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房管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房管人"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生活质量、调控城市流动人口规模等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目前北京市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以房管人"的有效实施.通过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引导流动人口从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最终形成流动人口的理性流动,既保证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能有效调控首都流动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方言距离、城市包容性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而城市包容性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同时能够缓解方言距离的负面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方言距离阻碍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而城市包容性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的同时弱化了方言距离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并非方言距离的作用机制,跨方言流动反而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这意味着方言距离阻碍劳动要素实现边际收益最大化的流动和配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传统户籍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北京市户籍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北京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北京市居民户口;对“流动人口”采取差异化对策;鼓励存量人口的自由流动;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统计》2010,(2):28-29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10年中,辽宁省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随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更加开放活跃,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且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日益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或外来工流动人口大约有1.2亿左右,按照北京市的调查比例推算,全国大约有432万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学龄儿童。而这些外来工子女实际上在正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只占其中的12.5%即54万,还有87.5%的外来学龄儿童,即378万被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由于务工、学习培训、随迁、婚姻嫁娶等原因,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现象。本文采用2010年河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10年河北省经济年鉴数据,利用spss19.0对流动人口和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流动人口对不同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并分析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最后,针对河北省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引导流动人口促进经济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和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蕾蕾  宋志刚 《数据》2009,(10):58-60
随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认识和管理流动人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本文即是利用统计资料深入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总量变化趋势,以及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北京市管理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时指出,“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尤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见,流动人口问题不但是人口发展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乡镇论坛》2011,(33):13-13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对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的管理龙抗美,王景涛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及北京人大会议上,关于加强对北京市的外地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大家认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对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的管理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有关政策加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2.
郭永 《数据》2010,(11):45-45
如何查准流动人口数量和流动状况,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北京市东城区统计局、调查队和区公安分局、流管办等部门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结合各部门在管理流动人口及此次入户核对和摸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举措,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都市是我国流动人口主要的流入地区,大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住房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发展型社会政策和社会排斥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我国大城市流动青年住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流动青年具有受教育水平高、农业户籍流动青年占流动青年群体的多数、流动之前生活条件处于中等水平以及正规就业的特点,同时在位房需求上,他们呈现出购房能力差、社区融入程度低以及主观评价满意度中等水平的特点。通过对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流动青年的比较分析发现,流动青年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发展型社会政策以及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为大城市流动青年住房问题的解决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是我国流动人口主要的流入地区,大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住房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发展型社会政策和社会排斥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我国大城市流动青年住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流动青年具有受教育水平高、农业户籍流动青年占流动青年群体的多数、流动之前生活条件处于中等水平以及正规就业的特点,同时在住房需求上,他们呈现出购房能力差、社区融入程度低以及主观评价满意度中等水平的特点。通过对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流动青年的比较分析发现,流动青年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发展型社会政策以及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为大城市流动青年住房问题的解决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4年云南和内蒙古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不同流动模式下流动女性的就业前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发展对女性就业具有阻碍作用,单身女性就业概率最高,半家庭式流动女性就业概率居中,举家式流动女性的就业概率最低.此外,随迁孩子数量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流入地每增加1个孩子,女性就业概率降低18%左右.在流动人口家庭化过程中,女性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巨大就业竞争压力,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流动女性就业劣势可能会随着流动人口长期化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流入居住时间每增加1年,就业概率大致提高3%左右.  相似文献   

16.
杨晓华 《价值工程》2011,30(4):317-318
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落后,市场化程度低,致使大量劳动力纷纷涌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西部向东部、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西部流动人口为经济的繁荣、西部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近年来西部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和产生的原因两方面系统分析了西部流动人口的现状,并结合国情探讨了西部流动人口管理的公共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数据》1995,(5)
北京市外来人口逾300万市统计局人口处根据北京市政府决定,我市于1994年11月10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流动人口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流动人口规模大,总量已超过三百万外来人口总量为329.5万人。其中,来自外省市的283.3万人;来自港澳台和国外...  相似文献   

18.
对于女性流动人口来说,参加职业教育是女性流动人口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查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女性流动,对当地女性流动人口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就业结构、社会性别、文化基础和培翻I费用是影响女性职业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到城市务工,成为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的群体。流动少数民族进入城市有其一般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性流动人口的特点。他们对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生活也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确对待城市流动少数民族问题,是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新城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北京市近年来启动的新城建设对于中心城人口的疏解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更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对中心城区形成更大的人口压力.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新城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存在着不同的来源和流入机制,其未来流动意愿也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推进新城建设的转型,将更多投入用于新城公共服务建设,并坚决推进人口信息同源管理和差异化的居住证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