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旅游》2012,(10):58-5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文化未来发展的蓝图,新一轮百舸争流、千帆竞秀的文化繁荣局面正逐步形成。作为藏民族的摇篮、西藏文明的发源地,山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弘扬和发展,全地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传承人10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5个、传承人43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4个,并成功打造了《果谐的春天》、《牛皮船舞》等非遗节目。  相似文献   

2.
强宏 《西藏旅游》2013,(11):17-17
10月16日-17日,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波密分会场举办了“穿越绿洲·漫步云端·舞动金秋·心动波密”的主题活动。为期两天的活动涵盖了民俗汇演、人文景观、摄影展览、徒步竞赛等内容。波密之旅标志着本届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帷幕。在民俗汇演中,以各乡表演的“波卓”、“波央”为主,“波卓”既有昌都国卓的豪放健壮,又有林芝恰巴的欢快热烈。“波央”是清歌,唱而不舞的歌,音不高不低,听起来婉转悦耳。“波央”歌词取材于波密农牧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当中,基本为男女独唱,也可以对唱。“波卓”、“波央”均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相似文献   

3.
海拔5000米的拉姆拉措,是唯一可被称为“神湖”的地方,不论纳木错多么宽广、羊湖多么旖旎迷人,玛旁雍错如何神秘,它们在仅有0.25平方公里的拉姆拉措面前,都不可妄称一个“神”字。  相似文献   

4.
《西藏旅游》2012,(7):122-125
达巴士林峡谷,系札达士林的核心地域,这个于2005年9月20日被列为“这个国家地质公园‘的狭长谷底集达巴王古城堡遗址、达巴士林峡谷古洞窟和达巴士林峡谷风光于一体。这些峡谷围绕一个古城而走向,自然形成莲花的形状,而这块风水宝地也恰恰暗合了佛教莲花的寓意——一篇净土世界。  相似文献   

5.
王郢 《西藏旅游》2009,(7):88-93
5月的拉姆拉措依然冰封,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前世今生。爬上海拔5100米的山口,一半是白雪一半是碎石。群山之中的拉姆拉措平静小巧,云影移动在冰冻萌湖面,形成若有若无的图案——这是在启示前世今生吗?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广袤无垠的高原大地上,西风常年横行,气候冷峻,雪山、湖泊、河流、草原……都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距离和壮美。然而,这些地貌每个分毫毕现的细节,都被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赋予了深远的意义,也因此,这些美丽的自然山水变得非常温柔和富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7.
魏凌松 《西藏旅游》2020,(2):124-133
冈仁波齐四大部洲环绕的须弥山。夜深了,车窗外繁星点点,青藏高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北斗七星,现在竟然几乎与自己平行,仿佛触手可及,让人不由自主地有想去摘下的冲动。汽车在尘土中不停颠簸,前方似乎没有尽头。轮下的这条公路叫219国道,它还有一个更著名的称呼一新藏公路,一端在西藏日喀则的拉孜县,另一端则在新疆喀什的叶城县,因而又名叶拉公路。  相似文献   

8.
《西藏旅游》2021,(1):46-53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被想象为人迹罕至的荒寒之地。其实,该地区曾是丝绸之路的关键途经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是怡好处在黄河文明与中亚文明的中间位置,是不同文化接触、交融的繁华地带。其实,古代各民族借助丝路自觉和自发地产生彼此间的交流交融是自然而然的事,并不足为奇。因为,各民族的血脉互相交融,青藏高原与祖国内地间又有大自然赐予的特殊地缘关系,从古丝绸之路的产生以来,直到21世纪的『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多元I体的大格局中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9.
或许是受阴霾的天气影响,初到然乌镇时的景色并无我们预期中的艳丽,安静的山谷小镇在午后涣散的阳光下朴素得让人失去了想象的依据,不过这一切在随即展开的旅程中被完全颠覆:然乌的美静若处子,需要用心体会。  相似文献   

10.
出拉萨,往尼木县吞巴乡前行,左边是雅江,江水湍急,在河谷底部滚动,衬托出高原的寂静。两岸的山体灰褐,树木不多。但是峡谷上方的蓝天白云依然清澈迷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公路顺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向西南延伸,半山腰不时出现蓝色工棚,立着标语牌,这是修建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施工现场。看不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静悄悄的,想必建设大军正在隧道里苦战。拉日铁路全长253公里,隧道和桥梁118公里,为了避开自然保护区,线路只能选择在这地势险峻的高山大川,施工难度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1.
僜人曾经生活在远离人烟的深山密林中,被称为“野人”,传说他们长着红头发、身涂五彩、凶残吃人,所以邻近的藏族与珞巴族都不与其通婚。直到上世纪60年代,僜人才被解放军接出森林,来到下察隅一带的河谷地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