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存有漏洞,在当前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应坚持立法先行的大背景之下,从一个法律改革者的视角提出自己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先购买权的分析看法,基于最新的司法实践境遇,分析相关问题。首先,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问题涉及原股东与转让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法律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倾向保护,更多给予股东之间的是意思自治;其次,优先购买权之"同等条件"的认定标准不甚明了,所牵扯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转让股东、其他股东;最后,认清优先购买权的性质有助于解决侵犯优先购买权之法律效果的认定。笔者希望借以此文,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完善《公司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现今多有立法确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其旨在简化共有关系,以促进物尽其用。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性质上属附条件形成权,适用于共有人向共有人之外的主体转让其份额的场合。本文详细地讨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要素,包括出卖人之出卖物、出卖人之通知义务、同等条件、行使期限。之后,本文讨论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特征,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我国新《公司法》第72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其股权有所规定,但存在争议。在区分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变动的基础上,股权转让合同原则上自合同成立之时起生效,股权转让合同不应因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无效。股东优先购买权影响的应为股权变动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种形成权,认为其为请求权、物权、准物权、期待权或附条件的形成权均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揭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确定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形成权性质,为研究该权利的效力、行使和救济奠定了基础,对促进股权交易、平衡股权转让法律关系中各方的利益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海健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3):99-102
优先购买权制度及其法律效力目前在我国尚无系统规定。法定优先购买权应具有物权效力。不动产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依其是否公示来确定其效力,并建立不动产优先购买权的预告登记制度。动产的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仅具有债权效力。无体财产权的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以该无体财产权的取得是否需要登记为标准,参照不动产或动产的约定优先购买权的效力情形认定。 相似文献
6.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公司法对股东转让股份的一种限制,其目的在于保障公司的“人合”属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限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讲求便捷简易和稳定交易关系的需要,继续推行的社会成本很高。文章就股东优先购买权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从法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角度、效益最大化角度等进行了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春宝 《科技创业(上海)》2005,(6):58-58
先讲个案例,上海A投资发展有限公司(“A公司”),王某等均系上海B建材有限公司(“B公司”)的股东,2030年4月B公司股东作会出决议,同意王某将其83%的股权转让给上海C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C公司”),A公司等其他股东均放弃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8.
宋修贵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5):42-45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存在固有缺憾,集中表现在立法设计内生的制度困境方面.因此,要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必须对现行立法予以调适及明晰:通过优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建立相应的权利制约机制,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正态运行提供良性的法律规则与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房产优先购买权的理论梳理,在比较法的视野下,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及我国房产优先购买权冲突的现状,在合理规则和立法完善方面,可以考虑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先于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善意取得之标的物应局限于动产;对优先购买权人主张取代第三人获得争议房产的,应相应作出实体处理;对执行过程中优先购买保护不力问题,应按通知程序告知评估价格和购买时限。 相似文献
1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优先购买权制度对维护有限公司的人合性起到了巨大作用。在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时,为平衡其他股东与协议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应当认定转让股权的股东与第三人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有效的。将优先购买权下对外转让股权的合同认定为有效合同的主张既将合同效力与权利变动结果相分离,维护了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又保护了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符合法律公平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试论税务机关的撤销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英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3):4-7
撤销权制度被税法移用后,税务机关如何行使之,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务问题.在行使要件、期限途径与方式、效力上,税务机关行使撤销权具有税法与民法融合的特点,税收债权不应与债务人的其他债权平等受偿,而应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12.
冀睿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1):55-59
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人权。对于弱势群体提供救济和援助的物质帮助思想,历史上一直为各个政府和社会所重视,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物质帮助权思想对人权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藻文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51-53
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企业技术的进步。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只视资金、设备、厂房、员工为企业生产的要素,而把专利权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专利权技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的利益与专利权却是休戚相关,企业应重视专利权制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担保法>第32条关于保证人预先追偿权在我国法律下的含义的分析理解,探讨保证人预先追偿权设立的必要性以及本质.结合我国<破产法>以及最新的<担保法>的司法解释,提出了我国目前保证人预先追偿权在法律保障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控股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资本多数决策原则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国《公司法》对此或语焉不付之阙如,本文参考各国公司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合同法》实施中暴露的疸,讨论并建议我国《公司法》亟宜设立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如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表决权回避制度;反对股东的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股东派生诉讼。 相似文献
16.
许佳佳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2):59-62
我国部门在行政管理中经常偏离"公共利益"的导向,以追求部门自身局部利益的形式来变相地实现个人利益,这种现象对我国各方面都有危害,文章试图分析这种现象,揭示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对共有部分使用之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宗璋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2(1):41-44
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 ,民法通则也未作规定 ,为解决和避免日渐增多的建筑物使用的纠纷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部分使用权加以规制实属必要。文章着重探讨 :区分所有建筑物共用部分的界定及性质 ;区分所有者对于共有部分的使用及限制 ;共有部分的管理与费用。以期引起立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可转债发行公司行使赎回权和转股价调整权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发行公司的决策目标是以尽可能高的转股价格尽可能早地实现转股,因此只要满足赎回条件,公司通常会行使赎回权。除非面临回售的压力,否则发行公司不会主动调整转股价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等学校与学生的纠纷案件频频出现,诉讼案件涉及的领域一般是学校对学生行使惩戒权。构建高等学校惩戒权与大学生权利冲突的救济机制,就是要理清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各种不同关系,在管理过程中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尊重和保障大学生作为特殊相对人的权利,把严格的目标管理与细致的过程引导相结合,融教育与规范于一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