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刊登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下称刘文),该文认为工农业劳动者全年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者就业不充分,以及对加速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吸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等的分析,读了之后颇受启发,但文中的另一些基本论断,我不能赞同。本文拟对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理论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形成由来已久,《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发表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还说他“试图从根本上破除笼罩中国经济学界的剪刀差之迷”。本作者不敢苟同,且不知剪刀差之迷雾何在?本文按照刘文的顺序,就其主要观点逐一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找出迷雾的来源,以此求教。  相似文献   

3.
剪刀差的实质与理论突破:与刘福垣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中国农村经济》1992,(8):52-54,F003
“剪刀差”理论的讨论在国内经济学界由来已久,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刘福垣同志在《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以下简称刘文),对剪刀差理论进行了几乎是全面的否定。本人认为刘福垣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切中要害的,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有许多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4.
可比劳动力法与价值规律─—兼与刘福垣同志商榷傅晨在新一轮剪刀差讨论中,可比劳动力法成为热点之一。这个深层理论问题由于事关剪刀差的基本判断而受到学者们的共同关注。然而,讨论中分歧很大。笔者认为,这一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在检阅农经学者的基础理论功底,因此,讨...  相似文献   

5.
刘福垣同志在《关于农村城市化的几个认识问题》(1988年《农业经济问题》第9期)一文中对农村城市化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见解,读后深受启发.但对其中关于二元结构和城市化问题的一些看法不敢苟同,因此写文谈自己的浅见.一刘福垣同志认为:"两元结构,包括两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确实客观存在.两元结构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中出现  相似文献   

6.
对《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的歧见:与刘福垣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发表的刘福垣同志的力作《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我国工农产品剪刀差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可比劳动力法提出质疑,称该方法违背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作者另辟蹊径,从投入产出角度,依据等量投入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直接计算工农业占有生产资料不对等价值创造的影响,得出了工业未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而农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结论。我们认为,虽然《刘文》对准确比较工农业收入差异提出了不少极有价值的见解,但是《刘文》的立论依据以及其结论,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迅速推广,原来农村集体经济的绝大部分农业生产出现了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形式,农户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形成了二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家庭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对正确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确定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金遥等同志在《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第10期发表的《论家庭经济与农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拜读了耿春翔、姜辉、王超的《一起土地抵押权争夺战:确权后的启示》(详见《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3期第76页至77页)一文,其文中所述的争议来源于"一物三抵押"的法律纠纷,其中以兰山支行和B支行之间的抵押权争夺战为焦点。兰山支行通过多方查找"土地证"上存在的瑕疵,使得法院最后裁定B支行房产抵押有效、土地抵押无效;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农村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副业”这个概念?黎兵同志认为“副业”不宜再为农业产业术语,应该取消。(见《农村经济》1986年第11期)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作为农业经济科学范畴的“副业”,是一个有着特定科学内涵的概念。“副业”与农林牧渔各业之间不是一种量的比例关系,即不是如黎兵同志说的那样,以“生产地位”为根据来划分“副业”。如果真足这样,那为什么很多地方副业的产值大于牧业或  相似文献   

10.
刘正山 《中国土地》2005,(12):24-26
土地批租制并非英国专门为殖民地打造的,我国香港并非全世界最早推行土地批租制的地方,所谓香港“发明”了土地批租制度更是无从谈起。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早先都有土地批租制度。英国本土的土地批租也很普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以前。  相似文献   

11.
12.
笔者于1985年在“关于边际分析、机会成本与最大净效益的讨论”一文中,就吴恒安同志的有关解释提出商榷。吴恒安同志于同年就笔者提出问题中的机会成本与最大净效益两个问题发表论文,作了进一步讨论。因事关水利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念,影响较大,故愿再次作深入的商榷。谬误之处敬请吴恒安同志与其他同志们不吝教正。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鄂州市在完善土地承包过程中,依据土地的双重功能和双重属性,结合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出了以将无偿均田承包改有偿两田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承包办法,并在全市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有偿两田制”形成的现实基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农村人口、劳力、产业结构等基本因素发生变化以后,新体制本身的准备不足,构造不充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土地承包经营关系方面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济问题》1987年第1期刊载了刘田同志题为、“兼业化是走向专业化的过渡阶段的优化模式”的文章(下称刘文),读后颇受教益,但对文中某些观点亦有不同意见。特与刘田同志商榷并就教于理论界。 笔者同意刘文关于“兼业经营,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的必然模式”,“是向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渐进的必然过程”这两个命题。但是,笔者认为“必然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两田”开发管理监测体系建设陕西省农业经济研究所张长宪“吨粮田”及“双千田”(以下简称“两田”)开发是从国情、省情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它不仅指出了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的前景,而且对于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种...  相似文献   

16.
一、现状和问题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弊端:1.在土地承包上,实行的是一种“均田制”,不分劳弱劳强和专业优势,按人头平均承包,带来了四个不利:一是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力和地势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二是不利于生产管理;三是不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四是不利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集体公共福利事业兴建艰难。  相似文献   

17.
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农民自给性强,对农产品价格信号反应不敏感。其中陈志国等人的文章“价格对农业发展的弱波趋势”较有代表性。本文从指出陈文的几个技术性分析错误入手,阐明作者观点:中国农民对农产品价格有足够的反应,他们根据价格变化作出投资投劳决策,因此,政府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农产品供求平衡是有效的。本文第二部分是一个统计实证分析,证实了目前我国不存在农产品价格弱波趋势,其结果有力支持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振兴贫困地区经济问题上,该先走哪一步?吴强、侯延娴同志在《试论贫困山区脱贫的捷经》(《中国农村经济》1986年第6期)中设计了一条捷经——发展具有“土”味的乡镇工业。他们认为,农业不是贫困山区的优势,“从农业找出路,无疑是作茧自缚”,通过林、牧业脱贫致富,“则远水难解近渴”。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与吴、侯二同志商榷,也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会计》1991年第6期发表了朱洪寿同志关于《建议改进“发出商品”帐户》的文章(下称朱文),建议在乡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将“发出商品”帐户名称改为“发出产成品”帐户。我们认为,“发出商品”帐户名称是正确的、科学的,不能改变。其理由是:一、帐户名称符合其实际内容。朱文认为,“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通过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