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坤 《魅力中国》2009,(3):63-64
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确知,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8~9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黏土加水混合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瓷广义的概念可分为三类,即陶器、瓷器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炻器(精陶)。陶器烧结不充分、致密度差、气孔多;瓷器内部结构比较致密、断面呈烧结状。它们都以黏土为主要原料,故统称为陶瓷。日用粗陶和日用细陶(如紫砂陶、美术陶、彩陶)是陶器中的两个门类,日用粗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如缸、坛、罐  相似文献   

3.
吴晓梅 《魅力中国》2013,(28):309-309
陶器的出现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因历史悠久,故对原始陶器的考察学习大多是通过研究现存的陶器遗物。除此之外,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依然用原始方式制陶。也可以为研究原始陶器提供借鉴。本文欲通过对这些少数民族原始制陶的学习理解,浅析原始陶器制作和烧造的发展历程。并对现代原始陶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用刀如笔陶刻添神韵走进位于荣昌安陶小镇的陶语堂吴华生大师工作室,一排排各形陶器和荣誉证书映入眼帘。这间约2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陈列着的数百件陶器,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是微型山水花鸟虫竹,有的是介绍“中国名陶荣昌陶”的长文书法,画面生动传神,形态自由驰骋,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韵致。其中,陶语堂出品的“荣昌陶器系列之作”入选2021“重庆好礼·外事礼品”。  相似文献   

5.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6.
王士俊 《东北之窗》2011,(20):70-71
黑陶是源于我国古代的陶器。它的出现成为划分新石器时代前后期的重要标志,距今约五千年。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公元前的大量陶器,在其中发现了一种从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其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这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黑陶。史学界首次发掘黑陶文化遗址所在地命名为龙山文化,那些黑陶,形态独特,纹饰秀美,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被誉为“国宝”。  相似文献   

7.
纪东 《走向世界》2011,(13):54-56
"蛋壳陶",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器壁薄如蛋壳的陶器,一般专指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薄壁黑陶杯,有时也泛指陶罐等其它薄壁陶器。  相似文献   

8.
<正>一祖上烧过的老窑成了遗址,祖辈传下的技艺成了遗产,但制陶的老人依然在那间破旧的青瓦作坊里揉捏着黄泥。拉胚机不疾不徐匀速地旋转着,酥软的黏土在枯瘦老手的摆弄下变幻着形态,由笨拙而圆滑,由呆板而流畅。我们来到蓬溪县高坪镇的时候,被当地人称作老窑沟的陶器生产集中区十分冷清,坍塌、残破的窑炉没于茂密杂草丛,无以数计的残陶碎片零乱堆积于窑炉四周。唯一还在生产的吕氏作坊如遗世而立的隐者,孤独、寂寞,执着于荒野。  相似文献   

9.
不老的陶艺     
陈亚南  江浩 《走向世界》2010,(12):52-54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对美的认知虽有差别,却都能以不同形式获得美的享受。当远古人类第一次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变成陶器时,人类文明也因此产生了巨大变化。陶器的产生,昭显了人类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的里程碑。陶器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一踏上中国大陆,就要求看一看中国的高柄镂空蛋壳陶杯……这究竟是件什么宝贝,会引起美国总统这么大的兴趣? 原来,早在1936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以及其它大量的出土文物。 陶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诞生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黄河流域的陶器比较原始,器物种类少,器型简单,火候较低,陶质疏松,多为红陶。新石器中期,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为代表的陶器生产逐渐获得很大发展,除大量红陶外,灰陶、黑陶、白陶相继出现,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1.
泥火陶情     
倩文  张仁玉 《走向世界》2011,(22):62-65
憨态可掬的人物塑像、惟妙惟肖的汽车模型、质朴易用的生活器具…….如果不是亲临制作现场,很难想象,这些形形色色的陶制品,是出自于一个小陶坊中。这里的陶,都是泥与火创造的精灵,泥火是因,陶器是果。  相似文献   

12.
张永琦 《发展》2014,(10):50-50
正甘肃被誉为中国"陶器之乡"。陶器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标志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彩色纹样和主题造型相结合的陶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彩陶。彩陶文化在甘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也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今天渭河上游的武山地区是甘肃彩陶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是一个以生产陶器为主的国度,其生产瓷器的历史仅仅只有400多年,远远晚于瓷器发源地中国。据说,日本当年最著名的瓷窑还是在朝鲜人的帮助下建立的。但是,当前国际市场上的日本日用细瓷产品占据了欧美外来瓷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4.
仲品 《中国西部》2012,(16):63-65,62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制作技术、制作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的酒器。  相似文献   

15.
红黏土由于土中游离氧化铁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团粒结构。对于用密度计法进行红黏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各类规范中均建议加入分散剂。为更好评估土样分散的效果,运用分形理论,用分维值这一参数来描述土颗粒粒度特征。利用江西某地的红黏土,分别进行加入不同种类分散剂后的颗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中加入六偏磷酸钠溶液作为分散剂后,得到的分维值较大,土颗粒集合体更分散。可见不同分散剂对于试验用红黏土的分散效果相差较大,加入适宜的分散剂才能更好地得到红黏土的实际粒度分布情况。试验结论对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庆祝“三&#183;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的到来,3月5日,西湖区工商联组织全区30多名女企业家参观了良渚文化博物院。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女企业家们被博物院内展出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所吸引。  相似文献   

17.
霜子 《今日重庆》2005,(3):104-107
我们看半坡遗址的陶器,就像看到广阔的黄土地上,河流划出曲线,从深蓝色的远山雾岚里流淌而来,几个皮肤黝黑的妇女拎着陶罐在河边汲水,远处的炊烟正在等待……那时的陶器,凝聚体现了古老子民的生态。当男人们骨节粗大的手把红色黑色的石粉颜料涂抹在罐子的泥坯上,壹者用木片、石刀刻下朴拙的鱼纹云纹,陶器所寄纳的就不仅是食物与水,更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对美的向往了。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观察     
用高压水分离易受铯污染的黏土日本大学教授平山和雄研究小组通过向被放射性铯污染的土壤喷射高压水,把土壤中铯容易附着的黏土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减少受污染土壤的量。研究人员注意到,放射性铯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易吸附在黏土上的性质,向被污染土壤喷射高压水后,直径不到1毫米的黏土微粒就会与沙子和小石子等分离开。他们利用每公斤放射性活度约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考证了红衣陶的历史轨迹及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遗迹。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得出了红衣陶的配方,并进行红衣陶样品的烧制。齐齐哈尔红衣陶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结合地方文艺特点,制备了满足现代人对陶器需求的新型陶质器皿,创新的恢复、继承与发扬了古代陶文化,其考证与再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百里海岸,千年渔乡的象山,山海钟灵,林泉毓秀。塔山文化遗存,陶器、竹艺、玉块晶莹。丹青、根雕、剪纸,天人合一,生趣入神。两度创造世界吉尼斯记录之最,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授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的谢才华的剪纸,栩栩如生,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象山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