导员工进行自主管理。“硬”是基础,“软”是升华;“硬”是“软”的着力点,“软”是“硬”的助推器。企业管理要坚持一手“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