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就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就业率.职业枝术类学校以就业、职业为办学导向,因此更要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以服务于本校就业.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包括采集和利用.采集信息需要广开门路、主动出击,不能坐等信息送上门,同时要加强对信息的价值判断,以免失误.利用信息环节,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分门别类、匹配,以实现利用最大化.发布信息时传统与新兴传播途径要双管齐下,以保证信息的有效到达.同时对就业信息要进行统计、积累,为调研及学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提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能力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能力是提供有效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的关键。在对北京市公共职介机构调查数据进行频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尽管当前公共职介机构就业服务在某些方面基本能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但在提供职介服务、满足各类劳动者就业需要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宏观管理体制问题是造成公共职介机构就业能力缺陷的症结所在,因此应采取以改革宏观管理体制为核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部分地区刑释人员、安置就业基地、企业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刑释人员就业需要、安置工作的局限性和社会资源状况,据此分析社会企业促进刑释人员就业的可行性。并通过“再起点公益服务计划”,模拟社会企业为刑释人员提供有偿服务,实践证明社会企业确实能帮助刑释人员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1.切实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如,立法反对性别歧视,保护女性的就业权利,规定女性从业人员的最低比例;建立和完善规范、高效的中介机构,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就业主体“西移”、“下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如,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给予创业公司优惠的税收政策;为创业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指导等。3.进行高职院校改制试点,加快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着重加强宏观指导,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议选择部分高…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刘艳 《大陆桥视野》2012,(14):139-140
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怒业院校培养的是“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推进高职校企文化融合,构廷高职特色学校文化,是提升学生职业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必然需要。为此,本文着重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进一步培植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打好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快递是世界上新兴产业、涉及产业面最广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社会的不断发展,快递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更加受到国家的重视.所以,加快快递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公交交通工具结合,实施环保的快递配送方式,即公交速递.不仅仅是促进快递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物流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和民办学校的异军突起,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对作为培养艺术类毕业生的民办艺术类院校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需要毕业生、社会、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协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就业问题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早已不是耸人听闻.在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诸多因素中,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财经类院校专业逐渐成为考生和家长的热门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对财经类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进行专项调研,了解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财经类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实现良好就业.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中介机构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中介机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有些中介机构在进行服务活动过程中,违背其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委托人的利益,弄虚作假等,这些失信行为严重影响到社会信用的建设,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我国中介机构的失信行为。1.一些中介机构依仗权力背景和垄断地位,大搞强制服务和乱收费,甚至只收费不服务。以提供各类服务为宗旨的中介机构,按照市场规则收取一定费用是无可非议的。…  相似文献   

10.
略论新时期大学生职业观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迪  黄轩庄 《经济师》2007,(5):98-99
大学生职业观是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及自身兴趣和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关于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职业选择等方面比较稳定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及个人价值取向有着密切联系。大学生职业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是当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家庭服务业的突出问题更多集中在供给侧,主要变现为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与家庭服务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信誉缺乏,服务纠纷时有发生,服务质量亟待规范和提高.有些家庭服务员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与雇主互不相容、互不满意.部分中介机构招聘家政服务员较为随意,不经培训直接上岗等种种乱象.大多数家政企业没有建立家政服务员持续性的、经常化的培训机制,导致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甚至出现盗窃或损坏财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我国宏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9年约有70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按毛初次就业率80%来计算,约有140万大学生面临失业.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作为政府干预和调节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能够弥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缺陷与不足.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推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拥有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自去年以来,山东省启动大规模就业创业培训,今后5年将培训550万人,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实现统筹城乡就业、缓解就业矛盾目标.莱芜市积极响应响,在全市大力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创优争先"和"全民创业年"活动,全力构筑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大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中,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返乡农民工是其最具潜力的主力军。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与保障体系,切实解除其就业后顾之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针对农民工在新农村低碳化建设中的就业需要,借鉴国内外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健全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型与实施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5.
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积极扶持、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服务产业,培育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水平的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出赣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有效促进就业、调节人力资源市场和维护就业公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和服务对象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扩展服务领域,全面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和招聘过程中均能够本着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但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出现了种种不诚信行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减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必须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建设,规范就业市场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诚信就业的制度环境,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职业指导工作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的关注和重视.不断调整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路与对策、提高高职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大学生创业机制,提高创业过程中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能力,激发创业个体和创业团队的创新潜能,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路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燕 《现代财经》2004,24(6):44-47
按照国际惯例,中小企业的范围比以前增大,中小企业应起的作用加深,也更加需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需要建立政府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鼓励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生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支持,提供研究、开发及技术推广的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20.
曹佩琪  于哲 《经济论坛》2009,(19):67-69
本文分析了薪酬、与自身条件的匹配程度、工作环境与社会对其职业的认同感这四个影响大学生体面就业的因素.最后,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角度提出了有效促进大学生毕业生实现体面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