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海省于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海东地区是青海省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海东地区六县均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海东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综合海东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后续产业发展的因素,针对海东地区的特点,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符合海东地区情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贵州省退耕还林还草“退得下、造得上、稳得住、不反弹”,必须在采取综合措施,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一是围绕把贵州省建设成畜牧大省的目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要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区别不同地域,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要集中必要资金,加大优良畜禽品改基地的建设,扩大畜禽良种供给量和优质饲料种植面积,迅速建成一批特色种养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冀西北退耕还林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退耕还林与封育禁牧政策并举,削弱了本区的畜牧业,农业乡镇无农业主导产业,新培育的后续产业的覆盖面还比较小,后续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种植加工业,培植发展舍饲养殖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冀西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渠道,并探讨了促进该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取规范分析方法系统地构建出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将农户调查数据引入二项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进行了较深入的计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与京郊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郊区的退耕还林工程涉及7个区县,近60万山区农民,其成果能否巩固,后续产业如何发展,关系到能否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总结了北京山区退耕还林的成效和模式,阐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财政注入巨资。随着退耕还林补助陆续进入尾声,如何保护好政府投资成果,还得认真加以解决退耕还林的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财政注入巨资。随着退耕还林补助陆续进入尾声,如何保护好政府投资成果,还得认真加以解决退耕还林的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8.
落实后续产业建设是退耕还林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出退耕后造林保有率不高,主要是退耕后续产业跟不上等原因。提出退耕还林要和增加农民收入联系起来;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产品开发列入项目规划;要多成分、多渠道争取资金等5项落实后续产业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与后续产业的预期,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后续产业预期不高;农户参与后续产业既受到地块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农户的决策行为表现为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06年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后续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后续产业政策,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分析及后续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特征及其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生态工程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投入不足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从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构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成果的保护、后续管理及产业化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赣中地区的峡江县为例,就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中的杨梅鲜果销售、林果休闲结合及加工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涉及25个省区的大型政策性工程。由于各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不同区域实施的基础和效果更是差异明显。自1999年开始试点至今,相关政策规定将退耕还林区域划分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只是根据粮食产量差别而在粮食补贴上略有差别。事实上,各地足以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难度、成效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绝不止粮食产量一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就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在加强伊犁山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天保后续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在资源管护、生态建设投资、产业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管理体制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如何促进退耕区农业后续产业发展一直是广为关注的重点.本文在陕西省安塞县农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多层线性模型方法,从地块和家庭两个层次对发展农业后续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块特征和家庭特征虽然都可以用来解释农户发展后续产业行为,但是二者不宜等量齐观,其中地块特征起决定作用,而家庭特征对发展后续产业决策只具有间接影响;农户一般选择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面积较大的地块发展后续产业,且水利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重要性在各家庭之间变异不大;家庭层次特征变量通过影响地块层次特征变量对发展后续产业的决策发挥作用,从总体上加强了地块层次特征变量对该地块是否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一、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1、退耕还林任务完成较好,造林质量较高。 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重点省份之一,退耕还林任务和资金总量列全国首位,退耕还林任务完成较好,造林质量较高。全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市、区1有97个,占到106个县(县级市、市辖区)的91.51%,涉及229.95万农户、915.25万农民。  相似文献   

17.
马玉成 《农业经济》2007,(12):29-30
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关键是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本文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规模和已实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6年来天保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了当前天保工程区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只有加速后续产业的发展,才能解决天保工程区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观点,重点论述了龙江森工(集团)林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发展后续产业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和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制定后续政策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将有10%左右的退耕农户基本生活可能出现困难,30%的农户收入水平可能出现较大下降。少数困难退耕农户有可能出现复耕和新开垦荒地。有必要、也有条件及时制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其后续政策目标是解决补助期满后对退耕地林木的有效管护和退耕农户基本生活及收入下降问题。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基本原则,现有补助政策到期后不再延长,用新政策替代原政策。建议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对困难地区适当安排粮食补助资金;增加投入、推进改革、建立退耕地林木长效管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