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氮、磷、钾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初步分析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能提高杂交棉产量,但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减产;钾肥与磷肥配合施用能提高产量。增施氨肥能提高杂交棉纤维强度、细度,但增施钾肥会使纤维变粗;当磷,钾肥配合施用时能提高绒长、增加细度。皖北棉区杂交棉施肥原则为“适施氮肥,重施磷肥,酌情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2.
肖胜 《重庆与世界》2016,(42):46-48
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解钾菌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B类解钾菌有利于提高烟株的植物学性状和SPAD值,各项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而且其均价、产值等经济指标表现也由于其他处理,整体烟叶质量有一定的提升,是一种较为适宜武隆烟区施用的解钾菌种类。  相似文献   

3.
1、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2、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马铃薯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病虫害威胁也逐年加重,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马铃薯各产区均有发生,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30%~75%,造成的产量损失20%~30%,重发生区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5.
紫色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用途十分广泛,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以作特色菜肴,还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目前紫色马铃薯在国内栽培面积尚小,市场价格6~8元/kg,相当于普通马铃薯的6~8倍,一般亩产量约2500kg,经济效益超过1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新品种及配套栽培  相似文献   

6.
韦文科 《广西经济》2006,(6):40-40,47
全国马铃薯主要产区种植马铃薯季节大致相同,而且马铃薯鲜薯贮存保鲜期限短。供应旺季和淡季十分明显,而我区冬种马铃薯收获期正好是全国马铃薯供应淡季。因此,我区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对改善全国马铃薯周年供应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发展我区马铃薯产业的喜与忧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豆薯等,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高产栽培中,薯类作物施肥必须根据其营养特征、土壤、环境、栽培条件等,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产量与效益。1、薯类作物的营养特点薯类作物需肥量较大,尤其是对钾的需求远多于禾谷类作物,是喜钾作物。一生中对氮、磷、钾  相似文献   

8.
杨旋 《中国西部》2009,(2X):143-147
马铃薯进入中国是很晚的事情,但从摆上中国人的餐桌那天起,马铃薯就与番薯一起为中国人口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日常生活中,马铃薯对治理轻度烫伤皮肤龟裂等有很好的药用功能,但在刚进入欧洲的时候马铃薯并不为人接受,被当作会引发很多疾病的"妖魔的苹果",只作为皇室花卉被栽培观赏。荷兰人率先感受了马铃薯的温暖,一直困扰他们的温饱问题因为马铃薯的传入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马铃薯最重要的生产国之一,马铃薯也被联合国作为解决温饱问题最重要的粮食品种在非洲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甲虫是导致马铃薯产量大幅度下降的罪魁祸首。它是一种很难消灭的害虫。俄罗斯把马铃薯称为“第二种粮食”。菜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消除马铃薯甲虫的简单可行的方法。除了使用敌百虫(国家允许的用来消灭马铃薯甲虫的一种农药)消除这种令菜农们十分讨厌的害虫外,还可以用以下办法。春季,将1~2桶马铃薯削下的皮堆放在准备种植马铃薯的菜园各处,等马铃薯甲虫陂土而出后就会聚集到堆放的马铃薯皮内,这时,可倒入少许煤油点燃马铃薯皮,就可烧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炭农业与环境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生物质炭与一定量的化学肥料混合,制造成生物质炭肥料,并施入农田,研究生物质炭肥料对夏玉米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钾显著提高,施用生物质炭肥料,土壤有效钾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施用生物质炭肥料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9%和23%;茎干、叶片和籽粒的NPK含量也显著提高,尤其是叶片NPK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25%、36%和118%,同时加入肥料添加剂的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说明生物质炭肥料不仅提高了玉米生物量和产量,而且对土壤具有一定的培肥作用,与肥料添加剂一起施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比较分析和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马铃薯产业对农户收入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对农户马铃薯收入增加明显,马铃薯收入成为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马铃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却根据不同类型农户而有所不同,其中,比重在低收入家庭中逐渐加大,而在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中其比重却在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刘荣清 《发展》2007,(9):52-53
在上个世纪,甘肃省定西市在全国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地方,而定西的出名仅仅是因为贫困。十年九旱、自然条件严酷是定西贫困的根源和基本的区域特征,但定西也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那就是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富含钾素,特别是7、8.9三个月降雨较多,整体虽干旱缺水,但雨量分布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规律基本吻合,雨热同期,对性喜温凉的马铃薯生长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1、背景技术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目前位居小麦和大米之后的,作为世界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马铃薯块茎的水分较多,脂肪较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比较合理,并且还含有谷类粮食作物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因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角     
在适量施用氮、磷肥基础上,每亩茶园施用氧化钾26.6斤的效果最好。只施氮磷肥的比不施肥的鲜叶单宁类物质含量还低。这是由于前者的鲜叶产量有所提高,钾的相应含量减少从而影响了单宁类的合成。每亩施钾肥26.6斤时,单宁类含量大增;若再增加钾肥用量,钾会促使茶叶内氮素积累,从而使单宁含量下降。所以只有施适量的钾才能使单宁含量增加。一般以四、五月份施用较好,八、九月份少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马铃薯生产现状出发,在分析其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的同时,据此认为云南马铃薯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空间较大,应针对马铃薯产业的生产特征和产业特征,结合云南实际的自然环境条件、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导向等现状,发挥区域优势,培植特色产业,使云南省从马铃薯种植大省发展成为加工大省,强化市场营销,实现马铃薯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杨琴珍 《发展》2011,(3):146-146
马铃薯是安定区最具生产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区大部分地区土壤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所产马铃薯色泽鲜亮、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运输、耐贮藏,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因此,多年来,安定区将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民温饱和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北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在大小垄上全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能最大限度地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早期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一般每亩增产500~1000kg,增幅30%~40%,特别在高海拔地区,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又叫土豆,产品耐贮运,营养丰富,在丰县地区一般春、秋两季种植,以春季为主,产量可达30~45t/hm2,秋季以繁种为主,产量稍低于春季。1、品种选择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应选用早熟品种,且同时要求抗逆性强、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齐齐哈尔市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发展马铃薯产业是齐齐哈尔市农业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任务。就齐齐哈尔市马铃薯生产和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对促进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上海街头充斥着麦当劳的“夏波蒂马铃薯广告”.有着好口味的薯条博得了众多顾客的喜爱.而使用中国本土种植的马铃薯作为原料.也让国人平添了几分好感。 然而,在这个广告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尴尬:中国作为全球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适用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厅炸薯条的马铃薯原料却严重不足。为此.国家每年需  相似文献   

20.
甘肃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也是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定西地区为例,以调研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以马铃薯开发加工为核心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探寻马铃薯产业开发价值链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延伸、优化定西马铃薯价值链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带动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