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马生珍 《发展》2007,(9):47-48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推进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抓住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按照构建“和谐崆峒、小康崆峒”的发展目标,结合甘肃省平凉市西郊经济开发区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做好以下五条。  相似文献   

2.
许中伟 《老区建设》2006,(10):16-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南丰县着力突出新农村建设主题,加快南丰蜜桔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富民、安民、智民、益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村级班子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稳定农村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桥头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使村级班子组织制度健全、干部亲民、政治坚定、充满发展力,是当今农村社会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武琪 《发展》2007,(2):73-7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在第二部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而且第三部分的第5条,又分别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改革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个方面专门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此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新农村”“新”在哪里?当前建设新农村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它和建设和谐农村有什么联系?对此,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是农村经济的基础部分,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细胞。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是农村经济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其低迷的发展状态已成为农村经济腾飞的阻力,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建设健全与完善的农村消费信贷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农村信用的成熟过程,必须要适应发展变化着的中国市场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农村社区建设要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推动其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构建和谐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工作》2006,(6):4-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切实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其中,农村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始终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的创业化,作为一种敢于善于开创农村事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的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构思,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米推进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农村建设战略是在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应当与我国的城市化紧密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促进农村城市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农村建设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对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经历40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等各方面实力显著提升,给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共存,其转型同样也面临诸如农村空心化、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挑战,因而积极探索传统农村转型发展的路径,对加快推进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型及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文化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平 《老区建设》2008,(10):42-46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大地的高效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如何做到农村经济、政治与文化工作的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必须要面对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谢廷文 《特区经济》2007,225(10):142-143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认为:完善村民自治是推进农村政治发展的基础工程,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村富裕的必然选择,培养现代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推进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周业柱 《乡镇经济》2009,25(7):61-65
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构成与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高度重视优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积极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拓宽系统的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的整体结构;积极引进短缺的尖端人力资本,着力推动农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等主要途径与措施,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推手。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体系架构当中,农村经济的振兴是一个关键的内容领域。推进农业增收,促进农民富裕,加速农村经济振兴之路,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攻坚课题。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振兴的未来发展出路进行了研究,对当前农村经济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挖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以来,新农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我国农村地区差异明显,中部传统农区的政府,怎样根据本地区的特点,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入手,逐步改变农村落后的状况;是这类地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本文是对河南省鹤壁市推进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面临问题的初步调查,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市场是我国范围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吴大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2):98-100,104
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事业,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政策,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章通过总结广西农村水电建设成就,分析了农村水电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昭示了发展农村水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7,(103):1-20
铜川是一个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型地区,近年来提出了“稳粮、优果、兴牧、增药”的发展思路,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促进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结合铜川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的难点,报告提出应保证中西部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现代农业为重点,发展壮大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客观地反映了云南、贵州、陕西、四川、重庆五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