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浙江林业》2012,(11):28-28
据了解,贵州省的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植物资源种类达700余种,其中国家级的濒危蕨类植物就有14种,包括拥有4.4亿年历史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苏铁蔽等。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423种,淀粉植物14种,油料植物50种,纤维植物20种,芳香油植物10种,饲用植物25种,观赏植物9种,蜜源植物234种以及其它有经济价值的植物14种,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县地处甘肃陇南山区中部,当地自然条件特殊,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查明主要野生经济植物102科、466属、1296种,为成县一大资源优势,其中特有植物和经济植物较多,开发潜力大,利用前景广阔。作者从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的角度。综合评价了县域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保护的途径和建议。揭示本县野生经济植物的经济价值、开发潜力、生产重点和利用途径,为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工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是我国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特有植物和经济植物较多。本文评价了大别山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提供了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途径,并对植物资源的保护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岳山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岳山多种植物类别资源的分布、生境、组成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前景,为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壶瓶山植物资源区系特征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壶瓶山有植物206科、840属、2262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多、开发价值高;提出了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植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问题上的争辩影响着国际公约农业知识产权政策的变化,公约脉络清晰地展示了粮食安全视角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领域的利益角逐。文章通过历史比较法分析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制度在植物遗传资源领域的规定,探索开放获取及惠益分享机制激励农民自成体系的作物种植发展,提出平衡保护植物遗传资源,鼓励植物新品种创新、育种者权利及农民权利的建议,以期为构建中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提供有益参考,为筑牢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网奠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山风景区珍稀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级保护植物30种,隶属于21科,26属。这些珍稀植物有着药用、观赏、工业、学术等价值,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成县地处甘肃陇南山区中部.当地自然条件特殊,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查明主要野生经济植物102科、466属.1296种.为成县一大资源优势.其中特有植物和经济植物较多.开发潜力大.利用前景广阔。作者从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的角度.综合评价了县域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保护的途径和建议。揭示本县野生经济植物的经济价值、开发潜力、生产重点和利用途径.为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海岸带地处暖温带生物气候带,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植物种类齐全、丰富,有药用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果蔬植物等6大类1000多种。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海岸带地区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经济理论出发,提出了用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理论指导海岸带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苔藓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山东省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对其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面临着环境污染、人类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类违法活动的侵蚀和破坏,建立原生境保护区是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对当前威胁我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面临的四大因素(自然灾害、农业活动、经济发展、违法活动)的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现有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以及保护区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护区建设的几点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保护区土地权属界定、保护区建设内容限定过窄、忽视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对保护区周边农民权益保护不够。为了提高保护区建设工作,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统筹协调行业部门之间的权属差异,重视农业野生植物异位保存工作,修订完善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兼顾保护区民众利益。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是多种动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之地。境内生物丰富,珍稀涉危物种比较多,在分析安徽省物种多样性主要特征地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土壤保护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土壤侵蚀经过60年的治理得到了明显的减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土壤侵蚀形势依然严峻。60年来美国开展了大量的土壤侵蚀治理项目,土壤保护经历了由注重减轻田间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生产力到注重减轻土壤侵蚀对环境影响的转变。这对中国的土壤保护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泉州市有野生花卉植物104种,隶属于55科83属;有重要观赏价值的大约66种,观叶类43种。观花类23种;就资源植物 如何持续利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洪河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河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集中分布在河漫滩、湖滩和低洼地上.地表常年积水.水体流动.土壤为腐泥沼泽土。常见植物47种.隶属于22科34属。组成植物门类齐全.复杂多样。该群系可分成芦苇沼泽和芦苇─小叶章沼泽两个类型。  相似文献   

17.
洪河自然保护区杨桦林植物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桦林是洪河自然保护区常见的次生林,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单独形成山杨或白桦纯林,也可二者混交形成杨桦林,为过渡林相,在有种源或人工引入红松的情况下,将逐渐恢复成地带性物红松针阔混交林,现存面积673.41hm^2,占林地面积的40%,组成植物153种,隶属于51科104属。  相似文献   

18.
Multiple land use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e, conservation and other objectives is a generally accepted goal. Where land use change is economically beneficial to the landowner and damages conservation values, conflicts arise. Management agreements are one means of resolving such conflicts but they must be set within a better development, policy,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 Land acquisition by conservation bodies and tax exemptions are alternative means of achieving the same objectives. Few management agreements have yet been negotiated but the Wildlife and Countryside Act 1981 gives them a central place in resolving such conflicts in the future. Devising equitable methods of financial compensation will b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management agreements in resolving land use conflicts.  相似文献   

19.
黑脸琵鹭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为亚洲特有种.仅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华南各省区。由于环境变迁、在我国分布区已急剧缩小、数量亦十分稀少。据1998-01调查.全球数量仅为600余只.已处于极危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荒漠化是内蒙古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结合自然和人为因素数据分析其荒漠化的驱动力,同时探讨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内蒙古荒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分析内蒙古地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荒漠化的密切程度及相关性方向。[结果]蒸发量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是荒漠化的主要自然驱动力。人为因素中人口在1980~2000年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GDP在1900~2010年与荒漠化极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牲畜数量在1980~1990年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此外,在降水量相对较高的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选取适宜的植被,在降雨量极少且蒸发量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区域采用节水灌溉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结论]内蒙古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其主要的驱动力,并结合内蒙古的区域特点,促进其荒漠化的进一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