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晓雨 《新财富》2006,(4):70-71
外资并购的动因比较多。外资准入式并购主要是指外资通过购并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非常强烈,一些资源型、垄断性的行业通常都需要政府的特许经营,如供水供气、金融、证券、城市交通、通信和能源等行业,外资往往很难直接介入或者介入成本极高。而通过并购拥有垄断性资源的目标上市公司股权,则有可能绕开这些行业进入壁垒,分享垄断资源和垄断行业的收益。如新桥投资和GE资本对深发展的并购,淡马锡参股民生银行、汇丰参股交通银行都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证监会等部门取消了外资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政策限制,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成为我国企业引进外资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动因、特点和呈现出的趋势进行分析,对就如何引导外资并购在我国健康、有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逐步放宽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外资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并购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外资对我国汽车业的并购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潜力巨大,投资环境逐步改善,生产要素质优价廉,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目标企业众多,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技术规模效应,产生协同效应,获取战略性资产.外资并购对象逐渐由整车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变,开始并购国内第二军团,但不会迅速大规模展开,加大控股并购力度,增资控股趋势明显.从政府、市场、企业层面提出应对外资对我国汽车企业并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49)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存在越来越多的交叉点。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需要融合其他企业的资源,并且,企业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人们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件商品进行买卖,就形成了企业并购。每年进行并购的企业非常多,并购成为了现在的热门话题,企业并购的动因有很多,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5.
并购作为上市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创造自身企业价值的一种方式,为国内外诸多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协同效应,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然而,企业应结合自身战略发展,谨慎思考并购动因,降低盲目并购扩张业务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本文选择我国乳制品行业内最新并购案——内蒙古蒙牛乳业并购妙可蓝多,概述并购过程,从经营、管理、财务方面分析并购动因。  相似文献   

6.
浅议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并购所表现的财务动因体现为企业动机。要以营业收入的增加,节约交易费用与降低直接投资成本,实现合理避税与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拓展融资通道。要利用并购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目的。企业并购不仅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机和历史背景 ,预测了未来外资并购的六大趋势 ,阐明了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提出了以政府监管为核心 ,其他社会监督力量为补充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2009中国快速消费品高层年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但国内快速消费品行业增速稳定.76%的被调查企业销售额同比实现增长.实现增长的企业中,53%的企业销售增幅为20%至50%,我国快消费品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与此同时,外资对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投资也不断增多,并且多以外资并购的形式出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范磊 《商业时代》2005,(14):22-22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对形形色色的企业并购活动根据并购动因分类,对各类并购动因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指出基于不同动因的并购活动对企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的概念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现象逐渐在我国流行开来.所谓并购,就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两者之所以合称为并购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动机,都涉及了企业所有权的改变,并且兼并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就是并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并购行为的目的是实现其经济及财务目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也迫使企业或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通过并购整合达到双赢的局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及财务角度分别阐述了企业并购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交易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 《商业研究》2005,(14):94-98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首选是上市公司。从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交易模式的类型、各种交易模式下具体交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这些交易模式发展情况等,可以看出股权并购模式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直接购买B股/H股和协议收购成为最受外资青睐的交易方式,并且,随着市场条件的不断成熟,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交易方式。  相似文献   

12.
奚宾 《财经论丛》2010,(5):88-92
本文选取沪深2004-2007年间上市公司股权并购样本,研究并购中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主要因素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股比重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有负的显著影响,随着国有股比重下降,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提高;管理者过度自信进行的并购活动不仅没有为股东创造财富,反而破坏了公司价值.因此,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改善市场环境才能实现企业管理者理性并购,提升并购活动的绩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  高柳 《商业研究》2006,(13):24-27
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对103起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并购后公司的绩效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非ST类并购后绩效的改善比ST类明显;无偿划拨类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比有偿转让类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变量回归模型,从交易特征(并购类型、支付方式、是否关联交易)的角度对并购绩效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购中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直接关系到并购绩效,即并购的成功与否是各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一结果更加符合现实,试图从单方面去解释并购绩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债务比率上限作为我国公司上市或配股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使上市公司对债务处置“乐此不疲”,但不管从筹资者、投资者、证券监管还是证券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债务处置的作用均不尽如人意,进而提出债务上限规定的不唯一性和连续性行为规范监管的建议,来维护和保障多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年至2004年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设计中期绩效指标,实证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和外资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没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中期价值有显著的负作用;外资控股对公司中期价值有负的影响,对中期效益有显著负的影响;2003年后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其中期价值不如2003年之前,其中期效益也显著不如2003年之前。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上市企业进行财务研究时,如财务评价、财务预警等都需要处理一些财务指标,本文就是采用AHP法,确定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的权重,从而为一些财务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财务报告重新表述是对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补救的公告行为.财务报告重新表述,表明前财务报告的低质量和不可信,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内因是资本市场带来的压力和高管薪酬契约的不正当激动;其外因是信息不对称和造价成本低廉.但深层次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要注重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监管的框架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进行考察,并分析财务重述现象频发的原因,并针对其动因找出对策,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丽荣 《商业研究》2003,(11):56-5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将是带领中国农民走向国际市场的“龙头”,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必须充分认请农业上市公司的作用和问题,才能有效地采取一些农业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促使农业上市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employment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A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cipients of FDI, China has arguably benefited from foreig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various respects. However,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for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job creation, and the effect of FDI on employment is uncertain. The effect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jobs created within foreign firm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FDI on employment in domestic firms. We analyse FDI and employment in China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manufacturing firms for the period 1998–2004. Our results show that FDI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employment growth. The relatively high employment growth in foreign firms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high survival rate. Employment growth is also relatively high in private domestic Chinese firms. There also seems to be a positive indirect effect of FDI on employment in private domestically‐owned firms, presumably caused by spillov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