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笔者认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有时是一致的,此时会计上应按照法律形式来进行核算;二是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可能出现分歧,此时会计上应按照经济实质来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2.
罗佳 《财会通讯》2006,(8):81-8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3.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玲敏 《企业经济》2003,(11):144-14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交易或事项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方面不一致,甚至发生背离。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原有的12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在会计核算中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更好地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但这条原则在应用时也要把握适当,防止规避和滥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处理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即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费用才可予以资本化,这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相一致;二是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总差额开始资本化的条件与“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不相协调;三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与重要性原则不相吻合。为了统一和规范借款费用中利息、折价和溢价摊销资本化的金额,使企业间具有可比性,减轻会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质重于形式顾名思义,即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法律形式与其经济实质之间发生不一致时侧重于经济实质而忽视其法律形式。文章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经济实质与法律关系的研究及其在会计领域具体环节中的应用分析论述,有助于初学者深入理解该项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何勇 《事业财会》2001,(2):44-46
鉴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并非总是一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对交易或事项应该按照其实质而不是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基本会计原则,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沿未包含该原则。为此,有必要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出深入探讨,并考虑将其纳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报价所反映的工程造价内涵一致,但在价格形成的指导思想、计价模式、标评原则、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工程量清单报价是落实招标法“三公”原则的关键;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如果遇到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的交易或事项时,应按交易事项的实质核算,而不应按其法律形式作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充分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事实的相符,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会计核算原则.  相似文献   

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我国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标准,早在未明确提出之前。就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较多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明确地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时,既要考虑交易或事项外在的法律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内在的经济实质。当其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应当以其经济实质作为核算依据。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具体运用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吕允康 《价值工程》2011,30(1):254-255
英语中的补足语是补充说明作宾语的名词(或代词)的,表其身份、特征、状态、动作等,位于这一名词(或代词)之后,与这一名词(或代词)形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相当于汉语中的兼语,而使用频率又远高于兼语。大多数情况下,补足语是补充说明谓语动词后的宾语的,而有时却出现在非谓语动词、介词的宾语后对其加以补充说明,而且补足语的位置有时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准则,其含义为:“如果信息要想真实地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的外在面貌相一致的。”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虽然没有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单独列示,但其基本精神已散见于其他一般原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在错综复杂的经济事项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项原则不仅在会计实务处理上极为重要,而且对审计鉴定工作更具指导意义,它是一种科学的判…  相似文献   

12.
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相一致时?会计人员应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专业意大判断?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但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否,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会计核算起修正作用的一种准则,它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际上在我国许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都隐含着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只不过未作为会计原则明确提出来而已,在2001年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就将其列为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第(二)条,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四川会计》2001,(8):19-21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当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而不拘泥于法律形式。换言之,即对于某一交易或事项是否纳入会计系统,应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为判断标准。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这对于今后进一步发展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与规范会计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制度》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定义。从法律角度出发,判断…  相似文献   

15.
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全面的执行,主要表现在:一是明细账内容不完整;二是没有明细账;三是明细账与总账内容不一致。经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为掩盖事实真相,以假乱真;三是为审计、会计检查设置障碍;四是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欠缺。为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和财产的安全,减少损失浪费等违规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损害的归责原则,我国现有法律并没有给予明确规定,在学说和实践中的意见也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三种归责原则适用于药物临床试验侵权行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以期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侵权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年FDI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税收政策对国内三种FDI主要组织形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991年涉外税法改变之前,中外合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而在其之后,三者的增长速度趋于一致,说明税收政策对FDI组织形式的确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经济统计》2006,(12):39-39
据《中国旅游报》2006年11月23日载署名章,指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十大误区:误区1:在发展原则上,将生态旅游等同于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本身。实际上,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的一种典型形式,但不是惟一形式,更不是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本身。  相似文献   

1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是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该原则更好地应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劳动部召开的"全国社会保险工作会议"上,记者就社会普遍关心的养老保险问题采访了劳动部主管社会保险的副部长王建伦同志。问:去年底,国务院就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请问这一原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提出的?这一原则与国际通行的作法是否一致?答: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是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关方面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这样一个原则,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逐步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务院确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等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疗案,并就此提出了基本原则一致、操作形式有所区别的两种具体实施办法,供各地区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