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莉 《劳动月刊》2012,(8):60-60
一个小小的人儿,蹲在客厅的地上洗袜子,一双妈妈的,一双自己的。在妈妈的指导下,十几分钟后,两双袜子竟然被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洗得干干净净。那个小人儿是我女儿,我告诉她妈妈上班好辛苦,她能不能帮妈妈把袜子洗了。她很开心地应承下来并做得很好。那年她刚刚3岁.  相似文献   

2.
教子有方     
《财会通讯》2006,(6):I0021-I0021
六种不受欢迎的妈妈 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对120余所幼儿园、2000余名不同年龄的儿童作了一次专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6种妈妈不受孩子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杨与肖 《经营者》2010,(17):74-77
美国选民是不会把一个政府资产占到一半以上的企业复兴看做是美国经济复兴的标志。在这层意义下,他背负着复兴通用汽车自身和美国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救火队员”责任  相似文献   

4.
邵火焰 《中外管理》2014,(11):70-70
哲理的故事:一个热爱运动的小男孩在家里客厅玩篮球,不小心打翻了祖上传下的古董花瓶,瓶口摔掉一大块。孩子吓坏了,赶紧找胶水笨拙地把碎片粘回原处。妈妈下班回家很快发现了问题,问孩子:"是你打碎了花瓶吗?"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户外跳进来碰倒了花瓶。"妈妈笑了,她知道孩子在撒谎,因为每天上班前她都会把窗户关好,然后孩子被妈妈叫到了书房。  相似文献   

5.
孩子,昨晚我又一次对你“施暴”打了你,其实我不想打你。昨天出门时我让你在家做作业,你满口答应了,可当我回到家叫门时,半天你才来开门,你那慌乱的眼神掩饰不住一切。我推开你直奔书房,发现电脑关着,摸下电源适配器,滚烫。再看你摊开的作业竟然还是空白。我心中的怒火“腾”地起来了,举起巴掌向着你的小脸“啪”地抽了过去,你的脸上迅...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 尝试与闯祸,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对孪生姐妹。对于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那么新鲜,于是探索的过程就变成了出错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杨冰 《财会月刊》2008,(6):91-91
教育专家说,孩子玩的天性正在退化,失去了在玩中自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周礼 《乡镇论坛》2014,(14):32-33
“孩子总是不听话.总是很贪玩,有时.一个玩具能玩半天.一张纸能剪上几个小时.一团彩色泥能反反复复地捏几十遍……要是你让他做点正事.他就一脸的不高兴,不是发脾气,就是扔东西,即便安静下来,也坐不了三分钟,就又开始玩别的。”前些日子,一位妈妈向笔者抱怨道。  相似文献   

9.
高清敏 《新前程》2006,(1):92-94
以下这种说法你一定不陌生:“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早晨醒来孩子已经上学走了,有时孩子病了都要挤点时间去医院,可工作却一点也不能马虎,我该怎么办!”这感叹的语气里充满了妈妈的内疚和彷徨,真切地反映出职业女性的心力疲惫。  相似文献   

10.
俄国前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前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80亿的身家并未帮他逃脱牢狱之灾。相反,在今年,他将迎来更漫长的一场"罪与罚"。  相似文献   

11.
金灵 《中外管理》2008,(6):115-115
耍脾气。吵闹最凶的人往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想一想迪斯尼的艾斯纳和微软的盖茨就不难理解了。这两位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但想要什么都能得到。要学习如何运用这种技巧来为公司争取利益。  相似文献   

12.
鼓励的效应     
有位教育专家,在讲如何教育孩子时说,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更不能动辄指责、贬斥、奚落孩子。他伸出大拇指比划着说:“对孩子要多用这个,你能,你行,你优秀!”,又伸出小指头说:“不要用这个,你软弱,你废物,你事事不如人!”又伸出食指说:“更不能用这个,你弱智,你愚蠢,没出息!”又把手握成拳头:“更不能用这个,打不但不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抵制情绪!”教育专家的手语虽然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但却是在反复强调:对孩子要少批评指责,更不能打骂。而是要以表扬为主,多加鼓励,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8,(1):I0012-I0012
没有婚姻的女人,不一定是个好女人;没有孩子的女人,一定是个不完整的女人。丈夫、孩子、家庭曾经是女人的全部,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幸福的准妈妈们,在小宝宝即将降临前,你知道该做什么准备吗?  相似文献   

14.
田晓剑 《乡镇论坛》2013,(32):43-43
“有交巡警在,妈妈就放心。“放学后,交警叔叔们为什么站在那里?”“为了让我们能安全地过马路。”7岁小学生冯俊霖牵着妈妈的手过马路时,两人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5.
男孩与长裤     
有一个男孩子第一次弄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太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答他,今天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又去找姐姐,但是姐姐有约会,时间就要到了。这个男孩子非常失望,他就带着这种心情入睡了。  相似文献   

16.
有位孩子家长嫌自己年迈体弱的老父亲邋遢、哕嗦,总是让他独自在一个小木槽里吃饭,而不是和家人在一起。一天,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在用小木板拼什么东西,就问他在干什么,儿子说:“在做木槽,是准备将来给爸爸妈妈用的。”一句童稚的话语声音不高,却如晴空霹雳一般令家长内心深深震惊、愧疚不已……很快,下次吃饭时,家长的老父就出现在饭桌旁了。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认为这个标题写错了,那么你就错了。 “让孩子做家务,不是更接近于教育或惩罚吗?怎么会是奖励?”而且,通常孩子也会这么想。那么,你的观念一定要改一改了。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孩子犯错,一般情况下家长们都在研究该如何惩罚。但我认为更应该研究,在他犯错后如何激励。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响,父母的欣赏、鼓励和支持会形成孩子乐观、开放的沟通方式,而恐吓、惩罚也会使孩子形成沉默、怯懦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英才》2013,(1):12-12
操场上,两群孩子在比赛用石子击玻璃瓶,击准的队得1分,一共100粒石子。这时候,一位妈妈带着眼盲儿子走过来,妈妈问:"可不可以让他和你们一起玩?"比分已经领先队的队长抢先欢迎,盲儿高兴极了,但他第一次就失手了,第二次再次失手,两队比分已经拉平。妈妈不好意思地想带儿子退出,孩子们留住了他。两队把所有石子都拿到了他手中,他每扔出一颗石子,大家就喊"左一点"或"右一点",不断帮他纠偏。  相似文献   

20.
他,曾是一个“头脑愚钝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身材矮小的他却酷爱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并转过3次学。母亲旱已对他失去信心,脾气暴躁的父亲则经常对他拳脚相加,却于事无补。一次偶然,父亲在打他的时候,他选择了用英语还口,父亲听不懂,他觉得挺过瘾,就爱上了英语,而且越学越带劲。于是,从13岁起,他就骑着自行车载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