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几日,我的心绪烦乱极了。看着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的心痛如刀绞。父亲去世已有半年多了,和父亲相伴近30年的母亲从此再没露过一丝笑容。我非常爱父亲,也深知父母在风风雨雨几十年中的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因此在父亲去世后的这些日子里,我总是小心地绕过父亲的话题,深恐哪个不经意的字眼会碰破母亲心灵的创口,希望时间能慢慢减轻她无言的疼痛。然而,母亲与我交谈得也越来越少了,下班后,她总爱独自呆在卧室里,默默地缅怀过去。“这样下去,她挺不了多久的!”母亲的老友常常焦急地提醒我。谁来助我替母亲挣脱她无尽的痛苦?我心烦…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08,(1):184-184
亲爱的读者: 你好! 成都此刻正在下雪,陕西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贵州遭遇“雪凝”,一些地方大米卖到了每斤15元……在经历多年的暖冬后,这场罕见的大雪最初让我们惊喜,现在却让我们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3.
一盆洗脚水     
一对年轻夫妻因为生活琐事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在去法院的前一天晚上,丈夫回到家,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年迈的父母。父母很吃惊,无论怎样相劝,儿子都漠然地摇头,说离婚已成定局。睡觉的时间到了,父亲为母亲舀来一盆洗脚水。儿子看见,母亲刚要将脚伸进水里,父亲突然用手拦住,说:“等一下,我试试水温!”接着,父亲一边倒冷水一边用手反复搅拌,感觉温度合适时,才将母亲的脚轻轻放进水里。儿子突然想起,自打懂事起,他就发现每次都是父亲为母亲舀来洗脚水,让母亲先洗。父亲的体贴和谦让使他和母亲从未红过脸,更未闹过…  相似文献   

4.
照片后期制作在近年来越来越普及,也让我们的创作有了更加丰富的材料,更加广阔的视野,我们可以任由思维发散,通过后期制作,实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后期抠图技术,让你到达最心仪的地方去:嗨!美女去哪儿?  相似文献   

5.
张玉强 《西部人》2005,(2):53-54
中国北方有个大淡水湖——微山湖。那里有我的爷爷—奶奶,那里有我和我父亲的童年。那里是我的家乡,那里却曾是我父亲的故乡!甘肃有个不美丽不富饶的陇西小城。那里有深爱我母亲的父亲,那里有深爱我父亲的母亲。那里是我的父亲现在的家乡,那里却是我的故乡!—题记——那一年,我的父亲考上了兰州大学。金榜题名的我的父亲并没有将他的快乐进行到底,他开始抱怨兰州那太污浊的空气,甚至抱怨兰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的父亲似乎上的不是大学,而是“地狱”。但是,在“地狱”待了两年的我的父亲,忽然不再抱怨他所谓的“地狱”了,不再整天叫嚷着…  相似文献   

6.
田亮蔫了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曾在省体校打乒乓球,每月四块二毛钱的月票由体校报销,一次教练让我们多捡些电车票说要给我们多报点儿。为捡面值五分一张的电车票,我与自行车相撞,腕部至今留有一道伤痕,那个月我得到多出一倍的月票钱交给父亲。当父亲听了缘由后大骂教练是个“浑球”,为了区区十一,二块的车票,如若搭上孩子们的性命谁负责?第二天我哭着被父亲转学,放弃了有可能替代江家良的机会,后来只要电视上出现乒乓球冠军,母亲都会责怪父亲的蛮横:“要不然你早就开着宝马遛弯了”。听来像真的一样。  相似文献   

7.
焦裕禄同志逝世多年后,他的子女写了一封信,从中我们可以读出焦裕禄作为父亲对子女的特殊的“爱”. 信中写道:“您去世后,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鞭炮、没有欢笑的春节.我们最怕过春节、也最怕清明节.那几年,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是流着泪包一整夜的饺子.大年初一给我们下完饺子后,她却不吃不喝地躺上一整天.我们心里清楚,母亲是在想念您啊!每到清明节,母亲手把着我们的小手给您扫墓,她有几次哭得昏倒在您的墓前,不得不让人搀着她回家,那情景让每一个人都心痛”,“您的六个孩子,如今最小的也人到中年了.  相似文献   

8.
孝心无侈     
《宁波通讯》2011,(18):64-64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     
父亲曾在一个很偶然的时机,向我描绘过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听着父亲娓娓动听的描述,在我脑海浮现出母亲的形象:圆圆的脸庞,微红的嘴唇,垂腰的长发、瘦小的身材。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印象。她是1976年,在物资行业参加工作的,性格活泼的母亲很快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0.
咸西瓜     
早晨买菜回来时路过一个西瓜摊,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那男的正在扯着嗓子大声吆喝:“新鲜的西瓜,不甜不要钱!” 家里的西瓜吃完了,我正想带几个回去,就下车询问:“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11.
关于鸡蛋与篮子关系的寓言是这样说的:一个农妇提了满满的一篮子鸡蛋到集镇上去卖,路上不小心把篮子打翻,鸡蛋都摔破了。伤心的农妇嚎啕大哭。一位智者路过,安慰她说:“你不应该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相似文献   

