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进入20世纪的80年代,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象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尤其是在经济生活领域里,各国的联系是如此地密切,以至于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问题,立刻就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整体运作。作为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一是经合组织(OECO)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3.
<正>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国际贸易发展迅猛。二是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大。三是国际直接投资增速显著加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四是世界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机制日益健全。五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随着中国加入WTO脚步声的临近,这无疑是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的产业内部结构则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传统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面临诸多隐忧,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影响科学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改变等。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当前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反经济全球化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全球化运动。我们在论证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后,试图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出发,努力探讨出一些能说明反全球化在中国没有市场的原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需要经济全球化和反经济全球化两种声音,以便于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更清醒地认识,为政府制定完善的决策提供更广泛的意见。恐惧或抗拒经济全球化是没有出路的,正确的选择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或转变自身的边缘地位,努力扩大中国在对外政策领域的制度话语权和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既然经济全球化离不开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那么 ,发展中国家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 ,掌握其带来的利弊条件 ,并制订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就成为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一、全球化程度指标体系的确定1.全球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分析目前,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程度还没有统一的指标。世界银行认为"全球化速度指数"应包括下列四项指标:(1)各国提高贸易依存度的快慢,(2)制造产品占出口额的比重,(3)外国投资比重,(4)国际债信评估等。我国学者罗肇鸿认为,衡量全球化程度应有以下几个指标:(1)贸易系数,(2)生产要素的国内外流量,(3)企业国际化程度,(4)有效保护率。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认为,全球化指标应具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9.
官聪慧 《辽宁经济》2003,(10):30-30
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现象即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从资本主义产生时代就开始了,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15世纪至16世纪初,地理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使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换得以发展扩大,出现了潜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并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使世界经济中逐渐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它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是科技进步发展到具有大规模、综合性、高速性特点的阶段,制度创新进入了多领域、多层次、相互叠加带来的全面整体性特点的阶段,并且技术进步特点与制度创新特点一致。因此,不是处于低水平的技术进步和个别制度创新就能造就经济全球化的大势,而是人类科技进步及制度进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社会发生的一种质变的体现。正因经济全球化发自如此深厚的基础,才能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因而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区域形象量表的研制与效度检验: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M artin Ingrid与Saving Eroglu研制的"国家形象量表"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与专家讨论,从社会公众的主体知觉角度出发,运用区域形象理论与语义差别量表技术,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省域形象量表。研究总计获得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10名被试的有效回答,对其中的139名有效被试的回答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了省域形象由政府治理形象、自然禀赋形象、人口素养形象三维度构成。对另外236名有效被试开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该量表的构想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也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相似文献   

13.
曲建 《开放导报》2008,(2):32-34
二战后世界制造中心每隔约20年就展开一次全球重新布局,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搬迁是第四次调整的具体表现。我国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能否利用好这次机遇,实现在产业关联、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等方面联动的格局,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命运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各国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东北三省通过不断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将为东北振兴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东北亚有关国家也会从中受益,这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8):111-11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策略的提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也取得了新成绩。目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着重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市场机制;统筹区域发展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由政府主导型合作向企业主导型合作过渡;落后经济区域应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加快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晓青  张臻 《山东经济》2011,27(3):135-139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共中积极影响表现在中西部地区避免高碳锁定效应、建立碳交易市场及补偿机制和实施资源税改革将有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将带来新的区域竞争和区域合作;负面影响表现在发展低碳经济影响区域产业转移、造成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损失以及使中国目前的区域发展格局面临冲击等。为此,应采取一些可行的政策措施以减轻或避免负面影响和更高的气候适应成本。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际差距过大成为新时期我国各区域间的突出矛盾,因而,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共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这一理念,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和谐观,并分析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实基础,最后,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8.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和体制变革,我国宏观经济背景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运行将逐渐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轨道。有关资料显示,到2000年6月,投资只占35%的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却占60%以上。民营经济在我国的经济舞台上,已经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上述两个背景,民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强调一个“领先”问题,即对内开放领先于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政府对外的开放承诺使我们有5年的缓冲期,这5年应该是民营…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我国区域经济理想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趋势。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理想模式,既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化的必然要求,值得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