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跨国公司FDI与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跨国公司FDI与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关系,发现跨国公司的FDI与中间产品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跨国公司FDI每增加1%可带动中间产品进口增长2.3602%.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跨国公司FDI与我国中间产品进口贸易关系的机理,然后根据模型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中间品市场和最终品市场在内的产品内贸易模型,考察差异化市场结构对跨国公司选择垂直FDI和外包两种海外扩张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下游市场之间存在某种传导机制的情况下,一体式非完全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与产品内分工贸易的规模负相关,不断增加的最终品市场的垄断强度,不仅会导致跨国公司内部所有生产要素的福利水平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还会进一步缩小产品内贸易的规模。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速扩张使得发展中国家逐渐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之中。FDI作为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其进入东道国的动机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FDI在促进东道国融入世界分工体系的效应方面也不尽相同,就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与FD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流入中国的FDI类型极大的提升了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马涛 《国际贸易问题》2008,3(6):109-115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中间产品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尤其我国工业行业的中间产品贸易更是发展迅速。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国际生产体系的新格局导致了生产向垂直专业化方向发展,依据Hummels等(2001)对垂直专业化比率的计算方法,测算到工业行业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本文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与垂直专业化生产和中间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与垂直专业化生产和中间产品贸易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介绍了云南省FDI(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1992—2014年云南省FDI与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基于VAR模型(风险价值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云南省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FDI与进口互为因果,与出口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商》2015,(38):112-113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经营模式是进料加工,经营主体是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增值水平随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提高,但加工贸易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对外商的依赖性较强,附加值不高,监管力度也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产品内分工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加工贸易结构的优化,所以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看,针对性的措施应该是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价值链层次,区分引进FDI,促进中间产品国产化,积极发挥跨国公司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1983-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进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不存在因果关系,我国出口贸易对FDI有长期显著的拉动作用,而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8.
蒲华林  张捷 《财贸研究》2012,23(1):70-76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致贸易伙伴的诘难,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却表明中国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国内价值增值非常有限。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主要表现为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这一特征在机械运输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产业表现得尤其明显。通过计算1994—2007年零部件进出口的单位价值比率,发现中国出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远远低于相同编码进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在进口大量高价值零部件从事终端产品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同时,也在制造并大量出口低价值零部件。中国激增的贸易顺差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副产品,掩盖了产品价值真实的国际分配。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并获得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必须从提高国产零部件的价值开始。  相似文献   

9.
亚洲经济体在20世纪80年代步入全球化进程后开始快速扩张且仍然有着高增长潜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FDI的作用。对于已经成功实现快速工业化,并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东盟,FDI也尤为关键。文章在对东盟国家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进程及FDI绩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用1998~2012年东盟六国的面板数据分析东盟国家FDI流量、存量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实证检验其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进程中FDI水平的决定因素,对于提高东盟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FDI绩效,改善其分工地位与经济社会效应并不断推进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顺差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东亚产品内分工着手分析东亚产品内分工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东亚产品内分工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其影响的程度和稳定性做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东亚产品内分工和中美贸易顺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并在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提出应对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以及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对策,即短期内通过在贸易冲突的谈判过程引起美国对原产地的重视,长期内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彻底解决中美这种结构性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广东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快速增加,但对东盟出口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的不利局面。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出口东盟农产品流量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广东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流量受东盟国家的GDP、人均GDP、距离以及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同大多数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呈现"贸易不足",广东农产品对东盟出口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2.
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的分析表明:在世界市场上,广东和东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从时间序列来看,最近几年竞争程度有所减弱;广东出口与东盟进口的贸易互补性在不断减弱,而广东进口与东盟国家出口的互补性在不断增强,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R&D (or ‘R&D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 intermediate services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bilater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Prior work in production networks (or global value chains [GVCs]) and R&D fragmentation suggests a complementa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in R&D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lows. The paper examines this proposition empirically for R&D services trade by extending the gravity framework of supply-chain trade for intermediate services with bilateral MNE operations as economic mass variables. The results are parti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zed complementarity. The econometric strategy accounts for zero trade observations. The latter addresses possible selection and consistency issues of traditional gravity trade specifications, and allows exploring extensive vs. intensive margin of trade.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MNEs in these transactions may be useful for policies aimed at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upgrading in MNE-driven GVC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只存在服务出口、服务进口分别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单向Granger原因,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并不是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来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出口、服务进口均是替代关系,短期来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出口、服务进口是较弱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之特征及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品种比较集中,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在品种结构上具有互补性,为了有效降低出口市场风险,需要考察水果产品出口与主要进口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以明确国际市场上的可靠需求者。本文通过计算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相关水果品种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指标,阐述了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特征及其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We examine empirically whether countries with relatively little production and export experience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more standardized and lower-technology products, and those with more production experience produce and export more recently developed and higher-technology products. Using panel data covering 127 countries and the period between 1970 and 1997, we find that export experience does help to account for the variation in export content. Exporting experience influences a country's export mix more than its production experience, suggesting that there may be a trade-induced component of learning by doing in foreign trade spe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为解释中国出口产业结构提升的原因,我们通过对平新乔等(2006)方法进行修正和改进后,对中国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依然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则是提供给中国中间品的主要来源地;其次,出口份额与垂直专业化比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充分表明当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中间品所做出的贡献,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依然在于廉价的劳动力;第三,尽管中国目前仍处于国际垂直生产体系的低附加值阶段,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已开始优化其出口产业结构,改变过度依赖加工贸易的生产与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为视角,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内部产品专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产品专业化程度。进口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缩小产品生产范围,使其将资源集中到少数核心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销售上来。这一过程伴随着企业产品种类的减少和企业整体产品范围偏度的集中。本文利用中国对外反倾销冲击作为进口竞争程度下降的拟自然实验,考察了企业是否受反倾销保护对其产品专业化程度影响的因果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比加工贸易而言,一般贸易产生的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专业化的促进作用更大;相比低收入国家而言,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专业化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对如何理解进口竞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来自企业内部产品配置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To serve foreign markets, firms can either export or set up a local subsidiary through horizon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e conventional proximity–concentration theory suggests that FDI substitutes for trade if distance between countries is large, while exports become more important if scale economies in production are larg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distance on the choice between exports and FDI. We find that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distance affect exports and FDI differently.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of a proximity–concentration trade‐off in geographical terms: the share of FDI sales in total foreign sales increases with geographical distance.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import tariffs and FDI intensit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a trade‐off resulting from trade cos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hare of FDI decreases with 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he latter dimensions of distance thus affect FDI more strongly than exp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