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对运营商的挑战 挑战移动互联网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2010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人流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相似文献   

2.
3G时代是移动终端横行的时代。时时在线、时时上网已成为广大手机用户的习惯性需求,移动终端上网流量规范经营问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对运营商来说,大流量的消耗无疑是运营商所期待的,只有产生大流量才能给运营商创造价值。无数据流量消耗就没有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也不会带动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移动信息化的繁荣。运营商在3G时代要充分认识到移动(手机)上网流量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外3G技术以及LTE技术的稳步发展,促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两者充分融合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疯狂地渗透到人类的生活工作中,伴随着智能手机近几年的迅速发展,移动流量随之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移动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不但影响人类的各种行为,同样也挑战着传统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转型已成定局,在多种考量与权衡之后,运营商将转型的目标集中在进行"流量经营"和营造"聚合平台"上,而且认为"流量经营"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核心竞争力所在。不同于话务经营和宽带经营,流量经营是通信运营商向信息运营商转型的全新命题,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改变互联网时代"管道工"角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信业》2012,(7):81-81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正面临着如何应对数据流量激增的挑战。据统计,目前11%的智能终端正在消耗80%的流量,而从2011年到2016年,移动数据流量将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正在成为LTE发展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陈橙 《中国电信业》2014,(11):70-71
随着国内外3G技术运营商的多年经营以及未来物联网、云计算、LTE技术的稳步发展成熟,大数据时代渐渐向我们走来,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越加紧密。另外,随着3G、4G手机产业链的日趋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于数据流量业务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132138.1万GB,同比增长71.3%,比上年提高31.3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39.4M,同比增长42%。其中手机上网是主要拉动因素,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比例达到71.7%。未来几年内,3G、4G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必能带动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对于运营商来说,数据业务已经成为影响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亿美元,降幅达到8.4%。全球运营商纷纷意识到了未来数据业务营收必将逐渐取代语音及宽带营收,成为主要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全球运营商话音业务的逐步萎缩和数据流量的剧增,迫使运营商经营开始从传统话音向数据流量转型。在流量经营时代,电信运营商如何抓住机遇,确保流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当前,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达到3.03亿(较上年增加7000万),网站数量为191万,基于信息和交易的互联网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仅在2010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即达19646万G,同比增长逾1倍。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14,(2):6-6
4G大规模商用的全面展开,一方面为中国电信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加剧电信市场竞争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运营商在快步到来的4G时代如何化危为机,摆脱“被管道化”的困境,重新奠定自身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竞争优势?在2014年度的工作会议上,三家运营商不约而同将流量经营放到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同电信运营商引入的特洛伊木马,对电信运营商基于通信服务和互联网基础网络服务双重角色的传统盈利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依附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细分产品快速蚕食电信运营商的谓音、短信、彩信业务,并压制着运营商阅读、音乐、游戏等增值业务的发展,电信运营商日益“管道化”.逐步沦为“流量供应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微信、大众点评等各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占领了移动互联网市场,对电信运营商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短信和语音等传统业务正面临被这些App替代的危险,另一方面这些App占用了运营商大量的信令资源,使得移动网络出现承载压力。流量增长并没有带来收入成比例增长,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增量不增收问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掘金,使自己的路走得更远,成为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层出不穷,移动数据流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已被互联网汹涌的浪潮所裹挟,使得运营商不得不认真对待流量经营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2.
移动宽带未来几年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成为推动电信行业增长的新亮点。在运营商对移动宽带业务加速推广、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享受到移动宽带业务的同时,还是有许多问题是值得仔细研究和推敲的,尤其是在移动网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提供一个体验良好、可盈利的移动宽带网络,如何对终端、流量、用户习惯等进行调研和把控,对运营商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流量经营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课题,除了在技术、网络、应用、服务等方面实施生产要素的再优化和变革之外,寻找到一种能够与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变化趋势相匹配的柔性适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运营商自身组织、业务、流程的动态优化,则成为流量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碰撞的产物 2002年,尽管话音收入仍占全球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二分之一以上,但是全球网络上的数据流量已开始超越话音流量。十余年来,数据对话音的超越一刻也没有停止。虽然电话渗透率不断提升、MOU消费不断增长,但实际上总体话音收入不升反降,开始是固定话音收入降低,现在移动话音收入也开始出现负增长。这是因为电话通信已经进化到信息通信范畴,通信消费进入到信息消费时代,当带宽资源极大丰富、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候,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带宽只是单纯的管道了,而在管道里运送的信息才是人们所需要的价值,社会对信息的需要不再只是话音,而是更为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之时,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景象:数据流量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哗哗流过,但收入最终却被互联网企业拿走,到头来,电信运营商挣到的只是流量费。于是乎,沦为管道的风险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普遍担忧,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则是电信运营商为摆脱管道风险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式增长后带来巨大的流量,运营商在收入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还面临着数据流的附加值被互联网公司"吸"走的挑战,面临沦为管道的尴尬。在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中,运营商要怎么办?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大流量、大数据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但是同时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运营商手中所掌握的海量数据,也是产业链上其他环节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7.
"流"动的未来——聚焦国内运营商流量经营考验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独有偶,国内三家运营商的2012年工作会议不约而同地将“流量经营”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其中,中国电信提出,围绕“以创新和服务双领先推动规模发展”这条主线,坚持规模经营和流量经营两大策略。中国移动提出,2012年要加快战略转型,促进从以语音经营为主向语音、流量经营并重。中国联通提出,2012年要继续推进3G精品网络建设,优化3G网络布局,提高现有网络价值。从总体上看,国内移动数据流量不仅增长迅猛,  相似文献   

1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转型是大势所趋,流量成为运营商“贴身肉搏”的战略高地。面对瞬息万变但又前景广阔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苏州分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移动”)制定了“主动转型,量质并重,加快TD建设和运营”的发展战略,发挥网络、产品、管道、资金优势,力促TD网络建设和市场运营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3G智能终端的普及,电信运营商已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传统依靠语音业务为增长点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据中国移动2013年3月发布的财报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680.25亿元,比2011年增长1.1%,数据业务收入1663.48亿元,比2011年增长19.4%。毫无疑问,电信运营商正在从以语音经营为主逐步转型到以流量经营为主,数据流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未来收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为了努力满足用户对移动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大部分运营商的网络和频段都在满负荷运行。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用户每月使用的数据流量已经超过了5GB。由于数据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smartphone的普及率在全球仍低于20%,运营商预计用户每月使用的数据流量仍将继续增长。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频谱资源、开发包括TD-LTE在内的不同技术选择的潜力,就成为运营商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