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硕 《理论观察》2022,(11):78-82
“整体性”范畴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表明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梳理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战争的起源和演变。列宁、毛泽东说明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人类摆脱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指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观的守正创新。考察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为我们在整体和平但局部战争不断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实现真正永久和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际教科文     
《重庆与世界》2017,(30):93-93
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今年和平日的主题是:共创和平:让人人享有尊重、安全和尊严.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存在永恒的主题,那么"战争与和平"无疑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主题之一.多少年来,在这个主题之下演绎着无数英雄豪杰的悲壮故事,诞生了众多催人奋进的传世之作.然而,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后者明显处于失衡状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表现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的作品远不如战争诗篇那么撼人心魄,和平年代的军人们也没有战火中的勇士那么光彩照人.出现这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虽然军人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和平,但一旦长久的和平得以实现,军人就失去了最能证实自己价值的阵地.这就使得军人在反映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的影视作品中的处境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4.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2,(12):9-9
第九届亚欧首脑会商两洲和平发展大计 “和平挚友、繁荣伙伴”为主题的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日前在老挝首郜万象召开,50余位亚欧领导人共商了国际新形势下两大洲和平与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运用了他的"冰山风格"的创作方法,对风和雨进行了大量的渲染,从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作品反映的主题等方面剖析了"迷惘的一代"厌恶战争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世界和平的意味深长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贸易与和平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能够推动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或是“压舱石”,并且成为两国间维持和平的力量。而贸易作为推动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主要力量,显然不能无条件地带来和平。作者从国家决策的路径入手,引入了“对贸易收益的判断”这一变量,认为只有在战争收益接近于零,并且国家对贸易收益的判断为正时,贸易水平的增加才能推动国家间的和平。作者运用上述理论框架,对中美关系中的经贸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放弃将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挂钩这一事件为标志,美国对中美贸易收益的判断有了积极的、重要的转变,直到此时贸易才可以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7.
刘美 《环球财经》2011,(2):116-117
他的一生也正如舞台上的一出戏,现在戏已落幕。但只要舞台尚在,其他出色的演员们仍然会粉墨登场,继续演绎“战争与和平”的经典剧本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的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东盟和平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东盟和平发展过程中,尽管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将对亚洲乃至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和平与发展之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9.
贸易何以促成和平:以中美关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与和平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能够推动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或是“压舱石”,并且成为两国间维持和平的力量。而贸易作为推动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主要力量,显然不能无条件地带来和平。作者从国家决策的路径入手,引入了“对贸易收益的判断”这一变量,认为只有在战争收益接近于零,并且国家对贸易收益的判断为正时,贸易水平的增加才能推动国家间的和平。作者运用上述理论框架,对中美关系中的经贸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放弃将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挂钩这一事件为标志,美国对中美贸易收益的判断有了积极的、重要的转变,直到此时贸易才可以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先后举办了三次关于“和平崛起”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包括“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2003年3月27-28日,与中国世界史学会、上海世界史学会合作)、“建设经济强国与中国和平崛起”(4月6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与和平崛起战略”(4月12日,与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合作)。在这些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的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专家就“中国和平崛起”道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学者们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经分类整理现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1.
张程 《中国经贸》2010,(2):154-156
托尔斯坦·凡勃伦曾经深刻剖析了战争与和平的相关问题,他认为战争对于社会经济而言.既不是外生的,也不是失常的,只是社会结构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发展实际上是制度的自然淘汰过程,战争与和平正是在这一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交替出现。利用这一本质,凡勃伦分析了一战前后的局势,并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作出了精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迟桂华 《理论观察》2006,1(1):16-18
毛泽东关于战争与和平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关于战争的起源、根源、类型与消亡;关于战争的本质、性质和我们的态度及立场;关于热爱和平、不怕战争;关于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关于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于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重温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战争本身的巨大破坏性刺激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战争中出现的核武器成为和平运动贯穿始终的斗争目标 ;战后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对和平运动有利 ;战争本身及战后改革将德、日法西斯势力改造成为和平力量 ;发展中国家成长壮大 ,成为和平运动的生力军 ;联合国组织对和平运动的声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环球     
11月5日,以“和平挚友、繁荣伙伴”为主题的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老挝首家万象开幕。50条位亚欧领导人将共商国际新形势下两大洲和平与发展大计。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此次亚欧峰会第一次领导人会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战争索赔政策是其建立世界新秩序,达成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苑爽的《“战争与和平”视阈下的美国对德战争索赔政策》以全新的理论视角系统的论述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德战争索赔政策,具有视野宏阔、理论独到,资料充实、叙论结合,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三个特点。对于从新的角度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和丰富国际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2011,(5):96-96
“2011(第九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于2011年3月1日在中国大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跨国公司与中国和平崛起”,由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主办,是一个专门讨论中外跨国公司发展热点问题的年度大型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17.
贾迪  李亚梅 《理论观察》2022,(4):111-114
二战后,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中,但局部仍有动荡,全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但少数人要求战争。为有效应对“少数人”即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倡导世界和平签名。1950年新中国也适时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和平签名运动,号召广大人民加入和平阵营中。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新中国胜利果实的运动,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一次大规模的宣传运动。签名运动由城市向农村全面动员,呈现出主体全民化、形式灵活化和组织多样化等特点,对保卫和平、促进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这是国际关系学说中自由主义学派的一个核心命题。冷战结束后,贸易与和平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自由主义学派对于贸易与和平关系的理念在二战后出现了重要的转变,从无条件性转向有条件性。冷战后新的政治经济现实表明,贸易既体现出和平的一面,也体现出冲突的一面。那么贸易到底是否能够成为推动和平的力量呢?作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贸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和平取决于两国贸易在国家利益中的定位以及贸易利益与安全利益的排序,贸易是否能够推动和平则取决于冲突所涉及的安全利益是否存在“生死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这是国际关系学说中自由主义学派的一个核心命题。冷战结束后,贸易与和平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自由主义学派对于贸易与和平关系的理念在二战后出现了重要的转变,从无条件性转向有条件性。冷战后新的政治经济现实表明,贸易既体现出和平的一面,也体现出冲突的一面。那么贸易到底是否能够成为推动和平的力量呢?作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贸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和平取决于两国贸易在国家利益中的定位以及贸易利益与安全利益的排序,贸易是否能够推动和平则取决于冲突所涉及的安全利益是否存在“生死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结合”的国际背景分析,认为“第一次结合”是在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为时代主题,共产国际和十月革命道路给中国革命的实践带来了双重影响的条件下展开的;“第二次结合”则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转变中,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影响与国际形势变化的积极回应.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结合”的国际条件分析得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