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中型城市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优化这些城市的产业承载空间,需要在明确引进产业是当前空间拓展主动力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引进产业类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分类推进不同城市的产业承载空间调整,通过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建设卫星城和新区、调整行政区划和完善与此适应的体制机制等,促进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江河湖泊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中心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域地下空间可能的开发利用功能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简要的分析了未来水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杭州积极推进"六位一体"低碳城市建设,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实施城市"绿屋顶"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新建项目有条件的裙楼应实施屋顶绿化,高架立柱、市政干道的边坡和挡土墙以及河岸驳坎都同步实施绿化覆盖,提高城市立体空间的绿色浓度,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代人”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机器代人”对传统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产业的变化也将导致城市产业空间以及城市空间的变化.回顾了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及产业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演变历程,在“技术—产业—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的分析框架下,探讨“机器代人”对城市空...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及空间地价评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葵 《基建优化》2002,23(2):34-35,49
阐述了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以及空间利用对城市土地价格评估的影响,总结了空间地评价估的基本方法,提出了空间地价评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创建"精明城市":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明城市是针对城市过度蔓延、粗放增长而提出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协调发展地上地下空间的一种立体集约型城市发展路径.在阐述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范围、意义和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重庆市城市规划过程中以城市精明增长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合理高效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方法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佳 《价值工程》2021,40(16):42-43
针对北京市建成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因缺乏空间统筹导致的各类问题和矛盾,以及上位政策中对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建设的统筹要求,分别研究不同类型地区的地下空间利用统筹模式特征及相应的统筹对策,增强地下空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期为未来北京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发展中,城市地区的居民数量不断增长,城市建筑的数量也不断提高,城市内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这让对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利用被重视了起来.但是,开发地下空间往往会受地表环境的影响,让它的开发有着较大的复杂程度.为科学开发及利用地下空间,本文分析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意义,研究城市更新这视角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房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空间关联性。分析了房价空间关联的四种动力机制,基于一个消费者均衡模型并利用268个城市的房价数据,应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房价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明显的地区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城市,西部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至少在现阶段还缺乏城市问的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空间关联性。分析了房价空间关联的四种动力机制,基于一个消费者均衡模型并利用268个城市的房价数据,应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房价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明显的地区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城市,西部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至少在现阶段还缺乏城市间的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世界经济快速分裂与整合,影响文化格局日新月异,通过时空背景的叙述对于文化遗产类型提出了"城市空间遗产"的概念,并从新定义了城市空间遗产的文化类属与意义。通过实例解析深化与清晰了概念,试图提出从时空格局的演变中找寻城市空间遗产的存在价值,并从当下社会现象透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建立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保护模式,从而达到城市空间遗产从"概念—实体"的多维度保护与展示。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足迹理论的"空间互斥性"假设提出质疑,并阐述其局限性。结合当前都市农业、建成环境光伏一体化等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新形式,提出打破"空间互斥性"的方法:置换与叠加。以天津市为例,分别计算空间"互斥"与"兼容"两种前提下的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探讨打破"空间互斥性"假设对既有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兼容后天津市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提高了约63.5%,生态赤字缩小了约12.4%。"空间兼容性"实质是对城市的绿色生产性复垦,将应对资源短缺的着眼点由节流转向开源,以更好地引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正经历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重大转型,对高品质多类型公共空间的需求逐步提升.建筑学界对"精度"(细节)与"温度"(人性场所)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微型化趋势使小尺度公共空间讨论重回历史舞台.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对当前微更新建设以及修补城市断裂肌理,重塑人与城市密切关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时代背景下小微公共空间具有时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相似文献   

16.
庞果 《企业导报》2011,(5):19-20
通过对武汉市普通农民工日常生活和工作范围的访谈,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空间消费状况,并分析其空间消费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的是农民工空间消费范围小,多重消费空间重叠,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稀少,空间消费层次低。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受到个人资本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分析和讨论城市空间的蛋糕分配,并提出改善农民工空间消费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居民碳排放逐渐成为我国城市碳排放重要组成的背景下,研究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对构建低碳城市至关重要。选取北京14个社区,以入户问卷的方式收集居民碳排放数据;并借助GIS比较不同类型社区的碳排放特征,力图在控制社会经济变量的基础上,明确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1)综合3类指标11个变量,14个社区可以分为5个类型;2)从城中村,到传统胡同、邻里单位、普通商品房、封闭街区,各类型社区的居民碳排放量依次升高;3)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社区空间形态,但后者对居民碳排放同样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从社区规划的角度为建设低碳城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空间是城市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目的旨在把握城市所具有的地下空间可开发利用的总量和潜力,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依据该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了各层次判断矩阵,并进行了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经研究分析得到:地面空间类型、受已开发地下空间的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滑坡及崩塌、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层数、受影响的地下水赋存类型及活断层等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立交桥下空间利用现状,针对桥下空间形态、桥墩形态的特征及功能利用取向,从公共性与适宜性结合、个性化与人性化结合、连续性与整体性结合、艺术性与生态性结合、安全性与适度性结合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桥下空间的利用及设计原则。认为立交桥下的空间环境是一种宝贵的人工环境,应科学地利用这一环境,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立交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地下空间在当今城市地面面积急剧拥挤的状况下结合其自身的优点,在当今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方向,文章就地下空间的发展与利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