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研究胡坤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西方货币政策理论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演变。就西方货币政策理论而言,重点已经由原先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对菲利浦斯曲线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以来日本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以来,苏联已同世界150个国家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据苏联《对外贸易》公布的材料表明,1960年苏联外贸总额为100亿卢布,到1970年增至220亿卢布,10年中翻了一番多,年平均增长率为8.2%;到1980年增至940亿卢布,10年中增加了四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15.6%。进入80年代以来,苏联对外贸易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1981~1984年苏联对外贸易总额增加了约47%,1984年达1,397亿卢布,占当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4.
70年代是日本经济经过战后二十年的高速发展,转入稳定发展的阶段,也是日本经济面临各种严峻考验的时期,尼克松冲击、石油危机、劳动工资大幅度上涨、物资紧缺、通货膨胀……等等,从生产到消费都受到严重的打击和影响。介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流通部门,自然也难逃噩运。面对生产和消费这种转折性的变化,流通企业是如何应对,又是如何在逆境中求发展的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加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紧中求松”——(1945至1955年)经济起飞准备时期的货币政策 刚刚结束战争的日本,物资奇缺,工业瘫痪,物价飞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在这种困境下,当局认为。恶性通货膨胀不仅是整个经济的动荡之源,而且成了国民经济复兴与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必须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主要措施有: 第一,1946年2月公布了《金融紧急措施令》,实行旧钞兑换新钞,每人只准兑换190元新钞,其余旧钞票强行存入银行冻结。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为较早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在长期的经济衰退背景下进行了最激进的货币政策尝试,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后疫情时期全球的货币政策调整策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SE-IVAR模型对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不同水平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的实证分析表明:(1)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削弱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2)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处于高区制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核心通胀、消费和长期利率的刺激作用在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长期内仅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3)日本在2001年后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拉动效果要优于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但非常规货币政策受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常规货币政策;(4)日本常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缓解核心通胀紧缩的效果仅局限于短期,难以在长期内实现核心通胀的温和增长。  相似文献   

7.
战后以来,日本立足于本国实际,积极地推行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货币政策呈现了不同的特征。一、“紧而又紧",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5)的货币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8.
《西部人》2004,(9)
  相似文献   

9.
巴西有着反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与教训,分析其二战以来反通货膨胀的实践,并总结其战后以来4个阶段反通胀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给我们带来保持物价稳定进而保持政策稳定性与持续性以及资本项目开放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并应配合汇率制度等启示.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24-26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3日】日本经济的复苏可能促使该国央行很快改变其长期执行的货币政策,而这将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陷于长期停滞的泥潭。作为应对措施,日本银行试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但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乘数下降。本文从影响日本货币乘数的因素入手,分析了日本货币乘数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进入衰退期的日本经济为了应对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风险,采取的宏观经济和金融货币政策调整的有效性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问题.虽然日本对宏观经济和金融货币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但并未实现缓解通货紧缩压力、降低"流动性陷阱"风险、走出经济衰退的预期效果.鉴于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既要抑制通货膨胀,适度地调整我国经济的通胀预期,还要有效防范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战后,作为中央银行的日本银行(以下简称日银)所贯彻的货币政策,是日本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政策之一。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高速发展及相对稳定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本文拟就战后日银贯彻货币政策的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6,(12):27-29
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进行了五年来首次重大的政策调整,这标志着日本持续20年的经济动荡正式终结,并预示着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将步入经济稳定增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初,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199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2.2%跌至1.1%,1992年降至0.3%,1993年再降至0.29%,1994年则为0.6%,伴随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破产比率上升,效益滑坡,由此累及宏观金融环境。1995年6月庞大的银行坏帐总额首次超过40万亿日元,占GDP的8.6%,不履约率占贷款总额比例不断上升,银行及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层出不穷,面对不利经济形势,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振兴计划,而其核心是财政政策,本文拟就9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实质,得失做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6.
17.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实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二战后,日本农业和农村政策的重点转到保证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综合发展方面。日本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原因是日本农民的斗争、农业组织的发展、强有力的基层政府以及有利于农村的政治选举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为亚洲成熟金融货币体系的代表,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的.基于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的定义,日本银行按年度发布了2007~2008财年的电子货币及其他货币供给数据.借助这些数据,可以检验近两个财政年度日本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否产生值得关注的影响,即日本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对央行的各层次货币乘数是否产生显著的影响,以及日本银行的电子货币发展状况调查结果与结论能否指引央行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从货币传导机制看日本货币政策的失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如果说日本80年代中后期推出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一张温床,那么90年代以后实行的货币政策则旨在"医治"泡沫崩溃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顽疾"。但是,90年代至今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能否使日本的经济"起死回生"呢?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失效,但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运用最新的数据,分阶段详细讨论,得出日本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受阻从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甚微的结论,并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表象引发出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中日本货币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降息浪潮.日本虽然降息措施慢了一步,但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衰退,也采取了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由此再一次进入了"零利率"时代.通过理论推导和Grange因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今后日本降息余地越来越小,而"零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日本"零利率"政策的现实效应对欧美国家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