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征用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之一,有很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从我国当前征地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主要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规范征地程序、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多元安置途径等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征地补偿制度的改革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国家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运用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使征地补偿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才能达到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体现社会的公平性。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美国等10个国家征地补偿价格构成和评估方法比较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征地补偿价格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是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我国当前实行的低征地补偿标准是导致征地冲突频发的重要原因,以市场价值标准来对农地征收进行补偿既是解决当前征地冲突频发的现实需要,也是商品交换应遵循市场规律的理论要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征地补偿标准的规定随着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改革而几经变迁,本文对我国征地补偿标准进行的制度演进分析表明,我国的征地补偿标准正在朝着符合现实和理论需要的市场价值标准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4.
在征地制度体系中,征地补偿制度具有核心地位。对被征地人进行合理补偿是国家土地征用权运行的必然延伸,对于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被征地人的正当权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补偿的标准往往是征地实践中政府、用地单位和被征地人博弈的焦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河南省低征地补偿的诸种因素,以期在实现社会整体公平的理念下提出河南省解决征地补偿安置的系统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国家逐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国土资源部最近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指出,征地问题涉及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在原有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确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建立相应的协调裁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廖龙  郑褚寒 《适用技术市场》2010,(5):112-113,11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土地需要被征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是一项重大的活动.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居民的补偿问题、降低失地者的信访率是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市场化的两个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着手,即土地产权问题和谈判机制问题,来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制度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刘知博  石培基 《商》2015,(1):69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土地征收政策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资源使用情况而不断调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作为土地征收政策的重要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改革。纵观中国60多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可以看出,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具有明显路径依赖性,并且一般发生在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迁之后。因此,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的研究有助于为新形势下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提供借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设计应是在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以及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的原则下,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顶层设计,科学研究,合理制定的兼顾农民、用地单位、政府利益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征地制度曾历经较长时期的改革.积累了一些对我国有较大借鉴价值的做法。蕾文结合我国征地制度实施的具体实践,从界定公益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三方面着手.提出了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罱相适应的征地制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善明  黄敏 《现代商业》2011,(21):70-71
征地补偿问题是征地利益矛盾中的焦点问题。论文通过成渝两地调研,对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农民对于征地补偿制度的满意度与农民的家庭收入状况直接挂钩。因此,要缓解征地利益矛盾,需要探索土地征用补偿的多种模式,使补偿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失地农民的收入产生持续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制度适应的视角下.由于征地补偿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土地产权制度的问题,导致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出现困难,因此应该相应改革或者改进现有的征地、户籍以及土地产权政策制度,确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利益不被侵害.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第一,要完善法律制度,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难以操作的、概念模糊的、难以界定的问题要尽快予以明确,以指导实践工作.第二,完善土地征用宣传、预告、公示、听证等整套制度,建立详细、明确、可操作的征地工作流程,使征地拆迁规范化、合法化、人性化.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补偿方式.第四,建立平等的协商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第五,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吴先强 《商》2014,(26):50-51
在未来中国发展中尤其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农地的征收及转用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其中,征地补偿是核心。台湾地区的征地补偿模式,对大陆的征地补偿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在介绍我国台湾征地补偿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征地补偿经验进行了详述,进而建议祖国大陆在做好顶层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补偿的标准及内容,按照公益性用地和经营用地两条路径来进行征地补偿改革,创新征地补偿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按原用途补偿导致土地补偿费偏低,政府定价导致土地市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要改变国家的征地补偿指导思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征地补偿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公开市场价格为补偿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地价评估体系是解决我国农村征地补偿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祥玲 《商》2013,(13):357-357
一、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是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1、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只注重对农民当时的经济补偿,而没有考虑到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将如何生存。失地农民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困难就是如何顺利地农转非,尽快地成为城市居民。实际情况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背景下,大多数被征地农民在经济上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距,而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并不能弥补这个巨大差距。在这种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刘芳  杨帅飞 《商》2014,(45):78-7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土地的征收成为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的法律制度的缺陷,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引起了很多的问题和纠纷,主要有:征地程序不透明、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征地补偿范围小、补偿制度单一、补偿不公平等。由于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的缺陷及配套措施的缺失,导致农村土地制度中的纠纷频繁。所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程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中国征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城镇化步伐将逐步加快,这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持,而土地资源的取得必须经过征用程序。但原有征地制度已经暴露了一些问题,今后在扩大征地范畴的同时,应从市场角度出发,完善补偿机制、减少补偿的计划色彩,并从法理上区分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等几方面,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失地农民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失地农民整体规模和趋势的分析以及生活现状的调查,大多认为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征地补偿存在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权益流失论、征地补偿制度缺陷论两种看法。应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现有征地制度;采取措施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相似文献   

18.
翟龙源 《商》2015,(4):43
目前,我国有关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详细法律法规尚未制定。根据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历史变迁,结合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针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土地征收补偿不足以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征地过程中农民权利严重受损等社会问题,研究如何创新和完善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以及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权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在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政府对征地补偿的计算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区位条件、投入情况、耕地用途以及预期效益、当地城镇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民未来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在征地补偿的方法上应进行改进,科学制定征地补偿费标准,要研究农用地分等和估价成果、产能核算成果的应用,为土地管理的数据管护向质量管护转变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征地补偿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将面临着农地被征收,征地补偿是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的来源,关系着农民今后的生活能不能得到保障,生活水平是否下降,因此征地补偿的确定至关重要。通过比较几个发达国家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找出我国当前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