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鞠红梅 《活力》2009,(6):75-75
《上班第一天有忙更有闲》、《哈尔滨,原来可以这样——一座城市的“大冬会记忆”(上篇)》、《哈尔滨,站上新的起点——一座城市的“大冬会记忆”(下篇)》、《19次检讨与零投诉的强烈反差》……今年春节后,《哈尔滨日报》焦点新闻的几篇稿件相继得到各界关注。通过这些报道的采写,记者重新认识了现阶段新闻报道中记者自身的存在感。  相似文献   

2.
记者选择暗访就是选择一条在黑夜里行走的路,夜是黑暗的,黑暗的角落里总是藏污纳垢,路是曲折的,曲折的连环处总是晦暗不明。那有些人不禁要问,记者干嘛这样不安分呢?我想说:除了责任心,还有职业道德,有些记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去引爆“地雷”为了让行走者今后能在阳光下昂首阔步。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10,(14):6-6
如果还是拿车说事儿,那么在我看来,认清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辆气质、审美、文化、性能上与自己都契合的车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拥有更成熟更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也有更强的存在感。  相似文献   

4.
刘辉 《活力》2011,(8):176-176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说到底是对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发现和发掘。新闻工作者.就像是淘金者一样,时时刻刻在生活的土壤中辛勤劳作。为的是能淘出那些闪光的金沙。因此,仅有勤劳是不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独特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5.
马志 《活力》2012,(12):145-145
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有很多,其中观察力是不可或缺的。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新闻采访手段.也是一种应有的采访作风。记者只有深入现场目睹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新闻.从而增强新闻稿件说服力、可读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韩建梅 《活力》2012,(10):189-189
一名新闻记者是否具有“平民意识”,决定了他能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普通群众,也决定了他能否采写出贴近百姓生活,并受到广大百姓喜爱的文章。那么,什么是平民意识?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琳琳 《活力》2014,(9):50-50
一、采访的概念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记者的采访就是发现的过程,发现美、发现普通人看不到的新情况、新事实,进而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关显昌 《活力》2011,(10):105-105
伴随科技发展.媒体新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记者采访、写作和发稿方式,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公布于众,可以联合视频、音乐、动画、图片多角度、立体式呈献给观众,给新闻时效性带来了方便.也适应了当前网络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网络记者可以单机独立成文。也可以多机联合成稿。绝大多数记者还是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9.
肖明超 《经营者》2014,(24):88-88
为什么现在每个人都在不断刷朋友圈?因为大家都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我在哪里吃喝?我在哪里旅游?我在哪里讲话?我在哪里走红地毯……各种点赞、评论蜂拥而上,形成互动,形成分享,形成关系,也形成了你对于某人的印象,甚至形成了“链接”.“存在感”不仅构成今天社交媒体使用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对于品牌而言,“存在感”也成为在社交媒体时代保持活力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0.
吕越 《乡镇企业科技》2010,(33):134-134
一个合格的记者要学习采访提纲的写作。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拟定采访提纲就是要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作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合格的记者要学习采访提纲的写作.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拟定采访提纲就是要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作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12.
高胜堃 《活力》2011,(20):107-107
新闻采访对于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来都是先有采访,而后才有广播电视和报纸中的新闻,虚假报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轻视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搞新闻的业内人士都深谙此理,采访的好与坏,深入与肤浅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和价值。采访要做好调查研究。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很不容易,关键看采访者如何驾驭采访.如何在实践中使这门艺术充实和丰满起来。下面,就浅谈一下广电记者的采访艺术。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对于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来都是先有采访,而后才有广播电视和报纸中的新闻,虚假报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轻视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搞新闻的业内人士都深谙此理,采访的好与坏,深入与肤浅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和价值.采访要做好调查研究,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很不容易,关键看采访者如何驾驭采访,如何在实践中使这门艺术充实和丰满起来.下面,就浅谈一下广播记者的采访艺术.  相似文献   

14.
孙冬梅 《活力》2011,(5):176-176
新闻采访对于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来都是先有采访,而后才有广播、电视、报纸中的新闻,出现虚假报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轻视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搞新闻的业内人士都深谙此理,采访的好与坏,深入与肤浅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和价值。采访要做好调查研究,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很不容易,关键看采访者如何驾驭采访.如何在实践中使这门艺术充实和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对于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来都是先有采访,而后才有广播、电视、报纸中的新闻,出现虚假报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轻视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搞新闻的业内人士都深谙此理,采访的好与坏,深入与肤浅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和价值.采访要做好调查研究,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很不容易,关键看采访者如何驾驭采访,如何在实践中使这门艺术充实和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6.
王越 《活力》2012,(10):173-173
出镜记者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的,是电视新闻行业内部分工细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具备了更高的心理层面需求,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关于事实的客观性报道,因此具有“深、广、新”特性的电视新闻成为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时伴随着新闻现场的日益复杂,电视新闻记者要频频出镜,以提问者或揭秘者的身份起到一个串联新闻前后的作用,这样出镜记者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7.
勾德强 《活力》2010,(12):207-207
记者是媒体的第一形象.新闻媒体除了注重记者的写稿水平等业务能力外.还要重视对记者人格素质、情绪、对外交往等非智能力因素的培养,通过记者形象的塑造提高媒体的形象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董琳 《活力》2014,(3):94-94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形式,颇具渊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记者,很早就已经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特殊的采访手段来探索新闻事实的真相。近年来,隐性采访逐渐受到了各种媒体和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实践中频繁采用。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不仅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而且更加使人对公众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的披露和批判有痛快淋漓之感,从而赢得了传播者和受众的青睐和欢迎。但与此同时,隐性采访在理论界却引发了很多争议。为此,笔者以自身从业十年的经历,简单总结了新闻记者运用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创优,作为电视工作者,特别是对新闻记者而言,是检验他是否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职业素养的标准之一.有些新闻记者常常是将创优作为一项任务,为了创优而创优,没有将之纳入自己的平常工作里.  相似文献   

20.
媒体记者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朋友圈,提高新闻敏感度,从身边人、身边事及已有的报道中挖掘新闻线索、拓展新闻题材,最大限度地增加线索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