12.
蒋小馨  唐晔 《沪港经济》2013,(10):76-79
一次次碰壁让人崩溃 对于父亲的决定,唐翔千一点儿也不意外。那天晚饭时,他发现父亲有点心不在焉,筷子老是在一个菜里打转,母亲跟他说话也只是哼哼哈哈地敷衍一番。饭毕众人退出屋子时,唐君远示意翔干留下来。 “爸爸,您好像有心事?” “唔,也可以这么说吧……”唐君远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花季女孩眼中的父亲是伟人,家庭是甜美的暖巢。真的是这样!我的家庭与众不同。因为,一家411人中,有两人是残疾人!我的父亲与众不同。因为,他是一名盲人,9岁就失明的盲人!  相似文献   

14.
林敏 《宁波通讯》2013,(1):76-76
周日回乡下探望父母,带着父亲爱吃的猪头肉,母亲喜食的油炸带鱼,一路坐汽车倒三轮的,方回到农村的老家。年逾七旬的老母亲旱已在停车地点等候。自打父亲病了之后,周日回去探望成了我每星期的丛修课。当我从公交车上下来,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如菊花般灿烂。她乐颠颠地说,我就晓得你会这个时候归。你爹还埋怨我出来得旱呢!母亲因准时接住了我,脸上现出如孩子般的得意之色。  相似文献   

15.
在三都,在我们水族聚居的拉梭地方,有一位天生的石马,人们都管它叫石马宝。据说,很多年以前,凡是有人骑马路过这里,都要先得到它的允许。它嘶叫一声。过路的人马才能过去;否则,你的马就会跪在地上,动也不能动。当官的听到这个消息,都不敢从这里路过,更没有胆量进到这些寨子来。关于石马宝的消息,一个传一个,后来传进皇宫去了。皇帝听到后,就想把石马宝拿进皇宫去。他以为这样做,石马宝就会保住他的王位;同时官府也能统治到拉梭地方了。于是立马派了好些官差下到拉梭地方来。官差们来到拉梭地方,找了好几个月,根本见不到什…  相似文献   

16.
母亲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乡下教书,直到上学,我和两个妹妹都一直跟她住在村子里。那时的父亲,因为在不近的城里上班,并不能常常回来。于是,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像个影子若隐若现。凸现在岁月的底片上的,是母亲,妹妹,母亲的学校,还有那个我们在其中慢慢长大的村子。母亲的学校不大也不小,是几个村子联办的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也过了百人,白天上课,下课,铃声响了又响,很是热闹,可到了晚上就很是冷清了。学生还有其他老师的家都在本村或邻近的村里,没有人住校,诺大一个校园,就只有我们母女几人和一个值夜的人,还是个哑巴…  相似文献   

17.
母亲     
说起母亲,我就想到了平实、纯朴、乐观、坚强。 母亲小学毕业,只认识儿女的名字。她一直没有工作.年轻时在田间劳作,年老时为儿孙操劳,但母亲从未抱怨过什么。当有人问起70岁的母亲晚年生活情况时,她的脸乐得像盛开的花一样,宽慰而自豪地说自己曾经受过苦、挨过穷,但如今一切都好了,因为她跟前有六个活期存折可以让她随时支取。每每听到这话,我们兄妹六人就深感汗颜,因为母亲从未花过我们的钱,只靠父亲的退休金生活,有时勉强接受后就又如数给了我们的孩子。无奈之下,除了给她买吃穿用品外,很少给她钱。令我们欣慰的是没有多高文化程度的母亲,竟然把她的六个儿女比作她一生劳作积攒的存折.贴切而温暖。  相似文献   

18.
王澄波  春雷 《东北之窗》2011,(13):102-103
世上没有一种爱,可以胜过母爱。母爱因无私而伟大,甘愿付出,不求回报,只要孩子平安快乐地成长。就是母亲最大的快慰和幸福。王丽英是这样一位幸福的母亲。她有600多个孩子。因而获得了比普通母亲多出几百倍的幸福。这是让她作为女人和母亲最展扬的理由,她抛弃私欲,明里赔钱办爱心幼儿园的善举之所以被人称道,是让我们找回了被物质主义践踏了博爱和奉献精神的纯净世界,找回我们缺损了的良知,是主流价值取向的集体回归。面对王丽英高洁的人格,我们麻木冷漠的灵魂受到拷问。我们为自私的行为而备感自惭形秽。她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高尚与卑琐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9.
乡下的母亲     
在那山环水绕的小山村里,有我的母亲。她与她生长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母亲一样,不认识字。然而她总是做出连认字的母亲们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四个儿女都没见过爷爷、奶奶,听父亲讲,爷爷是早年的八路军,被人告密遇害,奶奶一气之下,撇下父亲一个独子早早地去了。至今,每到年节,父亲总把爷爷奶奶的像挂在堂屋,讲一些爷爷为革命工作的事,教育我们好好工作,好好作人。记得前几年每到八一节,乡里、大队就送一些慰问品,这每每勾起父亲伤心的回忆,就被父亲一次次给拒绝了。  相似文献   

20.
刘奇葆 《中国西部》2011,(Z1):16-17
志玛同学:你好!你用第一个月工资给我们买的水杯已经收到,我们很感动,谢谢你!2009年,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让藏区学生到内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免费教育培训。刚刚初中毕业的你和其他1万名藏区学生开始了在内地的求学、成长之旅。我了解到,因父亲早逝、母亲多病、身体残疾,你曾对生活失去信心,是"9+3"免费教育计划让你树立自信、重怀梦想、再拾坚强,真正"站"了起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