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发展新机遇的选择——低碳城市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愈加严重,选择低碳经济城市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给我们带来新契机,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复杂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城市减排和能源增效,而是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作为其最终发展目标的.文章从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中选取低碳城市加以认真分析,探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城市内涵,介绍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提出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指出:未来40年内中国城市化进程将高速发展,然而,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传统的高碳发展道路充满危机,必须开创一条低碳发展的绿色道路。随后进行了四点理论分析,指出低碳城市是改善我国城市环境与发展的新型机制,低碳城市需要理性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低碳城市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低碳城市需要探索最适合自己国家、地区的模式。文章总结了低碳城市的政策框架,总结了低碳城市在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众多约束,已不具备发展的可持续I挫。低碳经济的推广,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在发展中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对现阶段我国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有必要将低碳经济的理论应用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进而提出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在资源、环境瓶颈下,发展低碳经济,是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文章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进行了的分析,重在提出如何以技术创新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趋势深入发展,传统的高碳经济和贸易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环境、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建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文章就此探讨了低碳会计的核算体系的建立建议。  相似文献   

8.
受困于资源环境的压力,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发展低碳经济是其根本出路.石家庄市顺应发展大势,适时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较好成效.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保省会,融入京津一体化发展,石家庄市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应继续深化各方面改革,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应对气候环境变化能力,实现全市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孟咏文  陈铭 《时代经贸》2011,(16):199-200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低碳交通更是实现低碳战略的关键领域。本文以苏州市为例,从低碳经济与低碳交通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苏州交通的现状以及实施低碳交通的必要性,提出必须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转变交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低碳出行模式,倡导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由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模式向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型交通发展模式向集约型交通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这种情形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晚,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经济只能依靠本地仅有的自然资源,大多走的是资源消耗型工业发展道路,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这也使得欠发达地区向低碳经济调整和转型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动作快的后发优势。因此,只要更新观念,倡导低碳理念;依托自身的优势,确立自身发展思路;小处入手,做到步步为营;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欠发达地区就会逐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低排放、可持续已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增长的新型驱动力。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面临巨大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需尽快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低碳经济发展。而这一经济模式的运作需要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加以保障,其中财政政策是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下我国草根环境NGO与政府协同关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战略选择,这在客观上有助于草根环境NGO逐渐从边缘走向前台。一方面,低碳经济为我国草根环境NGO扩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其与政府关系的演变出现了新的契机。低碳经济下草根环境NGO与政府的协同关系模式为:通过相互合作发挥二者的优势,运用竞争机制保持各自的独立,最大程度地实现环境治理系统中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稳步发展,以期真正实现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闫红 《经济师》2011,(10):178-178
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变化。低碳经济的来临和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生活方式必将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变革。生态价值最大化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低碳经济下,低碳环境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现在所提倡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就新的形式下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我国快速城市化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趋紧的碳约束,低碳城市建设是必然趋势。首先总结了国外在城市规划、能源、交通、建筑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然后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提出了我国实现低碳城市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发展意义和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希望对我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有所帮助,并且有利于环境管理问题,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撑和保障,而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必然对资源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城市化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相互关系。最后在对比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理性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低碳扶贫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向标。借鉴相关定义的基础上,首次对低碳扶贫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低碳扶贫模式能够将低碳扶贫主体、扶贫资源和制度环境等要素有机融合,生成动力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三大子系统,引导低碳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形成扶贫开发的聚合力,成为破解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与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这一"发展悖论"的关键,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绿色、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赵霞 《时代经贸》2010,(4):37-38
18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进行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日本作为一个能源、资源比较匮乏曲岛国面对各方面压力和发展瓶颈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低碳社会。本文首先点出了低碳社会提出的背景然后列举了日本在实施低碳社会构建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包括在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低碳城市的建设等方面的行动和措施,值得我国在低碳化道路的建设中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下文作者主要阐述了我国现阶段下,城市发展模式与低碳战略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提出了城市低碳发展的目标。以及论述了低碳与节能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阐述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保护气候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来自气候、能源、生态等诸多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