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优化与效率的增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失灵及金融业在现代经济听 核心地位决定了金融监管是必要的,金融监管的收益是巨大的,但金融监管的收益性并不等同于金融监管的效率性,因为金融监管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在支出成本;一方面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监管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资源,一方面被监管者由于监管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福利损失,因此,在监管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通过监管制度的优化降低监管成本,将有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社会福利的增进,就此,本文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对监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监管部门和监管者的动态博弈模型,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质量和效率,培养监管者工作的积极性、认真努力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模式。不合理的激励模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达不到建立激励的目的。无激励模式只能滋生监管者的违规与不努力工作的现象。科学的分析监管利润和评估监管者个人的成本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模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是当前金融业内两种不同的呼声。监管量过少,可能放大金融风险甚至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安全;监管量过多,则会造成监管成本高、寻租造租、监管者道德风险以及被监管者逆向选择等。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监管工作应有所侧重,适度监管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构建适度监管体系应建立统一金融监管组织、完善和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在监管中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及建立对监管者的再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张群 《海南金融》2010,(2):65-68
本文基于监管者声誉和公信力的视角分析了银行业监管有效性问题,从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银行业业务运营监管以及市场退出监管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监管者声誉和公信力对被监管者行为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即拥有良好声誉的监管者在准入监管中审核要更加严格.以保证获得准入资格的银行最优;监管机构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管,按照制度办事,代表政府实行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查获银行的不规范行为,银行为了维持和增强来自监管者的“声誉溢出”,加强自身的声誉建设,也自觉减少采取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动机:在市场退出监管中,监管者出于声誉维护而避免了救助不足和救助过度行为,避免了过高的救助成本和社会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一、财政监督的成本与收益(一)财政监督的成本分析财政监督的成本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成本,包括监督机构执行监督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与被监督者因遵守监督规则而耗费的资源;二是间接成本,主要指因被监督者改变了原来的行为方式而造成的福利损失。直接成本又可分为由政府负担的成本和由被监督单位负担的成本两部分。前者可称为行政成本,是指需要由政府设立的监督部门制定和实施规则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监督机构缩减监督人员的数量会降低监督的行政成本。同样,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则会提高监督的成本。被监督单位负担的成本可称为守法成本,内容包含较多,如保留记录、使用专人、提供办公设施和材料等方面的费用,聘请专门律师费用,按规定交纳各种费用等。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对监管者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监管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政府对整个资本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另一个层次或者说更高层次是对监管者自身的监管。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即对监管者的监管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这个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并从制度上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李琴 《新疆金融》2008,(2):45-47
证券市场监管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良性监管的必然要求,同时促使被监管者自觉履行义务。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描述企业激励和监督的管理理论。但本文用它来分析证券市场的监管中的被监管者激励。首先阐明了在证券市场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的基础上从被监管者的风险一收益结构以及监管信号和授权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被监管者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8.
辛长贺 《中国外资》2012,(22):148-149
本文通过一个多任务多监管人合谋的共同代理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监管问题。与单个监管机构相比,多个监管机构往往会带来额外的监管成本。但是,如果多个监管者能够协调其监管行为,便可以降低监管成本。在同质监管者的情况下,可以近似的将多个监管者问题转化为代表代表性监管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多监管者问题退化为单一监管者问题。因此,对于监管者而言合谋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1、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金融监管的运行成本,包括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各方主体为实施和遵守各种监管制度、法规、政策而消耗的资源,它包括守法成本和执法成本两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自力 《武汉金融》2007,29(7):15-16
监管效率低下以及监管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监管诟病,引起各国政府关注。美国曾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体现公共治理理念的“成本—收益分析”监管者监管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该模式对于处于金融转型与发展的中国金融监管效率的提高而言,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南方金融》2001,(9):27-28
我国央行监管的商业银行几乎都是实行总分行制的大中型银行,这些银行的运作类似于寡头垄断,是欧洲、日本的模式。但央行的监管模式更多地是借鉴美国的方式,该种监管模式的对象是众多机构,运作类似于垄断竞争。这种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不契合,确实存在着值得重视的问题,要提升监管效率,必须积极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政府会计监管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王海民 《会计研究》2001,(12):29-31
本文认为,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会计信息提供者诚实守信;二是监管者严格执法。在现 实情况下,主要应当加强会计监管,尤其要加强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管。针对目前政府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政府部门应当突出以财务会计报告为裁体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政府会计监管的范围,一是对社 会公众利益有重要影响的单位如公众公司以及金融、保险、证券机构的会计信息,二是国有单位的会计信息; 要转变政府职能,对市场主体的会计监管主要通过法律委托会计中介机构承担,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 中介机构的再监督;要明确政府会计监管的责任,如果监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后仍出现重大违法问题,应追究 监管者的失职责任。  相似文献   

13.
提高银行业监管效能的重要方式就是理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双方关系,平衡监管者内部各层次、各部门较力点。本文就此结合实际工作,在四个层面对监管内外关系进行了梳理。指出因信息不对称、观念不统一导致监管效率的延缓,要提高监管效能就必须减少传导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是当前金融业内两种不同的呼声.监管量过少,可能放大金融风险甚至使整个经济体系崩溃;监管量过多,则会造成监管成本高、寻租造租、监管者道德风险以及被监管者逆向选择.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监管工作应有侧重,但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这两种倾向都应努力避免.适度监管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构建适度监管体系应建立统一金融监管组织、完善和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在监管中引入市场化机制、建立对监管者的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监管的失灵 证券市场失灵及其对经济效率的损害在理论上给出了政府对证券市场实施管制和干预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在现实中,证券管制与其他政府管制行为一样,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如同存在证券市场失灵一样,也存在证券管制失灵,监管不仅耗费大量直接成本,而且引起的间接效率损失也很大。  相似文献   

16.
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监管是纠正金融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安排。而监管是有成本的,因此正确处理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就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内涵的界定,具体分析了影响监管成本和收益的因素,然后对如何寻求监管成本和收益的最佳均衡点从而实现监管效率最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指出金融监管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的帕累托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合谋行为除了受不对称信息影响外,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互惠、监管者的努力程度以及监管当局的科层结构,也影响着监管合谋行为.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金融混业经营及其载体金融集团的监管有单一监管和功能性监管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不同监管机构相互独立而又紧密协调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更为适当。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规定尚不充分,亟需在功能性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建立由中央银行作为牵头监管者的常设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成本的存在形成了银行存款体系的次优现实。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监督不完全;正的监管成本又使得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监管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管制容忍。这些现实的存在都使得引入某种激励机制来改善现状成为必要。然而由于存款保险的特殊性,非全额保险和差别定价等传统的激励机制出现了失效的情况。本文引入了某种信号自我显示机制,通过选择菜单,激励银行自动显示监管者所需的信息,以解决存款保险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同时并提出了我国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强制保险和全额保险的必要性,以及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小银行监管者、股东和客户三方中,小客户被证明是银行的"无效监管者";政府对中小银行的监管通常也是无效的。但中小银行股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政策,有效地防控银行的投资风险。为了有效遏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股东应该进行事前的监督和事后的惩罚。对不道德的严惩能够影响到经营者对于成本收益的计算,使其预期不道德收入小于惩罚的成本,从而使经营者因道德风险的预期效用为负而放弃不道德行为。应建立小客户的监管激励措施、促使监管机构实现深度监管、引入风险监控指标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股东的监督功能,以此培育中小银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