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莱芜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绿色钢城”为目标,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深化市场化改革作为活市之源,靠开放增强实力、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十五”末,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8亿元,是200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5%,人均G D P达到272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33.1%,年均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02.4亿元,比“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莱芜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绿色钢城”为目标,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深化市场化改革作为活市之源,靠开放增强实力、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十五”末,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8亿元,是200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5%,人均GDP达到272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33.1%,年均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02.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238.4亿元,年均增长19.7%;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3.1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蔺国勤 《发展》2015,(1):49-51
一、酒泉市级财源现状分析(一)经济规模较大,但市级财源薄弱。与"十五"末相比,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两倍,年均增速达到14.6%,全市财政总收入连续跃上60亿元、70亿元和80亿元大关,2013年达到8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2013年达到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但随着"省直管县"体制的全面推行,市级财源基础薄弱的问题凸显。2013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40.3亿元,比2007年增长4.4倍,年均递增32.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7.2%,比2007年下降3.7个百分点;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9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沂水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农工结合、工业带动”、“三大亮点”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2亿元,是“九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48元,比“九五”末增加5807元,年均增长16.2%。实现财政总收入6.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是“九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18%。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 发展条件 (一)“十五”发展成果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均递增15.2%;财政收入2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近4倍,年均递增37.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6.4%提高到15%。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51:36.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工作》2006,(1):22-24
一、“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十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经济逐步扭转了“九五”时期低速低效运行的困难局面,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2004年达到326.65亿元,经济总量实现了四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5%,2004年达到24.2亿元,  相似文献   

7.
郑亚军 《发展》2011,(11):27-28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扎实苦干、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9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7.2%;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26.49亿元,年均增长11.5%;地方财...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泰安市以实现小康目标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稳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 70.28亿元,比 1995年增长 32.2%,年均递增 5.7%;农民人均纯收入 2782元,增长 61.2%,年均递增 10.0%。全市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 97.5%。   农民收入特点   一、家庭经营性收入仍居主导地位。“九五”期间,全市农民收入仍以传统家庭经营生产性收入为主要来源。 2000年,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 2483元,比 1995年增长 20.4%,占农…  相似文献   

9.
近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鄂尔多斯市召开的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对鄂尔多斯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经验作了全面的总结。储波书记在解析“鄂尔多斯现象”时总结为“三个走出了”,即“鄂尔多斯市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4.8亿元,经济总量跻身西部145个地级市第15位,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53位。人均GDP达到4978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财政收入达到93.4亿元,是“九五”末的近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1025元,是“九五”末的2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4%,达到4601元,是“九五”末的1.9倍。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济南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在克服困难中推进省会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10.8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3.9%;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期,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化步伐,全市形成了“三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态势,“十五”主要指标将超额完成,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00亿元,完成“十五”目标300亿元的166.7%,年均增长27.7%;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0亿元,是目标30亿元的1.67倍,年均增长38.4%;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31亿元,完成目标157.5亿元的146.7%,年均增长24%。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进入全区前三位,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区第二位,原煤产量、天然气产量、发电量、精甲醇产量大幅度增长,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固定资  相似文献   

12.
许贵 《北方经济》2005,(10):17-20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期,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化步伐,全市形成了"三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态势,"十五"主要指标将超额完成,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00亿元,完成"十五"目标300亿元的166.7%,年均增长27.7%;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0亿元,是目标30亿元的1.67倍,年均增长38.4%;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31亿元,完成目标157.5亿元的146.7%,年均增长24%.  相似文献   

13.
“九五”时期,是顺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阔步前进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江泽民总书记“发展经济、振兴顺义”题词精神鼓舞下,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全区两个明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9亿元,年均递增16.3%,比1995年增长1.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048.4元,财政收入达到14.4亿元,年均递增30.5%,比1995年增长2.8倍,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10元,年均递增9.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78.4亿元,年均递增16.4%。  相似文献   

14.
我省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重点、基地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全省农牧业增加值达到62.79亿元,比2000年增加24.67亿元,年均增长4.6%;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165元,比“九五”末增加675元。年均增长7.7%。农牧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达到3亿元。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15.
“十五”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实现迅猛发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2%,利税年均增长44.9%。预计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亿元,利税9.3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5.63倍和4.35倍。  相似文献   

16.
李文喜 《天津经济》2006,(7):11-12,53
近几年来,北辰区把科技工作摆上首要位置,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之举,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高新产业带动”战略,使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是“九五”末的2.3倍,五年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31.57亿元,是“九五”末的4.7倍,年均增长36.3%;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2%,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2000年以来,连续三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三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2004年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同时,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农村技术市场试点区,全国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相似文献   

17.
党文玉 《北方经济》2005,(11):26-27
"十五"期间,乌海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煤-电-化、煤-焦-化、煤-电-高载能一体化特色经济框架基本形成.GDP预计达到130亿元以上,是"九五"期末的3倍,年均增长25%以上,人均GDP超过3万元;财政收入预计超过16亿元,是"九五"期末的4倍,年均增长32%,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500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五年累计完成260亿元,是建市到"九五"期末总和的3.3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超过28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3倍,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10000元,是"九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3%;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超过5000元,是"九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3%.  相似文献   

18.
扎西草  赵凌云 《发展》2007,(5):30-31
甘肃省迭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任务和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十一五"末达到3.22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1.5%以上,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998万元、13160万元、10072万元,分别增长4%、15%、1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700万元,平均增长21.75%,其中县级财政收入达到940万元,年均增长13.0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530元,年均递增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0元,年均递增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9.1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2倍;总人口控制在5.9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以下;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解决全县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稳定解决相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东营市“十五”主要发展成就“十五”时期是东营市经济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十五”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提前完成,为“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一)经济总量显著增大。“十五”以来,国民经济呈现逐年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预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90亿元,是200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500美元。预计地方财政收入36亿元,是2000年的2.37倍,年均增长20.2%。2003年城市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37位,在省内位居第4位。(二)…  相似文献   

20.
“十五”时期北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35.6%;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竞争力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