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广西玉林市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状况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当前农村金融信用机制变异和新农村建设缺陷性调整等因素,导致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建设有效推进不足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健全机制、促进增收等策略,以求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建设得以有效推进,以此巩同农村信用社在推进农村经济和金融的良性互动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信贷约束,究其原因,信用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农村经济组织信贷融资的重要因素.而农村社会资本具有经济担保作用,从社会资本视角,对农村信贷融资的信用保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农村社会资本的资金调配功能,通过农村社会资本的信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分析,寻求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荣 《金融与经济》2006,(12):59-60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应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健全社会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开展农村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提供法制保障;培育农村信用服务行业,降低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征信成本;并且大力开展农村社会信用实践活动,提升农民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民、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相当严重,健全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对于中国农村存在的"贷款难"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是从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触发,基于对信用担保制度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认识,从而构建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信用角度出发,对农户信用识别、农户融资行为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农户的融资状况、信用行为特征及其农户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农户融资难问题的实质在于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农户信用;第二,农村社会信用主要是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特征组成的"圈层信用结构",农户的隐性信用能力对农户履约水平、履约能力的判断更具有参考价值。第三,现阶段农村农户信用行为符合"分类相聚"性质,构建与农村信用水平相适应、以"农户信用联结"(Peasant Credit linkage)为中介目标的农村信用体系,是现阶段提高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识别、解决农户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打造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信贷服务体系和支付体系“三驾马车”,促进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推动了农村金融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普惠便民的农村金融服务,为破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瓶颈提供了较好的借鉴。这个模式具有较强的制度特征和内在逻辑性,社会信用是信贷创新的基础,信贷交易需要支付工具来实现,三者是互为动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侯瑞 《青海金融》2014,(8):56-5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是党中央在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普惠金融”概念,意义十分重大.农村金融作为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农村金融普惠直接影响着整个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因此,发展普惠金融的首要着力点应放在农村,应将加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高娟  刘确 《时代金融》2014,(27):176-177
农户信用行为不仅影响农户的金融能力,还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进而影响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户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户信贷行为,研究在农村信贷过程中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最后提出改进农户在信用博弈中的信用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段旭峰  胥绍雄  杨龙 《时代金融》2014,(9Z):235-23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系统化工程。这项工作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系统化工程。这项工作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阶段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典型农村经济模式下信用体系建设状况的个案调查,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透视出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症结,并尝试探索通过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增加农村信用供给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更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展信用体系的功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目前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在总结宁城县农民信用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国家之一,积累了许多的成功经验。2010年日本全国贷款余额按照担保方式分类,44%是信用贷款,36%是担保贷款,20%是抵押质押贷款。在农村金融领域,既有面向农业农民的信用保证保险制度,也有针对农村中小企业(主要为工商业和服务业)融资的信用担保制度。日本农村金融系统中的农协(农业协同组合)、信农联(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和农林中央金库各司其职,良性互动,切实满足了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钟献兵 《时代金融》2013,(17):283-284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推手,得到了人民银行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农民信用意识提升,信用村、信用乡(镇)在农业项目开发和农村配套服务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10月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各项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已成为支持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也面临严峻考验,职工队伍素质偏低、资产质量低下、亏损严重等内部因素及当地经济条件落后、社会信用状况差等外部因素都严重制约着信用社的健康发展.认真分析这些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虞礼茂 《中国外资》2011,(23):24-24
<正>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以成熟的信用体系为标志,没有良好的、充满活力的信用活动,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没有和谐的社会,所以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设农村信用工程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复杂系统工程,是农村金融的灵魂,能实现农民、农村经济、农村社会文化、政府、农村金融机构等多赢局面。农村信用工程从表面看是一项道德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更是一项经济工程,从社会管理理论角度看,更是一项社会公共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用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结合辖内金融信用状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综合整治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即要明确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责任者;加大金融信用法制环境建设;区别对待金融失信和守信行为;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发挥央行监管职能;维护农村诚信秩序以及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吴晨映 《征信》2011,(1):34-36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血液系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法律环境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我省金融主体的运行效率.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应加快农村经济体发展,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有效运行的信用环境,创建宽严相济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推动农村金融,但同时农村金融也逃脱不了农村经济这种弱势经济的负拉动作用.广义上来讲,农村金融应该是农村资金融通、信用的整合,指的是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和不在农村的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农村资会融通和信用.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与市场》2010,(12):57-6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的信用观念、信用需求、偿债能力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然而目前金融服务的方式、手段、金融产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从打造农户的信用基础、建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筑农户信用保障、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