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成民  杨光 《活力》2012,(10):56-56
逮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因为逮捕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在行使这项权利时必须十分谨慎,但我国目前逮捕率居高不下,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建立逮捕的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显得十分迫切,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逮捕必要性审查的涵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  相似文献   

2.
耿成岩  温黎红 《活力》2005,(9):83-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应当指派、聘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鉴定结论是七种证据之一。它包括:法医鉴定、司法精神鉴定、痕迹鉴定,文检鉴定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晓明  王晓冰 《活力》2011,(17):36-3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相似文献   

4.
陆春生 《活力》2010,(8):191-191,193
证据是指控犯罪的有利武器。更是检察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法宝。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刑事证据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胡光 《活力》2014,(13):36-36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概念及保全证据公证的独立价值 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对与申请人的权益有关的以及有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行为过程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监督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36条均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权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相似文献   

6.
岳政军 《活力》2010,(14):65-65,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对于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不捕案件说理就是根据这个法条的规定开展的工作。不捕案件说理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案件.经审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后.在向公安机关送达《不批准逮捕决定书》的同时,针对为什么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从犯罪构成、证据、逮捕条件、法律适用、犯罪危害与诉讼风险等方面充分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7.
王涛 《财会月刊》2006,(2):64-65
所谓证据是指证实、表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的所有事实。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给“证据”所下的定义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根据这一解释,证据包含了三层意思:①证据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推断。②证据证明的是案件的真实情况,不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不能作为证据,故意歪曲案件真实情况使司法人员对客观事实、案件真相产生误解的“证据”则是假证据。  相似文献   

8.
杨武  江志军 《活力》2012,(18):40-40
一、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时间对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时间.刑事诉讼法第77条只是笼统规定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  相似文献   

9.
尚德芳 《活力》2005,(10):111-111
庭前程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检察院起诉案件的移送方式。原刑事诉讼法要求全案移送审查改为只需要附“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2.法院开庭的条件由原刑事诉讼法要求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改为只要有明确的起诉书,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复印件或者照片,由实体审查改为了程序审查。3.废除了原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要求检察院撤诉权和法院的退回侦察权,  相似文献   

10.
盛江  王利民 《活力》2009,(9):38-38
一、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现状(一)立法现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其立法规定主要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变更逮捕是实施逮捕强制措施的补救措施。其次,启动变更逮捕措施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活力》2011,(11):82-82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明确规定了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范围,第二项即为: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1998年1月19日,《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又明确界定了此类案件的范围,即故意伤害案(轻伤)、重婚案、遗弃案、妨害通信自由案、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并可对被告人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刑事案件,共为八类案件。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2002年4月1日施行至今已经较长时间了,然而仍然有相当的当事人举证意识不强,对自己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茫然无知;也有的当事人在应当由对方承担的举证责任却自己乱忙乎;还有的对法官提出的举证要求疏忽大意输了官司才如梦初醒:举证责任忘不得,打官司举证是关键l含义要搞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民诉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含义。“规定”第2条对举证责任的含义作了更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质量指南》2002年第22期《案例会诊》栏目刊登的“伪造食品生产日期行政处罚案”,从案情介绍看,有两个违法事实:一是伪造产品的生产日期,因为产品的生产日期属产品标识的一部分,所以此行为应定性为伪造产品标识;此违法行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节严重之行为。二是伪造出厂检验报告,因为检验报告是证明产品质量的主要证据,所以此行为应定性为伪造质量证明文件。该案中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省条例》)第八条第六项规定,构成伪造…  相似文献   

14.
王岐岭 《活力》2010,(8):197-197,199
职务犯罪初查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专门职权。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这里所指的审查,即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初查。  相似文献   

15.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限制国家行政处罚权最重要的原则,起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的“双重处罚禁止”,后来被德国《基本法》(第103条第3款)和日本《宪法》(第39条)所继受。这些国家适用此原则均是先在刑法领域,后来逐渐发展到行政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6.
蔡秀玲 《活力》2012,(12):56-57
在以往的审查逮捕工作中,“够罪即捕”的观念在检察人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对于“逮捕必要性”的考虑甚少。新的《刑事诉讼法》即将实施,本文对于“逮捕必要性”这一逮捕条件进行深思,构建逮捕必要性审查及其工作机制,力图将“逮捕必要性”的条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财会月刊》2008,(5):51-51
一、企业按当年实际利润预缴所得税的,如上年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在本年度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中报表(A类)》(国税函[2008]44号文件附件1)时,第4行“利润总额”与5%的乘积,暂填入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内。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完善性的规定,比如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制证人出庭并加大了对证人的保护力度、将律师介入提前到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部门询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进一步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细化逮捕法定条件等等。其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确立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这几个方面来做些分析和设想,进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9.
一、举证责任的争议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因其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不确定性,一直是法学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  相似文献   

20.
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第十四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以下简称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面对“两个直接”的选举办法,政府应如何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委会搞好班子建设?《村委会组织法》颁布施行后,江苏省射阳县依照新法,在新坍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