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春财 《中关村》2012,(5):26-26
在借鉴国内外新区开发经验基础上,海淀区政府正在按"1+3+4"的模式,推动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开发建设。"用地集约、产业集群、设施配套、生态良好、城乡一体",这是2010年10月北京市政府批复的《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中提出的建设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海淀北部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地区和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即建成生态科技新区。  相似文献   

2.
程桔华 《中关村》2012,(11):82-84
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是首都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用地集约、产业集群、设施配套、生态良好、城乡一体的原则,规划构建一心一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到2020年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收入过万亿的科技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3.
江川 《中关村》2013,(4):58-61
2012年海淀北部开发建设指挥平台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合力推进下,实现了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开发建设新的跨越。穆鹏:海淀北部地区原来是传统的农村地区,拥有"一山三水",自然风光优美,紧邻著名的中关村地区,但由于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该地区长期落后于海淀的南部地区。自2004年海淀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城市新  相似文献   

4.
程桔华 《中关村》2012,(2):20-27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2011年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兑现大会”上,海淀区区长隋振江表示,海淀区将在优化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强基础环境建设,加大北部产业聚集区开发力度。而根据海淀区关于北部地区的规划,“到2020年,北部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产值过万亿、人口百万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地区和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这也是海淀北部区域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江川  田峰 《中关村》2014,(11):72-73
为企业找客户,为客户找产品,聚合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实现园区内产业经济的生态循环。当“生态”、“智慧”等热词被全国各地园区开发商视作“理念”的时候,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些概念的做法就明显高人一筹。2014年10月16日,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举行了一场新技术新产品项目推介会。22家中关村企业在此次推介会上展示了它们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比如北京北  相似文献   

6.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50-51
"建筑节能是北部新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海淀北部新区理应成为建设绿色建筑的典范区域。"  相似文献   

7.
马文良 《中关村》2013,(8):50-51
"赶硅谷、追筑波、得天地灵秀、领时代发展",CID正以迅猛之势崛起于首都西北部——海淀北部地区。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将在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全力打造中关村创新中心区(英文全称为Center of Innovative District,简称CID)。CID位于海淀北部地区,面积226平方公里,涵盖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四镇。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3,(2):17-17
“关注民生”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北京海淀区区长孙文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海淀区将加快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统筹抓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养老、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等各项工作,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陈智国 《中关村》2011,(3):36-38
海淀北部地区将成为带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快速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值过万亿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徐春财 《中关村》2012,(5):76-77
海淀北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科技园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1.
谭维克 《中关村》2009,(3):78-78
今天我们很高兴欢聚一堂,举办海淀区文学艺术家新春联欢会。这是我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目,也是我们海淀区文艺工作者的盛会。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海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在座的各位朋友、各位艺术家,向海淀区文联以及昕属各个协会的会员们,向海淀区所有文艺工作者,向海淀区关心支持帮助海淀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上级各个部门、各个领导、社会各界及所有的人士、朋友们祝福牛年大吉,祝元宵节快乐!  相似文献   

12.
张越 《中关村》2012,(9):30-33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真正的知识、文化、思想、素质与视野的交融和交锋。教育不仅仅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尊重潜能、完善人格。然而,当今中国的教育仅仅完成了智商中对考试能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谭维克 《中关村》2009,(5):80-81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整合资源,有点有面。着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去年,相继成立了由季羡林、侯仁之、苏叔阳、张继钢等“大腕”组成的文化艺术委员会。由总政歌舞团、海淀文工团等57家演出团体组成的海淀艺术团联盟,召开了以文化为主题的“2008·北京海淀区域发展高层联席会议”。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许多民间艺术机构纷纷落户海淀,各种文化艺术沙龙活动蓬勃兴起,在北京西四环外杏石口路还出现了一条“西区艺术A大道”,其中包括已经启动的拥有32个演出剧场的“中国百老汇”。本期“文化聚焦”,撷取了中共海淀区委书记谭维克一篇即兴讲话,以及海淀文化委的专访和刚刚诞生的中华皮影城掠影。花朵虽少,但我们仍可领略到海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撩人春色。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光有科技,没有文化艺术相配合,能不能兴盛?科技必须有文化艺术服务。过去导向光讲科技,不讲文化艺术。美国硅谷我没看过,但国外搞工程、科学的,对文化艺术都非常重视,爱因斯坦小提琴就拉得非常好。海淀区近期非常重视文化艺术,应该这样,不能光看科技,别的不管。  相似文献   

15.
明星  毛重渝 《中关村》2011,(3):80-81
"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不过是海淀区精神文明众多活动的一个点滴,但它的确是一项在新形式下不断满足百姓精神文明需求、促进海淀区社会发展的惠民工程,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80-81
“‘政府搭台、机构唱戏、企业得实惠、品牌回馈全社会’,这是海淀园一直坚守的信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国际化、全球化和品牌化关注,我们认为这也是组织园区内企业进行国际化实训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张越 《中关村》2012,(3):33-35
盛开互动通过技术手段重新激活传统文化艺术,赋予传统文化艺术以生命和智慧,使其焕发出新色彩。  相似文献   

18.
明星 《中关村》2011,(7):80-81
全国文明单位将会以行业服务质量擦亮城市窗口,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