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用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瓶颈的现实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上理应大有可为,但是同时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在区域市场分割、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产业转移必须与区域市场一体化有效融合、共同推进,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遇到的物流成本过高、无序竞争、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湖北省京山县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很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的关键问题不再是体制因素而是经济因素,即是城镇尤其是东部地区城镇吸纳能力不足,使得人口迁移速度减慢从而导致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而制约城镇吸纳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就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产业规模与城市规模的非优化。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表明,解决城镇化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产业区域转移。但产业区域转移也存在诸多障碍,所以,应该通过一定对策来引导产业区域转移以推动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首先发展商品农业,走产业化经营道路,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随后进入农村工业化阶段,重点是以农业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的发展,使许多城市、小城镇和村庄的界限变的模糊,呈现一种城市和乡村景观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景观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相似文献
4.
政府是否应该参与区域产业转移,以及如何参与区域产业转移,在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近年来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开始纳入政府作用因素,有关争论集中在政府参与区域产业转移的合理性、途径和方式三个方面。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中观产业发展以及微观企业逐利行为三个方面,从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两个角度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推力、拉力和阻力,揭示政府参与区域产业转移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使区域产业转移更加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发展协作问题及其治理机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地区间产业发展的协作意识逐渐增强,但受体制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单体利益追求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迫切需要优化区域治理机制,增进区域协作。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实证对象,在揭示其一体化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定量方法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协作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产业协作的治理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产业转移路径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发生行为。将现有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拓展到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并运用产业转移势差模型,基于经济、产业、成本、交易成本和技术5个方面势差,建立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两类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①基于势差理论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是对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扩展,将产业转移的“一对一”模式扩展至“一对多”模式,能更好地解释区域间产业转移发生路径;②以广东(发达类型区)对江西、湖南和安徽(欠发达类型区)三地的产业转移为例,广东至湖南的转移势差最小,相对于江西和安徽更不具有转移优势,通过对各子指标的调控,可以改变其转移势差,以达到改变其转移路径选择的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关于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研究观点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经济动因、客体演化、转移模式、转移效应、战略选择和发展趋势等6个方面对产 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对该理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制造业带出现了向南部和西部的产业转移,研究者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多元回归法等对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由于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方法、选取的数据和设计的变量不同,所得的结论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文章归纳和总结了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产业集群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将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嵌入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并设计了CAS理论视角下的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互动系统。结合CAS理论,提出加强主体适应性学习、完善涌现机制、确定合理规则集和增强主体多样性等对策建议,建立了知识型人才与产业集群互动系统演化思路,从而为知识型人才的开发管理利用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文章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我国区域产业二元化发展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构建国内价值链,建立区域产业互动机制对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产业内、多元化区域分工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价值链构建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优势有限,规模经济劣势明显,国内价值链构建面临多重竞争压力,国内价值链构建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等。因此,应采取培育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培育本土主导企业国内价值链构建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推动国内价值链构建。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区域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理论分析表明,低工资未必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充分条件,资源价格、交易成本和劳动力素质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证实,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并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途径.并结合北部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选择与定位,从北部湾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北部湾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来促进北部湾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环节,郑州和开封的区域产业优化能够推动两个城市之间资源优化,促进中原城市群向纵深发展。但郑汴一体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产业低级化程度明显和高级化推动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试图从金融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高级化的角度,通过放开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促进金融深化和自由化来为郑汴一体化的产业优化和聚集提供金融支持,促进郑汴一体化的区域产业优化。 相似文献
19.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 相似文献
20.
人才流动是影响地区间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缩小区域人才流动差距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前提。鉴于此,将政府竞争行为细分为财政、规制、引资3个维度,利用2010-2019年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人才流动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区域对外开放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从财政、规制、引资三方面对区域人才流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上述三方面竞争性越强,越有利于人才流动。同时,区域对外开放在政府竞争行为影响区域人才流动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研究结果启示,在中国的特定情景下,不同地区在吸引人才时应重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与区域对外开放的有效衔接,实现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