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伟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2,(2):4-7
以入世和迎接奥运会为契机,北京流通业将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扩大连锁经营,发展物流配送,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体系,调整与改进批发业,推动电子商务建设,开拓新的流通领域,推进流通企业改革和加快流通对外开放等,将是今后北京流通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洪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2,(2):22-2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地位不高,在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的积极中介作用不大,流通产业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不高.作者认为,应明确和加快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当前重点是推行10项现代流通科技. 相似文献
3.
以流通现代化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中部地区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日益下降,边缘化倾向日益明显。本文阐述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流通现代化对中部地区崛起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快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是我国流通业现阶段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要实现流通现代化,政府需要积极引导,而流通企业则必须变革和创新,在变革中,规模成为制约流通企业实施现代化的难题之一。文章在分析流通现代化的特征、我国流通现代化应包含的内容和流通现代化在流通企业的表现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流通企业规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促进流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连锁经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通业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报告从时间继起和空间并存角度阐释了流通效能的本质及其政策含义 ,认为流通效能的本质是“减少耽搁或停顿”和“优化经济结构” ,并提出了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芒庆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1):22-24,27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而制定的战略。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市场引导、统筹协调、前瞻求实、体制创新、实现跨越”的二十字方针;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根本转变;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教育,努力培育全民学习的社会氛围;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形成信息时代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王斌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5):53-58
流通现代化是现代流通成为先导性产业的必然要求。流通现代化既是流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过程,也是体制变革、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的过程。推进流通现代化需要采取以流通方式现代化为中心的多层次、综合型、系统性发展战略。主要战略是以信息化为最终目标,推动流通的技术创新,以分销模式作为发展大集团的重点,推动流通企业的组织创新,以职能转换为手段,推动商业行政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洪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28(4)
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四网合一”科技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俞荣贞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1,(1):11-13
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农产品流通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要受到农业产业各环节的制约。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具有的农业生产、消费和政策保障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农产品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流通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流通将是21世纪的经济血脉,是驱动经济的强大动力,其发展可以拉动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推行流通现代化,也是目前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和体制保障。在分析流通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我国流通现代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光伟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2):23-25
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方式落后、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流通主体少而低效、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脱节,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信息化发展的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彭庆环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6(2):29-33
流通产业在我国发展迅猛,本文着重对流通环境加以研究,了解影响和制约流通产业运行的各种环境因素,并对流通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给流通环境带来的深刻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论流通观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鑫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21-25
市场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交换经济、流通经济;流通不仅是中介,而且直接渗透到再生产的各个领域;流通不是地摊经济,现代流通也要运用高新技术,实现流通现代化;开放是流通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流通的开放程度紧密相连;品牌本身是一种流通现象,品牌形象形成名牌和名牌经济,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让中国自己的名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孟燕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1997,(3)
作为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模式,信息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信息化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息化创造了崭新的经济国际化;信息化构建了新的世界观。因此,本文认为:(1)工业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2)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过程;(3)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同时推进社会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以促成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传统模式和信息技术的束缚,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还存有诸多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范成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8):57-59
深入开展法律教育实践,全面推行教育法治,有利于促进教育治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基于此,分析教育治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法治的重要性,针对关键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法治教育体系,以实现教育治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年-2014年度省际农产品流通相关的面板数据,通过基础能力现代化、发展状态现代化及流通功能现代化三个评价指标,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得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的农产品流通发展处于较为稳定水平,流通的现代化水平也相对较高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积极提升农产品流通规模与效率、消除部门或者区域农产品流通壁垒及加大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建设力度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