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官场段子和官场小说非常流行,说明大家对官场的关注以及对官场生态的恶化已经严重不满。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官场“潜规则”现象,有研究人士著文称这些规则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成熟完善并被默认和遵守,不少为官者心照不宣,认为只有遵守它才会达到自己所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钱贤鑫  张晓丹 《黑河学刊》2008,2(2):141-142
官场潜规则具有潜在性、抵触性、非正式性、约束性、自发性和危害性,是滋生行政权力腐败的温床,极大地干扰了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阻碍着民主政治的推进,损害着人民政府的公信力,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毒素,消除官场潜规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解谜"护官符"是为了破解古代官场之玄机,解谜的过程是呈现古代官场的潜规则的过程。贾雨村的宦海沉浮,揭示了古代官场的流弊,批判了古代官场的罪恶。  相似文献   

4.
一周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0,(50):14-14
“没有细化、管用、易于操作的制度规则,‘潜规则’就会大行其道;有了规则不去遵守,‘潜规则’同样会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5.
据<人民论坛>"官场十大高危岗位"调查显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分列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且有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  相似文献   

6.
官场逆淘汰是在官场正淘汰机制运行不力的背景下官场潜规则有效运行的产物。逆淘汰不仅背离了干部淘汰机制的初衷,助长了用人腐败与权力投机,而且恶化了政治生态与社会公平。研究官场逆淘汰的表现形态,要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逆淘汰类型,并剖析官场逆淘汰的形成机制,对于破解官场逆淘汰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全景式展现中国反腐风暴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淋漓尽致地鞭挞了暗流涌动的官场潜规则,入木三分地揭露其对党纪国法触目惊心的严重破坏。"团团伙伙",滋生腐败的催化剂。在汉东有两个"圈子":以赵立春为首的"秘书帮",以高育良为首的"汉大帮"。大凡拉帮结派者,其动机绝对不单纯。赵立春  相似文献   

8.
当前,千方百计地阻挠、压制已经成为某些基层政府官僚对付群众上访的"常规手段",这种"常规手段"凸显和暴露了某些基层政府对待群众上访的"傲慢与偏见",而诱发这种"傲慢与偏见"的或许就是在官场颇为盛行的一种"潜规则":"上访"就等于"闹事",上访有损地方形象,给地方父母官抹黑,上访者就是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惟恐群众的上访举报可能影响自己个人的政绩和仕途,因此对待上访动辄阻挠、压制甚至要动用司法的力量予以"严打"。正是在这种狭隘乃至阴暗的"潜规则"支配下,某些基层政府干出了诸如散布"越级上访就是违法"之类标语口号,乃至以所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抓捕和制裁上访群众等咄咄怪事。从法律意义上讲,作为公民申怨诉苦、诉求权力救济的民间路径和维权途  相似文献   

9.
廖音 《当代陕西》2011,(1):47-47
县委书记腐败备受社会关注,虽然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多项措施加强“一把手”的党风廉政建设,但在一些官场腐败潜规则的作用下,一些机制难以落实甚至有被逐渐掏空的迹象。近年县委书记落马案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亟待引起反思,有针对性地完善创新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三毛说:爱如禅.不能说,一说就错。时下被某些官场人士奉为圭臬的“潜规则”,譬如官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官场文凭大跃进,同样是需要悄悄参悟并心领神会的。如果有谁在大庭广众之下像王局长那样吆喝,肯定也是“一说就错”——再胆大的卖主.恐怕也不敢如此张扬,公开承认自己在干买卖文凭之类的营生。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10月以来,江苏盐城官员张翕飞前后两次,将总计6笔价值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开。张翕飞称,送礼是官场潜规则,收礼是因不便当场驳人面子。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很多高调,如陈光标的"高调行善"。民政部部长在褒扬陈光标的善举时表示:"无论是高调行善,低调行善,只要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都可以认同,都可以提倡"。现在又发生了"高调退贿"。其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0,(5):71-71
<正>如果说,《官场现形记》是以小说的形式反映清朝的"官场现行";《隐权力》则是一本根据大量史料,入木三分地分析中国历史上"官场现行"的学术著作,是一把锋利的官场解剖刀。——杂文家陈章"隐权力"概念为理解传统中国的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观察和解释工具。借助这一工具,传统乃至当代政制中的诸多现象,可以得到连贯而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百姓观点     
《中国老区建设》2008,(9):19-19
刚性措施遇到求情这个“软柿子”时,如果没有原则和制度的支撑.往往刚性措施也会“软化”。——安徽读者吴玲认为湖北省建始县长梁乡国土所针对处理非法用地时说情人多的现状设立“说情登记簿”,是破除官场潜规则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官场治理"是党主动而为的治理 当代陕西:"官场病"是官场生态文化和运行模式中的不正常现象,它是长期的积疴.十八大以来,中央接连出台新规治理官场,细化具体标准,力度很大. 熊晖:首先,"官场治理"这个概念是个俗语.大致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上,"官场治理"包含对领导等管理职能的规范,是围绕政治权力环境展开的改革与治理.包括选官、用官、管官等对官员行为进行规范、限定、约束的措施.狭义上,"官场治理"是对领导层,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所处的从政环境、权力运作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军一直坚持的"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的背后,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潜规则",严重影响着我军干部选拔任用的正规有序,本文对干部选拔任用中潜规则存在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消除这些潜规则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书架     
《西部大开发》2011,(5):127
官场新人遭遇潜规则:李二舀从政记作者:老酒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定价:28元耿直倔犟的秋实出版社编辑李二舀,在媳妇思凤的劝说下,考入S省工业局机关,原以为这是一个高傲神秘庄严的领地,事实却令他大失所望,他  相似文献   

17.
8月13日K新京报》消息:福州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媒体的信公开后,其本人随即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近日,黄金高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自称“目前压力很大”,并一度失声痛哭。 黄金高所自述六年防弹衣为伴的历史若是属实,的确令人痛心。由此引发的“官场潜规则”和政治生态建设的话题清醒地摆在我们面前。逆情悖理却又通行无阻的官场利益共同体是反腐斗争的痼疾。良心媒体多在呼吁以浅层次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鹰之于兔,乃是水火难容的天敌,往往不共戴天。但现在却出现了“鹰逐免”而非“鹰食兔”的怪象,原因何在?这就得归咎于训育出如此怪象的主体——“官场潜规则”的作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江西官场因苏荣家族腐败案而背负上了腐败重灾区的声名。这场笼罩江西官场一年之久的"霾",今年春天,终于要散去了。江西官员:总书记讲话驱散我们心中"雾霾"年前,中央纪委宣布对苏荣"双开",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处理。虽然尚未走完司法程序,但依照党纪,苏荣在党内的处罚已经盖棺论定了。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相似文献   

20.
规则包括三种形态,即明规则、潜规则与"空规则"。明规则即明文规定,大到法律,小到各式各样的具体规定。明规则人人需要遵守,特别是针对初级管理者而言,必须照章办事,不可灵活变通。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