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28.4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一向比较突出,由现代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非点源污染造成了土壤污染,诸如板结、肥力下降等,而且部分化肥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更为严重的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据调查,目前我国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已超过400kg,而化肥的利用率仅为40%,据有关资料表明,农田径流进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人水体的氮的51%.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如下规律: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目前北京农村污染现状,分析北京农村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将北京农村主要污染分为燃煤污染、农药化肥污染、水质污染和垃圾污染四大类.在确定北京农村污染主要治理原则基础上,对其分别提出主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污染直接关乎长期的、宏观的经济效益,关乎农民和全国人民的健康,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而农村环境问题又属公共品范畴,如何解决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和管理的制度创新,又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染问题的关键。因此,文章试图从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解析,进而提出理论和现实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贫困的地域分布1.农村贫困人口比较分散。1995年全国7050万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区,其中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和广西五省区贫困人口最多,分别占总人口的10%、8.3%、7.2%、7%和5.7%。虽然西北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较高,但由于其人口基数低,其贫困人口规模远低于中部地区之和。总的来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村污染问题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治理农村污染是加快福建生态省建设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福建农村污染的基本状况,认为福建存在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必须抓紧治理。文章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治理福建农村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污染现象。本文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禽畜粪尿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通过排污系数法对陕西省禽畜粪尿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2008年陕西生活污染物排放总量达830154.14t,耕地负荷为292.40kg/hm2;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02.00万t,平均耕地负荷为400.23kg/hm2。(2)全省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稳定.但其耕地负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然而,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放趋势具有较大的波动,2006年达到最高值,从2007年开始出现显著下降.2008年仅为114.01万t。禽畜粪尿污染耕地负荷变动趋势基本和排放总量变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邹红美 《北方经济》2008,(11):92-93
中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出现了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张松柏 《北方经济》2001,(12):20-22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贫困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由改革前的农产品严重短缺,绝对贫困到大部分地区解决温饱.在20多年的时间,全国农村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987年的30.7%降为2000年的3%左右,且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592个国定贫困县累计修建基本农田6012万亩,新增公路32万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36万公里,解决了5351万人和4836万头牲畜饮水的问题,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5.5%、89%、69%和67.7%.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君 《发展》2006,(9):22-23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目前,全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39%,高于全国58.23%的比例,农村富余劳动力为360万人,每年还以4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等。造成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的发展仍然高度依赖资源和环境,资源和环境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计持续提供着直接和基本的物质基础;农村资源和环境日益严重的被自然和人为破坏,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使农村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显示,中国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实现6年连续增产,并首次突破900万吨大关;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稳中有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大幅度增长,达到3000元以上;畜牧业也有较快发展,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652.33万头、157.75万头、1063.09万只和3749.32万只,肉类、禽蛋和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8.51万吨、10.57万吨和38.2万吨,水产品产量5400万吨;全面完成了首批100个村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全省规模以上乡镇企业3.4万户,从业人员达113万人,完成增加值354亿元,上缴税金25.6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严峻现实据银监会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法人机构33983家。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66.77万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超过86893.95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7194.10亿元;负债总额27026.35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24107.06亿元,占负债总额的89.20%。目前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部分农村信用社,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对全国31个省份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2005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8319万人,比上年增加957万人,增长5.5%。已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并呈现出以异地转移为主、就业以制造业为多、西部地区转移人数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2000年,我国的主要农产品除粮食出现较大幅度减产以外,棉花、油料等产品产量均稳定增长.据统计,200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46251万吨,较上年产量减少4588万吨,减幅达9%,但由于库存比较充裕,总量仍能满足市场需求;棉花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棉花产量435万吨,增幅约为13.6%;油料总产量也比上年有所增长,产量2950万吨,增幅达13.4%.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8.
刘濛 《北方经济》2012,(5):48-49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2009年底,河北省总人口达到70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9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6.3%。农村劳动力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2009年,河北省乡村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789.7万,比上年增长10.5‰。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行业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但比重不断降低,由1990年的75.5%降为2009年的52.6%;大量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二三产业,同期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却由24.5%上升为2009年的47.4%。其中,加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是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态环境隐性污染是指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致使农村的生态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况发生潜在变化,并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环境质量逐步恶化,进而扰乱和破坏了农村生态系统和正常生产条件的一种污染。农村隐性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征。现阶段,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20.
张毅 《乡镇经济》2009,(9):74-74
记者近日从农业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达3050万户,各类农业废弃物处理沼气工程3.95万处。据测算:3050万户用沼气和养殖场沼气工程年生产沼气约122亿立方米,生产沼肥(沼渣、沼液)约3.85亿吨,使用沼气相当于替代185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500多万吨,替代薪材相当于1.1亿亩林地的年蓄积量,每年可为农户直接增收节支15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