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通过资本的集聚和人口的集中,以及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探讨了小城镇建设中的路径选择问题并提出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通过资本的集聚和人口的集中,以及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探讨了小城镇建设中的路径选择问题并提出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1997年开始全国已有近400小城镇进行了户籍改革试点。但有意思的是,这一系列小城镇户籍改革却并没有带来大量农民迁入小城镇的后果。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的中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往往针对的是本地区内、最多是本省内的农村居民,而本地农民一旦想获得小城镇户籍,还往往要放弃农村土地与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指标,结果是这些地区的农民基本没有什么积极性去转为城镇户口。而在欠发达地区,中小城镇不仅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而且其本身能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也非常有限,大部分农村人口宁愿去发达地区打工,也不愿在本地小城镇落户。  相似文献   

4.
发展小城镇,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如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定居,还需要在政策手段上形成具体的办法。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小城镇道路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应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分类引导农村城镇化,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关键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当前,尤其要发挥小城镇的作用,使其成为以城带乡的基本支撑。小城镇毗邻乡村、贴近农民、连接城乡、  相似文献   

6.
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以四川省绵阳市调查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世纪 80年代早期 ,小城镇建设被我国学者认为是“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 ,“是农村日益增加的过剩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去处” ,是“城乡间的人口蓄水库”(费孝通 ,1 983,1 984)。目前 ,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发展小城镇是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李宝库 ,1 997) ;“小城镇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人员 ,避免盲目流入大城市”(董鉴泓 ,1 999)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客观要求”(高红贵 ,2 0 0 1 )。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 :“小城镇真的就是农民的乐土吗”(孙庆瑞 ,2 0 0 0 ) ?还有学者认为 ,从…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说到底是农村人口的 城镇化。为此,白沟镇党委、政府充分运 用"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 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政策优势,把城镇 改革与村街改革结合,城市建设与村街 改革结合,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大 力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和外地经商务工 人员在白沟落户。规定:凡在白沟镇有固 定居住场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者, 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 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 学、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原城镇居民同等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却是一个农业大市,在650万人的总人口中,其中农村人口425万人,农村面积占80%左右,这使得烟台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任务更加艰巨。为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统筹中的特殊作用,烟台市将全市小城镇的建设纳入镇政府任期责任目标,每年对小城镇按社会发展指标、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管理四方面进行考核,促使小城镇发展驶入"快车道",真正发挥了连接城乡纽带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革”前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曾认为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好像无论多少人都可容纳.总是号召人们下乡,但实际上农村的土地是有限的.农业人口也有个限度。鼓动人们下乡并不能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的经济也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冻结了小城镇的发展.造成了城乡对立。当时我想,要改变这种政策.首先让  相似文献   

10.
以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为源头,在苏州市的锦绣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建设改造小城镇的热潮,一座座千年古镇和新兴工业城镇,日新月异地繁荣兴旺起来。农村工业化带来了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带来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农村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作为联接城乡的桥梁,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繁荣与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中心,城市化与工业化决定了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只有高度认识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我国农业人口占70%的农业厣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因此,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分布非均衡性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为农民居住分散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效益低下;公共财政支出"城乡倒挂",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严重匮乏;专项转移支付高度分散化,农村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要对策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服务设施与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农民梯度转移,保持人口与公共服务动态平衡;革除财政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平衡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富裕农民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但是,必须清楚的是,小城镇本身只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载体和“平台”,衡量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成效,应该以为农民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吸纳了多少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多少非农收入为标准。小城镇建设规模的大小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又片面追求规模和气派,势必将人为地抬高农民进城的“门槛”,提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目前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城镇建设体制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体制性障碍当前我国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体制性障碍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行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和“离土不离乡”的政策 ,极大地限制了小城镇正常健康发展 ,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小城镇的户口未向广大农民开放 ,农民进镇落户“门槛”很高 ,而且收费项目多 ,尤其是进入县政府驻地镇受到许多行政性限制 ,就是户籍已放开的小城镇 ,由于用工制度 ,子女入学、用电用水、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住居民的不平等 ,使进镇落户的…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经济问题》1999,20(6):37-41
一、关于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改革问题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因此,小城镇建设中所涉及的所有政策都应该以转移农村人口、集中兴办乡镇企业、保护节约耕地为最终目标。但从目前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看,并没能有效地实现上述...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控制二胎生育为重点的农村人口控制政策与我国国情、农村现实及农民意愿相差较远,农民生育二胎一时尚难遏制。90年代必须把农民的意愿和国策有效地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农村人口控制的重点,放开二胎生育,扩大两孩间隔,将重点转向控制早育和多胎生育,以实现对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不能让城乡分离合理化尹进现行的城乡管理体制是为维护城乡分割服务的,通俗点说是为城里人服务的。如果说农村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话,那么还不如说是农民迫不得已的选择。农民要想办工业,只能在农村办,只能在自己所在的村子办,甚至连小城镇也进不去。这就是...  相似文献   

19.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藩篱日渐松动,加之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在城市和乡村流动居住的"城乡两栖农民",其思想动态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同的特征,对农村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需善加引导,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互动共进。  相似文献   

20.
书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农民已经开始追求好的精神食粮。图书是农农民吸取精神食粮的最佳媒介。而且随着科技兴农的发展,科技图书在农村的市场急剧增大。同时,大量的青年农民急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学识水平,纷纷参加了各类技能考试,造就了农村的考试用书市场。因此,在人口较多或是交通方便的乡村开个书店,好比在农村市场中建了个“黄金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