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各国纷纷酝酿或也已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退出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和节奏,成为一个重大的政策和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应该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原因,同时在把握退出时机和节奏上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判断、策略选择、工具取舍和效果预测与评估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时机判断、退出策略、退出工具的选取以及效果预测和评估是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决策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复苏阶段,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目标应是在维护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兼顾其他目标的实现。在退出的节奏上应循序渐进,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退出次序上应"先财政、后货币"。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间货币政策退出的协调与沟通,强化对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2008年欧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在此种政策的作用下,西方各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同时也造成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到了退出的时候,然而该项政策的退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依存性和外部性的系统工程,退出时机、退出策略和退出工具的选择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大国货币政策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各国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性和政策一体化效应。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中央银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就我国应对美国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以日本银行为典型的"定量宽松"政策和以美联储为典型的"信贷宽松"政策在操作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指向不同,应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我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建立在对经济基本面的科学判断基础上,考虑金融体系和市场结构的特殊性,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实践中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目标明确、操作审慎、可预期性强,并且前瞻性地考虑政策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密  陈永武 《南方经济》2005,(12):107-109
本文提出通过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商业银行贷款退出机制,并进一步对信贷退出的时机、形式选择等作出了分析,根据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的瓶颈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业投资基金作为支持未上市企业"创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特有的风险控制机制.这种机制主要体现在创业投资运作的过程当中:筹资阶段--分离投资者与创业企业;投资、管理阶段--谨慎选择投资、分阶段投资、特别股权安排、监督投资;资本退出阶段--选择合适的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退出作为风险投资实现资本增值的唯一途径,其顺利与否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败。该文在论述风险投资退出原因与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退出时机与方式的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如何进行退出时机和方式最佳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发言称,“从非常规的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这里也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他解释称,中国经济正处在从传统的集中型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具体情况,从首次公开发行(IPO)、兼并收购(M&A)、管理层回购(MBO)、破产清算等退出方式入手,对引导基金的退出时机、退出程度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建立符合实际的政府引导基金退出机制,并提出完善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退出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农资讯     
《老区建设》2010,(19):4-5
温家宝:粮食安全是当前需着重解决的紧迫任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4日、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并致辞,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和看法。温家宝表示,各国应把巩固经济复苏势头作为优先政策目标,保持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力皮,审慎稳妥把握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和节奏。温家宝强调,  相似文献   

12.
廉租房是一种针对社会最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兜底性保障制度。由于保障对象仅限于最低收入家庭,所以当家庭经济条件改善时就应该退出。但是实践中,由于退出制度不健全,出现保障模式选择上偏向易退出但政策效能弱的租金补贴模式;福利享受固定化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制度衔接不畅阻碍退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住房定位、保障模式选择、退出指标设定、退出流程、保障制度衔接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13.
战后赶超期日本通过"温和"的金融约束实现了金融深化,但金融约束政策在应该放松甚至退出的时机没有放松或退出阻碍了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自由化以来日本通过市场增进--体系重建与改进监管并进的路径实现了金融深化.日本的经验证明金融部门的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效果视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而不同,不同经济体应视各自经济体的情况选择金融深化的手段.日本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制度"创新"与"监管"并举的做法对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雨露 《改革》2012,(5):24-32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种政策刺激或稳定经济的效力都集中体现在短期,为避免持续和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危机消退、经济企稳回升,之前作为"反危机工具"出现的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应该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为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作出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全年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态势回升向好,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恢复迹象明显,一些国家已着手考虑退出应对危机的积极救市政策。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西部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西部 ,应采取区域经济的点轴开展模式 ,选择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开发。制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策 ,必须考虑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 ,政府经济职能的进入与退出相结合 ;财政倾斜与政策倾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由于欧洲经济的特殊性,欧洲危机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三个阶段。欧元区的非常规政策调整时机也表现出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同的特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从来不只是欧洲中央银行的责任,在非常规货币政策完全退出之前,各国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巩固措施限制其债务比例,加强合作协调,为欧洲中央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完全退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为了应对外溢效应的负面影响,欧洲中央银行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的政策合作。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收益的"三高"特点,风险投资本身是一个资本循环的过程,为了能保持风投行业持续良性发展,风险投资就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退出机制.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出发,浅析IPO方式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探讨IPO方式退出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昱 《改革》2012,(7):46-50
"适宜的"产业干预能促进特定产业和产业体系的正常代谢和健康成长,抑制过度波动,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竞争格局的战略性手段。从政策对象的普遍性、政策影响的作用端、政策的要素流动效应、政策的退出机制等几个角度分析不同设计思路的产业政策的经济效果发现:普惠性、供给与需求引导相结合的产业政策能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引导产业发展;而灵活的退出机制也能促进产业的新陈代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新一轮动作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指导下,针对国有经济配置战线过长的问题,通过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国有资本将要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退出来。这就需要考虑在国有资本退出的同时,由谁来承接购买、以什么价格来购买、国有资本的退出对公有制的性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就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接盘"的力量依据现代分工原理,我们必须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适当收缩战线,以适度集中有限的国有资本能力于更重要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对于那些一般加工制造类的竞争性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果断地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