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财经     
《经济导刊》2005,(4):9-9
东京三菱并联合金融组成全球最大银行日本第二大银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最近宣布,以30510亿日元(290亿美元)并购日本第四大银行联合金融集团(UFJ),组成全球最大银行体系,总资产达18000亿美元,超过美国花旗集团及日本瑞穗金融集团。2004年,东京三菱金融集团注资了7000亿日元予联合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2006,(1):18-19
1月1日,被花旗银行坐拥多时的“全球最大银行”桂冠,正式让衔给了日本三菱东京联合银行。三菱东京联合银行由东京三菱银行和日本联合银行合并产生,成为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核心商业银行,其总资产高达190万亿日元(1.6万亿美元),超过了总部位于美国的花旗银行(1.55万亿美元)。日本金融业经过8年多的改革重组,已经形成了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瑞穗金融控股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控股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起,世界范围的兼并与收购再次风起云涌,“强强联合”而成的“巨无霸”接连诞生。1996年,先是日本的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宣布合并,新成立的东京——三菱银行总资产达8189亿美元,一举登上世界最大银行宝座。接着美国化学银行以100亿美元收购大通...  相似文献   

4.
2004 年 8月,三菱东京集团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UFJ,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团)宣布合并,总资产超过180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目前全球第一的美国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一的瑞穗集团, 成为日本和全球金融业的新霸主。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是在以三菱系金融机构三菱银行、三菱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刊》2006,(9):10-10
2006年8月10日,日本最大的消费信贷公司“武富士”创始人、日本首富武井保雄因肝衰竭在东京家中去世,终年76岁。1966年,武井保雄创建了富士商事公司,向个人发放小额高利贷。1974年,该公司更名为武富士,并逐渐发展成日本最大的消费信贷公司。1996年,武富公司在日本二板市场“佳斯达克”成功上市,公司的高利贷放款余额超过1万亿日元,成为日本高利贷业最大的公司。2002年加入日本最大的商业联盟组织——“日本商业联合会”,更加巩固了该公司在日本商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际银行业兼并规模效应与竞争优势中南财经大学林巍然一、国际银行业兼并概况:1996年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使东京三菱银行从资产角度衡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在世界1000家最大银行的排行榜上,可以看出过去几年中的几次大规模并购,除了东京三菱银...  相似文献   

7.
从富士、三和银行合并说起叶弘继三菱和东京、住友和大和银行合并之后,日本的富士银行和三和银行最近也有合并之说。富士银行的高级人员认为,一般银行合并的目的在于扩大业务及精简机构。与此同时,分支机构也会大减。例如1996年4月,美国的中化学银行和大通银行合...  相似文献   

8.
信用社改革从1980年开始至今,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维持作用社“既是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又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搞些小改小革。198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在讨论银行工作时指出:“把信用社下放给公社办不对,搞成‘官办’也不对,这都不是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信用社应当在银行的领导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末期以来的全球银行业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阶段,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全球主流银行(Globalleadingbanks)均实施了重大的战略转型。转型主要循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以美国的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团、住友三井金融集团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等为首的美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88年发表的《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趋势与展望》文载,1986年全球5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中,日本占22家,美国和联邦德国各占5家,英国和法国各占4家,其中第一至第五名均为日本。1989年6月26日美国《商业周刊》载,1988年全球5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中,日本占24家,前8名分属日本。日本跨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增长情况是:1983年底为3530亿美元,1984年增至5179亿美元,到1988年达16933亿美元。1984至1987年,日本跨国银行海外资产年均增长率为44.4%,而同期美国只有0.5%。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围绕“三农”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的部署,200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金融支农问题调研组对金融支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由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来看,多数农户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贷款难度较大。2000年至2003年,农民每人每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借入资金65元,通过民间借贷借入190元,分别占借入资金总量的25%和75%。据湖南农调队对全省3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贷款的农户有218户,所占比例仅5.9%:据江西省农调队对全省24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有574户有借贷行为,占23.4%,其中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贷款的有120户,占被调查农户的4.9%;从2001年至2003年,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总行的统一部署,无锡市将在各信用社规范整顿、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合作银行。此举将对全市金融、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意义 无锡市自1954年成立首家郊区信用社及1986年底出现首家城市信用社至今,已发展成拥有31家信用社、133个下属网点、员工达1600多人的一支金融队伍。至1996年末,资产总额已达124亿,为方便工商企业,特别是为两小企业及广大市民存储结  相似文献   

13.
滕建钧 《经济师》2001,(2):118-119
储蓄作为我国银行和信用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从其自身的效益还是从整个社会效益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对银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这一论断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储蓄存款是银行、信用社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银行、信用社的储蓄存款不能逐年增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银行这架绝妙的机器就难以运转,而银行一旦运转失常,社会经济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就会出现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就会出现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许多事实,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发展储蓄的重要性,使各级政府、银…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生银行前总裁八城政基(Yashiro Masamoto),退休后虽然还担任着该行的最高顾问,但已经将家小从东京移到了北京,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到2004年8月为止,我对中国所知甚少。中国建设银行当时需要一位独立董事,找到了我。金融改革方面我算是正在日本实践的一个人,估计中国金融业也是要我从这个侧面为银行出一些主意,我就答应了。八城对本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15.
美英如何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英如何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美)凯塞·沃尔夫1995年6月6日,日本中央银行公布了银行体系拥有坏债的官方统计数字,该年度日本15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一共拥有40万亿日元的坏债,折合4000亿美元,其中仅21家最大的城市银行和信托公司,就拥有...  相似文献   

16.
童大钟 《经济师》1997,(2):22-23,7
<正> 九十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大批银行消失在兼并之中。1995年6月美国第一联合银行与美国第一保全银行合并,7月份,美国第一芝加哥银行和NBD银行又宣布合并,到了8月份,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银行兼并案又紧接着发生,美国化学银行和大通曼哈顿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货币是最大推动力 (马克思)。银行是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 多年来,各家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均认真贯 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加速科学技术的决定, 探索金融资本与科技相结合,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贯彻党的十六 大文件精神和我国加入WTO后,金融部门在与  相似文献   

18.
段吉盛  楼嘉军 《经济论坛》2007,(21):107-108,104
一、迪斯尼海外拓展路径描述 1.进军日本东京.1983年春,迪斯尼公司开始走出国门,把迪斯尼乐园的经营模式推向日本,建成了占地200英亩的东京迪斯尼乐园.  相似文献   

19.
金融巨富陈弼臣、陈有汉父子创业记王增斌在泰国曼谷繁华的诗隆路,有一座高耸入云的33层摩天大楼,这就是当今东南亚最大的银行——泰国盘谷银行。盘谷银行规模庞大,它设有350多家分行,其金融触角遍布泰国各地,延伸到香港、东京、大饭、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  相似文献   

20.
1·农村信用社(农信社)的改革应注重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并重和多元化。从目前情况看,信用社改革模式仍过于单一,垄断经营局面没有改变,绝大多数农信社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实质性变化不大。例如,信用社主任仍由上级任命,股东大会、监事会等仍多为摆设,治理结构、激励、监督、退市等微观机制触动不大。中西部地区农信社问题更显突出,很多信用社处于“难救活,撤不了”的局面。应允许成立跨行政区划的信用社/商业或合作银行,一个基层农信社可以包管几个乡,也可以让联社/商业或合作银行包含几个县。允许盈利的信用社保留在联社之外,或自主选择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