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欲望不断膨胀,不断变化。有了欲望,人就难得心安。欲望小,人的心里可能会更踏实一点;欲望太大,内心就要焦躁得多。有人发出“中国人心安何处”的疑问,那是因为,今天的国人,内心深处的欲望确实是空前膨胀的,每一个人都在欲望中生活。想要心安,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欲望缩小再缩小,减少再减少。  相似文献   

2.
旅游宣传是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手法表现各异的旅游广告是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缩影.旅游宣传钟情于女性形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旅游业是寻求、发现、享受美的过程,女性较男性更具形式美的魅力;旅游活动重心理体验.女性自身的特质满足了旅游主体的心理感受;求新、求异和怀旧的旅游动机与传统文化积淀的展示;女性旅游市场的异军突起与女性旅游消费需求等方面.这种宣传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吸引男性受众(潜在旅游者)的目光.激发其对宣传的兴趣,满足游客在外希望满足"友善""友好"、"充分重视"和"安全"需求的目的,同时,旅游宣传传递的"美女文化"、"美女经济"也引导女性游客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3.
美女是公共财富,而聪明的美女更是人们心仪的对象。本期《经理调查》想要了解的是,中国男性高层经理人对异性、确切地说是对职业女性的审美眼光。 我们的备选名单里并不全都是所谓的美女,但是她们却无不因智慧、自信,拥有成功的事业及鲜明的个性,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郑满 《商业文化》2015,(9):22-23
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是与各个民族的文明史和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中国文化的传统过分强调了人性中善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性自私欲望的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方法单一,致使我国管理思想发展片面,不适于经济发展。西方经济与管理思想,在诱发人的欲望膨胀进而过分对需求满足及经济增长的崇拜,导致了对人性的物化和扭曲。管理强调科学与激励,人就越发觉得自己像是个工具。在近些年看来,中西方二者有一定差异性,但优劣共存,呈现出了互补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兰 《国际广告》2009,(10):52-54
2010年世博会即将在上海召开。这是继奥运会之后又一个宣传中国的好机会。如何用不到10分钟的短片激发大家到中国各地旅游的欲望?如何与奥运会期间的各类主题形象片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有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满足吃喝等生理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科特勒的客户欲望营销观,营销的所有工作都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不断满足。在消费力迅猛提升的中国市场,消费者购买饮料的潜意识目的已不再局限于满足生理的饥渴,更多的是品牌联想带来的心理满足。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腰包渐渐鼓起来的人们对奢侈品的购买欲望不断膨胀,同样是奢侈品市场的繁荣,中国奢侈品消费却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现象,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在目的上。本文章对中国出现的消费行为分析其出现原因、预见其可能带来的结果,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期,从业内知情人士处透露出几则惊人新闻:SMG旗下东方卫视欲斥巨资邀请中国最当红的“导演三剑客”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拍摄频道形象片;频道的几大美女主持要上以性感、香艳著称、被誉为中国版《花花公子》的“中国第一本公开的纯男性杂志《男人装》封面”;更耸人听闻的是,东方卫视要投入重金大打娱乐牌,挑战华东各强台,势夺华东第一,进而挑战湖南卫视要做全国卫视第一”。  相似文献   

9.
祝碧青 《消费导刊》2009,(7):233-233
对于欲望和贪婪的关系问题,很多人并没有完全弄清楚,要么认为欲望和贪婪差不了多少,两者都是要不得的;要么认为欲望和贪婪之间绝对没有关系,两者是完全不沾边的。事实上,欲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满足的,是正当的;而贪婪则是要去满足某种无法实现的欲望,是非正当的。经济学强调把利己、欲望和贪婪分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欲望能够促动人们去努力工作,而贪婪则会使人犯罪。  相似文献   

10.
图说天下     
《成功营销》2011,(2):46-47
Linux也青睐美女 据统计,世界上的电脑程序员约90%都是男性,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标准宅男,还有不少是高端技术宅。而宅男多半是喜欢在网上看美女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丹阳 《商》2014,(38):212-212
区域投射形象作为区域形象“三分层”之一,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区域投射形象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感知形象,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湖南卫视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的“美女地理”系列节目中呈现的区域投射形象,不论从内容还是产制模式上都是别具一格的,“美景+美女+美食”的模式一方面带来了电视媒介对于区域形象的新解,一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此为例,解析电视媒介对区域形象的建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2.
笑一笑     
《光彩》2005,(7)
中国人的“小聪明”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一个中国人走在大沙漠中。走着走着看到一个瓶子,打开瓶塞后飘出来一个人,那个人说:我是神仙,我能满足你们每个人三个愿望!美国人第一个抢着说:我第一个愿望是要很多的钱。神仙说:这个简单,满足你!说说第二个愿望吧。美国人说:我还要很多的钱!神仙满足他的愿望后,美国人又说了他的第三个愿望:把我弄回家。神仙说:没问题。于是美国人带着很多的钱回了美国。神仙又问法国人。法国人说:我要美女!神仙给了他美女。法国人又说:我还要美女!神仙也满足了他,给了他美女。法国人最后说:把我送回法国。神…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中国是个父权制社会,是个以男性为中心话语的国家,而女性总是处于无语状态,不断被“愚化”为他者形象。女性的悲剧不在于她们生来是女人,而在于她们自觉不自觉地被按照“女人模式”加以培养。从《伤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子君的悲剧不是生理悲剧,而是传统文化所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王娴 《现代商业》2008,(8):36-37
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职业将成为热门职业。与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相比,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发展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不仅影响到旅游企业的形象,甚至影响到中国整体旅游业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从业人员的形象的现状分析,论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并提出进行形象塑造的方法和建议,为提升中国旅游业的形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女性形象,特别是美女形象在广告中的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广告业无法回避的宿命。而女性身体在广告中的表现尺度、形象意义,以及管理者和业界对她们的评判方式,历来也是众说纷纭,于是,女性形象与广告之关系之讨论始终处在众声喧哗当中。然而,似乎有一个分析的视角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作为广告主体的女性形象的评判者们及其评判的尺度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6.
王育琨 《中国市场》2009,(24):44-45
<正>在大危机中,我们如何不断地重新调整改变自身的能力?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这是目前中国实体经济需要在一个时期内面对的严峻形势。可以说,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到达一个拐点,即从过去需求过度膨胀转变到需求有限的紧日子。需求膨胀的日子,有点类似跑马圈地运动;而需求有限的紧日子,才回到了经济的本源。  相似文献   

17.
论绿色营销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绿色营销观念——是对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以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而产生的需要与欲望为目标的经营观念,是企业市场导向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时代如何脱掉国有企业的政治外衣、以一个市场化企业的形象合情合理地表达自我的商业欲望,是成功进入全球市场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商》2012,(12):9
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形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显得尤为清醒,他特别强调,要坚持调控不动摇,严防反弹。不能满足开发商放松调控欲望"现在的确有一些力量希望房地产政策放松,希望房地产反弹,主要是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策和房地产商有这种欲望,这个欲望是不能满足的。"贺铿提醒,如果满足这个欲望让房地产出现反弹,中国的经济会出现大的动摇,不能让房地产的泡沫继续  相似文献   

20.
“三言”情爱故事的书写原则集中表现为形象对称、伦理优先与完美,书写者之所以遵循这样的原则,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市民追求身份提升的欲望,呼应市民崇尚家族伦理,投合市民审美情趣,进而为评弹说唱吸引客源。可以说,“三言%隋爱故事书写原则的确立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写作技巧的重要尝试,更是明代市民娱乐消费市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