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合。礼仪渗透在文化、制度和道德之中,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礼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得体的礼仪能够塑造良好的形象,形象就是信誉,形象就是经济。明礼诚信是国际社会普遍奉行的商业价值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与企业诚信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清 《商业时代》2007,(3):51-52,59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十分普遍.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本文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分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加强企业经营者的诚信教育、培育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加强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等方面提出解决企业诚信缺失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魏彩霞 《商业科技》2008,(23):393-394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合。礼仪渗透在文化、制度和道德之中,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礼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得体的礼仪能够塑造良好的形象,形象就是信誉,形象就是经济。明礼诚信是国际社会普遍奉行的商业价值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公司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那么财务公司应该建立怎样的目标,以同时满足企业集团的需要和自身长久发展呢?本文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经营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会计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中国经济由于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健全,信用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目前社会普遍信用不足,而信用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会计诚信约束机制,才能更大地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相似文献   

6.
余杰 《商业科技》2009,(2):338-338
会计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中国经济由于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健全,信用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目前社会普遍信用不足,而信用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会计诚信约束机制,才能更大地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相似文献   

7.
袁英兰 《现代商业》2007,(29):90-90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强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诚信现状的剖析,阐述了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的一项基本道德诉求,诚信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基石.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诚信司法维护的缺位.社会诚信的司法维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及提高社会管理法治水平为追求目标;以司法公信、褒诚奖信以及两个效果统一为基本原则;以注重法律与道德的互动、强化欺诈失信行为的惩戒、建立非判决诚信维护机制以及形成亲诚信的司法判断基准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推进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诚信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针对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  相似文献   

10.
会计行业的诚信缺失,是由于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健全、利益的驱使、会计制度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目前社会普遍信用不足,而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契约理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会计诚信约束机制、会计诚信保证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更大地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胜 《市场研究》2003,(4):9-10
<正> 随着社会对“诚信”需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行各业都投入很大的精力搞“诚信”工程,抓“诚信”建设,“诚信”已逐渐成为人们建立各种关系的基础。而作为“诚信”的倡导者——各级政府,更是把“诚信”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2003年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1月4日,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主题:“经济改革与社会信任。”并首度提出,“社会信任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规则、一种体制、一种载体、一种资本,甚至是一种生产力。”中国经济意欲起航远行,终将绕不过信用问题这块暗礁。浙江省率先把“信用”问题摆上建设开明政府的首要位置,2002年,他们提出了“打造信用浙江”的口号;2003年,浙江省再次锁定了“信用政府”的目标。建立“诚信政府”活动在全国普遍推开,打造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开明政府,成了2003年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波春潮。  相似文献   

12.
诚信危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非我国独有而是一个国际的通弊!会计人员失去诚信会给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后果.谁应该对会计信息的失真负责?谁应该对账外账负责?本文通过从会计职业道德入手分析问题,说明会计人员在核算和监督经济业务过程中所应有的素质--诚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强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诚信现状的剖析,阐述了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川物价》2007,(11):43-44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现代经济的信用体系”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要求.其核心是要建设诚信社会。价格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个广受观注的热点问题,着力推进价格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在价格诚信方面许多发人深省的现象,以及市场明码标价混乱、价格失信的事时有发生,部门乱收费、乱摊派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任何广告都是在向某个消费者群体即目标消费者传递信息,那么房地产广告最终给谁看、给谁听,要影响谁呢?众所周知,房地产商品的流通量,不仅取决于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这是它与其他商品的一个显著区别。诚然,目前人们对与生活有关的许多商品的消费大多已成为普遍的消费行为,但对住房的消费却绝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一商业经济领域有没有自身特有的规律?这是商业理论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至今还有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苏维埃贸易经济》教科书中根本没有提出过。因为它本来就不打算探讨规律。在我国,60年代就有一些同志倾向于肯定这种规律存在。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商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什么规律呢?除了政治经济学探讨过的、贯穿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普遍适用的规律以外,还有没有流通或商业自身特有的规律呢?从当时商业经济学的内容看,实际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社会诚信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社会诚信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实现我国社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是一种普遍和起码的社会道德要求。自古至今。人们都将诚信当作崇商之风和取财之道。不仅在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被誉为高尚的经营方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不失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从事生产还是从事流通或是提供服务。都要诚信为本。诚信为本。生意才会兴隆。事业才会成功。事业才能做大做强。诚信代表一个企业的实力、文化和社会责任。诚信代表企业的品质。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以牺牲诚信换取短期利益无异于“自掘坟墓”。 武亮同志撰写的“借鉴晋商诚信经验着力建设信用山西”一文,诠释了古代晋商诚信的丰富内涵。拓宽了新形势下信用建设的思路。刊登此文的意义.不仅是要让商人从中受到启迪,而且希望各行各业都要牢固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建设信用山西。而是要打造信用中华。建设信用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构成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社会或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从而构成社会资本。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健 《商场现代化》2005,(9):193-194
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我们称之为诚信缺失的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坑蒙拐骗、污染环境、贪污受贿等等,其实质都是为了非法牟取自身的利益而不惜侵犯他人的、社会的和国家的权益。这是各种各样权利和利益冲突的问题。纵观现实社会和经济生活.由于缺乏诚信所导致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已经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