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最近我们深入忻州地区的15个储蓄所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在当前的储蓄存款中,有一部分是公款。这种公款私存现象的出现,严重地干扰了金融活动的正常进行,扰乱了正常的资金循环体系,扩大了现金投放,助长了不正之风,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这种状况急待治理和整顿。  相似文献   

2.
小议“公款私存”湖南安化县廉政办古戈,刘固城湘中某县一财管所长刘某,将4.2万元公款以个人各义存入储蓄所,贪污利息8,000元,因此丢了党籍。某副食品公司职工岳某,单位派他往外地催收货款,回单位谎称没有收到,将此款私存储蓄所,等单位另派人去收讨时,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储蓄事业发展迅猛,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为增加,这对增加国家生产建设资金,稳定市场,降低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储蓄存款中存在着严重的公款私存现象。从近些年来对金融企业实施审计的实际情况看,公款私存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储蓄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各阶层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储蓄中有不少是以个人或单位名义将公款存入银行的。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中,公款私存占9.6%。1997年末我国居民储  相似文献   

5.
<正> 储蓄存款的资金来源本应是居民手中消费后暂时闲置的货币,但在近几年来的储蓄存款中却渗入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的存款。1989年底,我们在“公款私存”检查中发现,邵武市各企业在银行开立活期储蓄存款的户头就有267户,金额337万元,并及时进行了清理。但清理之后是否就没有公款私存呢?最近,  相似文献   

6.
1990年国民收入比上年增长686亿元,同年城乡储蓄比上年增长1887亿元,是国民收入增长额的2.75倍。如果说国民收入中分配给个人的部份占70%的话。即686×70%=480亿元,则储蓄增长额是人民群众个人全部收  相似文献   

7.
《储蓄管理条例》及财政部(88)财预字52号文件明确规定:“一切国家资金都不准以个人名义银行开户存取,也不得作储蓄存款,……任何储蓄机构不得吸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存款。”然而,受部分拉储人员的影响及个人利益的驱动,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还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8.
公款私存审计方法李海敬为了加强审计监督,保护国家财产不受任害,及时发现被审单位公款私存问题,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审查方法:1、核对银行存款、现金等帐户。首先进行帐帐核对。将总帐与日记帐(或有关明细帐)的余额核对,看是否一致。一般情况下被...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活跃,一些单位特别是经济实体单位在银行存款业务逐渐增多,“公款私存”现象又开始出现。这对银行、存款单位的经济活动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广泛存在的“公款私存”与“私款公存”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异的经济现象。它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后果。 公款私存的原因有: 1.逃废银行债务。由于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亏损严重,无力归还银行贷款,为逃避银行债务,不敢将销售货款汇入单位账户,而将销货款转入储蓄账户,以免银行扣贷收息,这些账户多以会计、出纳等个人名义开立,存取款时,银行无法断定其是否为公款。……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我们对城关各储蓄所对公存款情况进行一次调查,除公款以私人名义存入无法查清外,我们发现以单位名义存活期储蓄存款的右206户,金额32.25万元,占活期储蓄余额的5%。其中属财政性存款的有99户,金额13.28万元,占储蓄所吸收对公活期存款的41.2%。这种错误做法,后果严重。 其一,储蓄所为单位逃避现金管理、设立小钱柜大开方便之门。银行对储蓄存款保证支付,不审查用途,单位提取储蓄存款不受现金管理有关规定的约束,银行储蓄所成为单位设立小钱柜的庇护所。 其二,储蓄所吸收财政性存款,使本来须100%上划人民银行的资金变成按一般性存款的比例缴存,减少了人民银行的资金  相似文献   

13.
<正> 最近,三明市、县两级人民银行对83家储蓄所的公款私存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结果表明,到四月底止,公款私存有196户,余额达117.97万元。其中:直接以单位名义存入的有155户,余额99.42万元;以个人名义存入的有41户,余额18.55万元。有帐可查的公款私存占储蓄余额的0.57%。但是,实际公款私存所占比重远非如此,因为还有不少是已歇业的集体企业、承包企业转入的闲置资金;硬性摊派给建筑、安装企业、乡镇企业等单位购买的有奖储蓄、大额存单;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车间班组、内部科室既不具备在银行开立结算户条件,又不愿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基层银行为了增加储蓄,推行储蓄所承包责任制,完成吸储计划,开展竞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平衡信贷收支、调剂货币流通、支持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是金融部门大抓储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经济毒瘤:公款私存明明是公款,却要以私人的名义存进银行,这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怪现象”。其根源在于公款存款的利率大大低于私人存款,公款私存变成了有利可图的事情。近年来,各种名目的“创收”令人目不暇接,而“创收”得来的钱少部分进入国库,绝大部分转入地下...  相似文献   

16.
公款私存害莫大焉袁社超,翟会强《储蓄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公款包括:凡列在国家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任何款项、库存现金及保险机构、企事业单位吸收的保险存款,属于财政性存款范围的款项。然而,由于储蓄...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我行对福州地区专业银行部分储蓄所、储蓄代办所、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150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较严重的公款私存储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8月底止,上述机构公款私存储蓄的余额达2896万元。其中:工行2619万元,占总余额的95%。仅市区而言,工行22家储蓄所中就有730万元的公款为当年存入,占其8月底储蓄存款新增数的5.6%。  相似文献   

18.
杨秀华 《新金融》1991,(11):44-44
当前在储蓄存款中,出现了不少用公款私存储蓄的现象。有的将单位收入或其它经费以个人名义转入储蓄;还有的隐瞒单位名称,在存单上只写化名存入银行。这种用公款私存的现象,严重地干扰了金融活动的正常进行,扰乱了正常的资金循环体系.扩大了现金投放,助长了不正之风,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本文仅就如何制止用公款私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公款私存既直接影响对公存款的增长,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又影响廉政建设,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各级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宣传、检查、处罚等手段,对制止公款私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公款私存却屡禁不止,出现以新的形式,披上合法的储蓄外衣,改头换面又隐藏在储蓄存款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问题公款私存之所以屡禁不止,并非查处不力,是因为查处中涉及到监督机制,储蓄管理体制,法规制度等多方面,非金融管理部门一家所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对县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部分乡镇财政部门存在将专项资金以开具转账支票形式转至乡镇部门会计个人存款折或银行卡,由个人存款折或银行卡进行收、支的情况,乡镇部门据此登记银行存款账目,专项资金的收支均在单位账面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