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英国《金融时报》4月19日】在仅用几年时间就从技术上已经破产的银行实现自我转型之后,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独享全球投资界宠爱的局面可能接近终结。  相似文献   

2.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2月30日]如果以全球股市为参照,那么几年前还是坏账代名词的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目前已成为经过全面改革、为投资者提供可观回报的银行。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6,(23):16-17
【英国《金融时报》5月31日】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表示,尽管最近几年银行投放贷款猛增,导致一些分析师认为新增坏账不可避免,但中国银行业并未出现新增坏账。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5,(27):10-11
【香港《香港商报》6月22日】目前,中国经济的崛起已成为国外观察家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而中国的金融改革更是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因为,如果银行业不能整顿好,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丧失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金融时报》记者Richard McGregor指出,当中国的银行向真正的商业化运营转变的时候,他们将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专家》周刊9月8日】中国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公布自己近半年来的业绩。在西方竞争者发生亏损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成绩看起来颇为不凡。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润增长了57%,中国建设银行则增长了71%。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6,(34):11-12
【英国《金融时报》8月17日】中国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并非其它国家概念里的那种放缓。今年前7个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折合成年率增长了30.5%,意味着7月份当月的同比增幅约为27%,表明中国政府控制投资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6月5日】工商银行入主印尼哈林银行、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这些并购,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已经悄然起步。  相似文献   

8.
10年前,中国银行业曾被外界认为已经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很多银行由于背负历史遗留的巨额坏账损失,盈利能力也不被看好,再加上违法案件的频发,很多人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质疑。10年后,中国银行业的变化足以让那些曾经的质疑者为之惊叹:中国工商银行、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48):31-32
10月25日,从市值上讲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它会收购南非最大的银行——标准银行20%的股份。如果这项高达56亿美元的交易获得批准,将成为自1994年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政策以来这个国家获得的最大一笔海外直接投资,也是中国大陆公司在海外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投资。  相似文献   

10.
经过15年改革历程,中国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走出了旧有一条鞭式的管理体制,由人民银行一统天下转变为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今年,又推出了一系列更重大的金融改革举措,推动专业银行过渡至商业银行。银行业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符合这一方向的重大变革,对整个经济体制是否能顺利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居关键性的地位。其具体作法和宴际面临的问题,也受到各界高度的关切。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中国银行业,就像一条慵懒的蓝鲸,这是地球上生存过的体型最大的动物(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市值全球第一),靠吃食物链底层的磷虾(银行利润70%以上来源于利差)维持自身一百多吨的身体(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达到113.28万亿元,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12亿元)。说到底,银行行长应该"不好意思"的并不是高利润,而是银行体制改革不力造成的垄断乱象:金融业务伪创新、对实体经济不作为、服务质量改进难……老百姓之所以骂银行,也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暴利",而是因为他们的钱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暴利"不仅开始腐蚀中国银行业本就艰难的改革动力,也在对目前脆弱的中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锋 《西部论丛》2006,(8):58-59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化,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临近,中国银行业对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计划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1823年在山西平遥成立,成为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到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再到如今四大国有银行全部完成股改上市,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甚至赢得了全球最会赚钱银行的称号。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市场上对中国的银行并不充满好感。市场人士诟病中国的银行嫌贫爱富、"向钱看齐”,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缺乏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突出。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银行监管当局强调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国银监法》赋予中国银监会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21-23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1日】 中国第二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在其董事长张恩照突然离职一事上打破沉默,称张恩照是由于“个人原因”而辞职的,但它未提及媒体报道所称他正在接受官方的反腐败调查一事。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银行业“入世”四年整体绩效良好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迎接WTO挑战的背景下已经跨入第4个年头。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逐步变为现实,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在华业务逐步拓展。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经验,不断壮大完善自己。当然,为了进一步适应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还将在改革中寻求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5,(49):19-19
【英国《金融时报》11月30日社论】本周,提倡改革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不寻常地公开反驳北京出现的有关抱怨。这些抱怨称国有银行的股权正被贱卖给外国人。周先生辩称,中国惨淡的股市使国家没有其它手段。这倒说得通。至于批评者能否被说服则是另一回事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8日】乍看之下,中国的银行体系似乎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仰慕对象。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基本没有导致美国和欧洲银行大规模资产冲销的问题资产。中国银行业也从未完全私有化,因此在危机中也没什么要收归国有的。最重要的是,中国银行业正在从事其他国家政府最期待他们金融机构所做的事:放贷。  相似文献   

18.
日前,香港恒生银行中国业务总裁符致京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亲身的经历、透彻的分析和稳健的预测,坦诚地展开了他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几大热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以2004年3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为代表,中国银行业开始步入规范意义上的资本充足监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针对我国银行业的传统运营机制进行调整,使其适应资本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制定适合我国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现实路径,这其中包括对于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以及银行风险管理方式的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银行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银行业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实现了质的飞跃。据统计,从1979年至2012年30多年间,我国银行业人民币信贷余额从2040亿元增加到63万亿元。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作为中介的商业银行一直发挥着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