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2011,(8):18-18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6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6.4%,涨幅创下三年来新高。对于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未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但是保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  相似文献   

2.
《华商》2014,(10):83-84
CPI数据不仅仅是衡量当前物价水平的一个指标还能帮助投资者判断货币政策趋势,并由此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颇为“全能”的数据。作为普通投资者,你对CPI数据的理解是否还停留在投资收益是否能跑赢它的阶段?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会对物价比较敏感,但对于CPI数据的理解却并不到位。其实,CPI数据不仅仅是衡量当前物价水平的一个指标,还能帮助投资者判断货币政策趋势,并由此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颇为“全能”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李迅雷 《新财富》2009,(9):42-44
资产价格和物价之间虽有一定关联性,但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的股价指数与CPI间的关联性也不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外部经济环境和财政货币政策等才是“因”,而资产价格和物价都是“果”。在目前没有显著扩充内需的条件下,CPI是否上涨更多将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出口好转,CPI将明显提高,否则2010年仍会是低通胀。  相似文献   

4.
张娜 《商》2014,(16):70-70
CPI数据是反映物价变动水平的重要指标。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反映和消除了物价变动的不良影响,使得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以充分披露。本文阐述了物价变动会计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物价变动的成因,CPI指数变动下我国推行物价变动会计存在问题以及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5.
质疑CPI     
物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价问题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自2003年3季度以来,各种商品及服务价格涨声一片,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节节攀升,这种涨势在今年也没有明显下降。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更降至了1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走高,同比上涨5.8%。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市场的普遍质疑。而CPI的统计中没有包含房价上涨的因素,被市场和部分专家认为是CPI失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继瑞  徐海鑫 《商业时代》2006,(36):24-25,40
物价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既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睛雨表”,同样又是社会经济问题的聚焦点。本文根据目前物价的态势与轨迹初步分析,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都保持在低位运行,未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和通货肾缩。低位稳健运行将是我国物价总水平在2006年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中国两大物价指数CPI、PPI长期背离,这对于把控物价变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及运用时差相关分析法探讨CPI与PPI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PI与PPI的传导机制是双向的,任何一个指标的变动,都有可能引起另一个指标的变动。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由于PPI向CPI的传导时滞变长造成两者变动方向不一致,从而出现了CPI与PPI的“背离”。本文不仅验证了CPI与PPI的关系,同时也为解释CPI与PPI的背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物价的持续上涨,公众越来越关心CPI统计数据。本文通过对世界49个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CPI权重数据及确定方法与我国现行CPI权重数据及制定政策的全面对比分析发现,我国CPI核算中食品权重偏高,而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的权重偏低,此据对完善我国CPI编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苟敏 《中国电子商务》2010,(11):169-169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没有挽救实体经济,而是重燃资产泡沫。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多个城市居民和企业对物价感受的“现实之痛”,远远高于CP1的“数据增长”,社会各界对于CPI构成是否科学的讨论也不断升温。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形,以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究竟如何?带着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CPI的构成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到更加合理的CPI构建方法,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我国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物价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自然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公布之后不断引起社会的质疑。编制中国的CPI,就是要通过一个统计指标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不同地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巨大的13亿居民对物价变动的感受进行综合反映,这就迫切要求有创新精神,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CPI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一季度,受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领域的食品价格上涨较多,生产领域的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较快。物价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有所加剧,城乡和区域之间物价运行的差距扩大,核心CPI跌至历史低位。展望全年,预计CPI在3.7%左右,走势呈“前高后低”特征,一季度为全年高点,上半年高位运行,下半年明显回落。随着服务价格恢复性上涨,核心CPI会有所反弹,预计全年保持在1.5%左右。全年PPI在0附近,走势呈“V”型特征,波动幅度视产油大国博弈、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以及国内复工复产的情况。建议2020年物价调控采取双目标制,宏观更多盯住核心CPI与PPI走势,微观着重稳住重点民生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12.
刘建伟 《中国物价》2006,(11):23-27
2002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出现了新一轮的温和上涨。与以往价格上涨态势不同的是,此轮价格上涨呈现CPI与PPI价格走势相对独立的态势,对此理论界、管理部门将其描述为“传导机制出现了问题”。目前,本轮价格上涨已接近尾声,CPI、PPI价格均在低位运行,值此之时我们对我国目前价格传导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供社会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尹慧  魏涛 《中国物价》2010,(11):42-44
针对房地产价格是否应纳入CPI这一热点问题,本文选取2000年至2009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H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季度同比数据对HPI与C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HPI与CP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房价的上涨对物价水平的上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将房地产价格纳入到CPI指标体系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CPI与居民物价感受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I衡量物价水平变动情况,一揽子商品都关系到居民基本生活。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公众消费意识的逐步提升,群众对物价波动的感受与CPI指数的变动存在差异。本文从分析居民物价感受与CPI之间的差异出发,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涨价拉锯战     
《商界》2010,(12):14-15
CPI 4.4% 今年10月我国CPI(居民消费指数)涨4.4%,创下两年来新高,各类商品全面涨价态势愈来愈明显。随着物价调控“国四条”的推出,农产品及日用品价格是否能就此止住疯狂的脚步?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局在12月11日,发布了2007年1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该月CPI涨幅已经抵达6.9%,再创年内新高。尽管12月CPI有所下降,因为CPI上涨的动力源至今尚未消除,所以还有可能存在,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示范效应拉动全面物价加速上扬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效地从大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用于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高维宏观经济数据和百度搜索指数构建监督因子模型,分别利用缩放主成分分析(s-PCA)和偏最小二乘(PLS)提取因子预测我国的CPI。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LASSO筛选变量,对因子估计施加“双重监督”,考察“双重监督”因子模型的信息提取效率。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无监督因子模型,监督因子模型对CPI及其“拐点”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采用LASSO筛选变量的“双重监督”因子模型具有更高的信息提取效率,变量筛选能有效提升监督因子的预测能力;百度搜索指数对CPI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可作为信息补充源为CPI预测提供额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鲁政委 《新财富》2010,(9):35-35
从数据整体态势来看,7月CPI符合预期.PPI显著低于预期。物价状态与工业增加值、零售、固定资产投资、信贷等增长系列数据均系统性地显著低于预期.共同显示当前经济面临全面加速下滑风险。如果政策不及时调整进行缓冲,则未来经济下滑可能超预期。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对CPI调查与编制提出了挑战与机会。本文首先结合大数据的特征,指出当前我国CPI的调查和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变革CPI的调查和编制方法的参考路径,以实现运用大数据方法提高CPI数据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2014年我国物价总体走势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其次结合新常态下经济背景环境对影响我国2015年物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先行合成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2015年CPI、PPI以及PPIRM三大物价指数作出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全年CPI将上涨1.8%、PPI与PPIRM与2014年相比大约下降1.9%,即消费物价保持温和上涨,工业生产与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保持小幅下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